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小王的奋斗(二)
虽然吸取了范仲淹的教训,但新政推行下去,压力非常大。
其实也可以理解,变法表面上是增加了官员的收入,增加了编制,而且抗的大旗也是“法先王意”(《宋史》:“臣故曰当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乎先王之政矣”)。
但哪些属于先王?他们的主张具体是什么?没有一个明确清晰的界定。
而“法其意”,说穿了就是自由裁量的范畴,按照千年后胡适先生的说法,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你怎么解释都行。
更要命的是,很多变法措施其实就是政府用行政权力和行政资源来做生意。
比如青苗法,本意是好的,农民没钱买种子的时候政府借钱给他们买种子。但以前这些钱农民都是问大地主借的,现在政府将这个生意抢过去了,大地主的日子怎么过?
又如,免役法,本来许多有钱有势的人通过各种办法是不用服徭役的,现在也要他们出钱才能免役。
方田法更是如此,许多大地主私下就占了很多地,这些本来都不在政府的名册中,现在被重新丈量划分,不气死才怪呢?
市易法也是,政府作了中间商,势必夺了很多商人的利益。
而这些大地主、大商人背后往往都是一个大家族,大家族里面又会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官僚。触碰到他们的利益了,他们会真心支持变法?会不会从中作梗?鄞县是个小县城,地主势力没那么大,当时有很贫穷,脱贫才是第一要务,所以变法的许多措施施行很成功。但到了全国,情况复杂又关系错综,遭到抵制也在情理之中。
而且,为了确保变法措施执行到位,中央派出相度利害官,对变法实行情况进行调研督察。先后派出刘彝﹑谢卿材﹑侯叔献﹑程颢、卢秉、王汝翼﹑曾伉和王广廉等八人,到各路“相度农田水利﹑税赋﹑科率﹑徭役利害”。
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变法措施的落实情况何成效作为官员升迁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在考核和升迁的压力下,各个地方官员开始互卷起来……
许多地方官员一刀切,开始强迫农户贷款。如果农户说今年收成好,不需要贷款,那么官员们就“诱以便利,督以威刑”。
本来青苗法的利息只能是二分,但是有的地方官为了保住贷款本利的回收,让上交给朝廷的账面数据好看,就私自提高了贷款利率。有的地方贷款利率甚至超过了民间机构的高利贷。
还有的地方创新举措,强迫富人为穷人做担保,一旦穷人无力归还贷款,那么富人的财产就将被地方政府剥夺。
形式主义之风愈演愈烈。变法慢慢变味。
但基层变法成效显著的典型案例还在不断总结提炼出来,送到赵顼案前。
陕西转运使李参为了解决陕西前线兵多粮少的问题,先贷钱给百姓,等到粮食丰收后以粮偿贷,成效非常好,对外号称是“青苗法”。为此,条例司专门转发其经验,要求各地学习借鉴(毕沅《续资治通鉴》:“初,陕西转运使李参,以部内粮储不足,令民自隐度粟麦之赢,先贷以钱,俟谷熟还官,号‘青苗钱’;行之数年,廪有余粮。至是条例司言:‘诸路常平、广惠仓,钱谷敛散,未得其宜,故为利未博。今欲以见在斗斛,遇贵量减市价粜,遇贱量增市价籴,可通融转运司苗税,及前钱斛就使转易者,亦许兑换。仍以见钱依陕西青苗钱例,愿预借者给之,令随税输纳斗斛,半为夏料,半为秋料。内有愿请本色,或纳时价贵,愿纳钱者,皆从其便’”)。
京东转运使王广渊主动与小王联系,希望在河北地区进行青苗法试点。小王很高兴,特意将他招到汴梁,听取专题情况汇报(毕沅《续资治通鉴》:“会京东转运使王广渊言:‘方春农事兴,而民苦乏,兼并之家,得以乘急要利,乞留本道钱帛五十万,贷之贫民,岁可获息二十五万。’从之。其事与青苗法合,安石始以为可用,召至京师,与之议。广渊请施之河北,安石遂决意行之,次第及于诸路”)。
荆湖转运使王逵,在其境内对免役执行非常到位,财政收入一下子增加了三十万缗钱(差不多现在3亿元),成效如此明显,得到朝廷专门表彰。引得各路同行纷纷卷起来,希望得到中央的认可和表彰(《宋史》:“王逵为荆湖转运使,率民输钱免役,得缗钱三十万,进为羡余,蒙诏奖。繇是他路竞为掊克以市恩”)。
在大棒和胡萝卜的加持下,各地撸起了袖子在拼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