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与国家形象传播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论 国家形象塑造与纪录影像的职能

智利纪录片导演帕特西里奥·顾兹曼说过“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1],纪录片具有其他影像形式无法代替的文化意义、沟通功能和史料价值。在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纪录片是向世界展现中国发展成就、传播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一环。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相互激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的中国形象,是新时代提出的新命题。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讲什么中国故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怎样展现好中国形象作出深刻论述,提出明确要求。

中国人对“国家形象”问题的重视是有历史原因的。近代以来,中国的国际形象从西方艳羡的“文明古国”跌落到“泥足巨人”“东亚病夫”;新中国的成立解决了“挨打”“挨饿”的问题,但由于“冷战”和意识形态等原因,中国在与发达国家交往的时候往往面临“挨骂”的局面。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先后邀请过部分国外导演来华拍摄纪录片,同时也通过驻外使领馆安排国产纪录片在海外放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文化交流的常态化,中外纪录片的互动呈现出官方(如五洲传播中心)、媒体(如各级影视机构)、民间(包括商业机构和个人)多层面参与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文化走出去”工程的深入,“纪录片塑造国家形象”成为学界与业界热议的话题。但是在各种讨论中,也存在某些问题和误区,本研究针对这些现象,试图厘清理论观点,给出应对之道。


注释

[1]顾兹曼的这句话在国际纪录片界广为流传,但是笔者在中文文献中没有找到明确的出处。在顾兹曼的纪念网站的主页(https://www.patricioguzman.com/es/)上,这句话的西班牙语原文(Un país sin cine documental es como una familia sinálbum de fotografías),以直接引语的方式,被写在最醒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