语言杂议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5.“韧/轫”

在现代汉语中,人们很少使用到“轫”这个字,亦不太明白“轫”为何物。即使偶尔读到“发轫”这个词,似乎也只是意会而已,具体怎么解释,则往往不甚了了。

那么,我们就来略略了解一下“轫”。

“轫”(rèn)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其本义是指支住车轮不让其转动的木头,后来也用石头、砖头之类。“发韧”的本义指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行,后泛指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

“韧”(rèn)也是一个以“韦”为表意形旁的形声字,“韦”(繁体为“韋”),其繁体非常形象地表示了“包围”的意思:四周用“脚趾”表示人之所在,中间用“口”表示村落或镇邑,颇有点“水泄不通”的意思。古人认为兽皮围在兽周身,就像将兽“包围”一样,所以,用“韦”表示去毛熟治后的兽皮条,如捆扎竹简用的皮绳就叫“韦”。典故有孔子读《易经》时因反复诵读而致“韦编三绝”,即捆扎连接竹简的皮绳子都断了三次。后来,“韦”(表意)与“刃”(表音)合在一起,表示受外力作用时,虽然变形却不易折断的意思,如“坚韧/柔韧/韧性/韧度/韧带”等。

如今“轫”虽已远去,但如果把“发轫”写成“发韧”那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