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7章 教育|我的母校-初中
我的初中生活有四年的时间,想来大家也都猜到了,那就是我曾经复读了一年的时间。那是一所很普通的农村初中,规模很小,小到只有三个班,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在那里我度过了四年的初中生活,从那里我考入了我的高中直至考上大学,离开了我的家乡。
在我就读的时候,那所中学的校长是我本村的一位长辈,辈分很长,我的父亲要叫他爷爷。人也长得高高大大的样子,所以村上的孩子见到了他多少是有些敬畏感觉的,毕竟村上很多孩子的父亲也都是他的学生,而且那个时候的家长是不会介意体罚这个事的,甚至送孩子到学校去的时候,还会特意交代一下教师“不听话就狠狠的打“。所以,那个时候的老师会真的动手打我们,无论是调皮捣蛋还是学业不佳,都会被无情的巴掌或者戒尺打在脸上、手上或者屁股上。而那个时候的我们在学校里挨了老师的回家是不敢说的,因为父母的逻辑很简单:老师为什么打你?一定是你不对。于是又要挨上一顿打,所以干脆就不说了,默默的吞到肚子里去了。
刚考上初中的时候,我还不会骑自行车,因为小学离得很近,根本用不着骑车上学。但初中离家的距离就有些远了,如果还是步行的话显然是不行的,毕竟那个时候的学校是不供餐的,我们三餐都要回家里吃,不像现在的孩子那么幸福,要么是家长来回接送,要么干脆送饭过去。我们那时是需要自己骑车往返的,而且一天要往返好几趟。早上起床先去学校早读,上完一节数学课然后骑车回家吃早饭,吃完早饭再骑车去学校,上午有三节课,结束后再骑车回家吃午饭,然后下午继续上课,直到晚自习结束,再骑车回家吃晚饭休息。所以一天需要来来回回好几趟。那时的乡间小路上,不时就会看到成群结队的学生们骑着自行车呼啸而过,不多时间又会看到他们成群结队的呼啸而来。那时的家庭,自行车算是一样比较贵重的物品,很多家庭甚至只有一辆给到孩子们上学用。
为了解决上初中的交通问题,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我花了好久的时间进行学习练习骑车。在家前面的晒场里,邻居们看到一个个子刚刚超出二八大扛的孩子,推着家里的那辆又大又笨重的自行车,小心翼翼的尝试着把一只脚踩在自行车踏板上,另一只脚在地上轻轻的蹬着向前滑行。刚开始的时候,因为腿不够长,只能把另一只脚尝试着从中间的三角形空间里伸过去踩另一只踏板,只能踩上半圈就赶紧回到原来的位置。不知道摔了多少跤,反正我记得曾经气急败坏的站起来狠狠的用脚去踹倒在地上的自行车,但踹完了依然还是会把车扶起来继续进行练习,终于在开学之前学会了能够独立骑行自行车。
初中三年给我留下来记忆碎片并不多了,但有些人有些事至今确实依然记忆深刻,比如我喜欢的老师和不喜欢的老师,比如我初中时经历的霸凌事件和我对他们的报复等等。
初中的老师记得的不多了,名字几乎已经全部忘记,只能记得他们的一些让我终身难忘的那些特点。比如我初二时的物理化学老师,是同一个人,至今依然是我崇拜的对象,也深深的影响了我对物理化学的学习兴趣,我的高考成绩就是得益于这两门学科的优异成绩。之所以崇拜他是因为他上课的时候从来不带课本,就拿着几只粉笔便来给我们上课了。但脱口而出的话语和书本上的话语几乎丝毫不差,各种定理公式信手拈来,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让整个黑板上井井有条的陈列上需要我们记住的9知识重点。而那些生硬的物理化学知识更是被他变成了各种顺口溜让我们背诵下来。那时的早读课有个好玩的现象,就是值班的语文或英语老师进到教室发现我们举办不是在读语文和英语,而是在物理和化学。另一位让我记忆深刻的老师是初三时的政治老师,也是我初中时的副校长,我们那个时候恰好碰上了苏联解体,那位政治老师在我们的课上整整骂了一年的戈尔巴乔夫。而记忆中最不喜欢的老师就是我的初中英语老师了,当然今天早已不再记恨,但那个时候每次听说要上英语课的时候,都是一种胆战心惊的感觉。我对英语一直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所以那时很讨厌读背默写英语,但那时的英语学习就是以背默为主,自然我每节课背默的结果都是比较的差劲,于是老师的戒尺每次都会落到我手掌心上,这也成为我对这个学科深恶痛绝的根本原因,一直到高考时也是,差点因为英语成绩太差没有被录取。
而说起那时所经历的“霸凌”事件,也许就是同学之间的矛盾冲突而已,但对于那时的我来说的确是感觉有些恐惧和愤怒。初中的时候我的个子很矮,属于那种一直坐前排的学生,但是脾气却又是非常的倔强,所以对于班级后排的几位调皮捣蛋的大块头很是不屑。终于有一天被他们给堵在墙角收拾了一顿,似乎被打了一巴掌,但并没有哭。回去以后,我的内心依然是愤怒的很。现在想起来,那时的我应该是一个非常记仇的人,因为我回家之后找了一把妈妈做针线活的锥子藏在了书包里,然后利用几天的时间记住了欺负的几个人骑的自行车的模样和停放的位置。再后来的几天,我便稍晚点才到,看到他们的车子停放在哪里,便接着停车的机会,用锥子偷偷的把几辆车的车胎通通给扎了个遍。放学的时候,看着他们几个推着自行车垂头丧气的走在路上,心里别提多么的痛快。这样的事情不多,只能说是少年时代难以抹去的深刻记忆。
离家工作之后,偶尔回家的时候,还会去兜兜转转,有时也会经过我的初中学校,记忆中似乎很早就已经被撤并了,现在就剩下了一片空荡荡的房子还立在那里,但早已没有了书声琅琅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