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6种力量成就更好的自己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 自我认识:明白自己的真实想法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克里希那穆提在《一生的学习》里写道:“无知的人并不是没有学问的人,而是不明了自己的人……了解由自我认识而来,而自我认识,乃是一个人明白他自己的整个心理过程。”[4]

自我认识其实是对自己的思想、情绪及行为的审视。

要想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较好的自我认识能力,可以让其快速回答3个与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见表1-1)。

表1-1 快速衡量关于自我认识能力的3个问题

其中,“你有哪些优点”可以通过思考和审视你以往的行为得出。如果你能在2分钟内写出3~5个优点,说明你对自己有一定的自我认识;如果能写出5个以上,说明你有较好的自我认识;如果能写出10个以上,说明你对自己有很好的自我认识;但如果你只能写出1~2个,说明你还缺少自我认识。

“工作中你最看重什么”和“生活中你最珍视什么”可以通过审视自己的思想、情绪得出。如果你能在2分钟内写出3个以上的回答,说明你之前对此问题有过思考;如果你不能给出明确的回答,说明你之前对此没有思考,或还没有思考清楚。

你可能会说,为什么是这3个问题?因为这3个问题与你的自我认识直接相关并且简单明了,它们也是任何人都可以回答的问题。

下面我将对“你有哪些优点”这个简单而又普通的问题进行重点阐述。

每个人都有优点,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清楚而准确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能被清楚而准确地认识到的优点才是真正的优点。

如果一个人不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点,那么,他可能会拥有一个弱点——缺少自信,并进一步导致行为变得被动消极,甚至人也变得自卑。例如,一个人如果没有意识到自身的领导能力,就有可能在面对重大事件时打退堂鼓,或将机会拱手让给别人,从而失去难得的锻炼机会与自我成长的机会。

每个人对自己的优点的认识程度是不同的。然而,自我认识程度并不是自己说了算的,还需要结合别人的评价。这里,我用4个象限来表示自我认识程度(见图1-1)。

图1-1 自我认识程度示意图

如果你对自我的评价是正面的,且与别人对你的评价一致,说明你的自我认识好。

如果你对自我的评价是负面的,且与别人对你的评价一致,说明你有自知之明。

如果你对自我的评价是正面的,但别人对你的评价与你的自我评价相反,说明你自我感觉好。例如,有人认为自己沟通能力很强,然而在别人看来,他可能只是一个爱表达的人,经常说不到点子上,还影响办事的效率和结果,那么这个人的自我认识就处于“自我感觉好”的象限。

如果别人能给予你好的评价,评价的又是你之前没有认识到的优点,说明你有未被挖掘的潜能。今后,你可以通过行动证实或挖掘它们,从而提升自我认识水平。

要想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点,可以采取3种方法:对应法、提取法和挖掘法。

对应法:结合自身实例,思考自己是否具备人们经常提及的自己具备的优点(见表1-2)。

表1-2 找到你的优点示例

(续表)

注:请你回想以往的经历,在你的符合项处写出实例,最好能具体到人。要以自己的真实事例为根据。

因篇幅有限,表1-2中仅列出20项优点,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增删。

提取法:从别人的评价中提取优点(见表1-3)。

表1-3 从别人的评价中提取优点示例

通常情况下,从别人的评价中提取自己的优点,对你进一步挖掘自身优势、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大有好处。

案例1-1:以家人发现优点为例

毕加索,世界著名绘画大师、立体画派创始人。他很有艺术天赋,被称为绘画天才。然而,他却不是一个好学生,尤其对算术一窍不通。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傻瓜,只有毕加索的父亲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的儿子极具绘画天赋。他对儿子说:“不会算术并不代表你一无是处,你依然是个绘画天才。”

在父亲的鼓励下,毕加索找回了自信,并且在绘画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了下去,最终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毕加索一生共创作3万多幅作品,其中《亚威农少女》是第一幅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作。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父母是发现孩子优点的第一人,只要用心发现、勇于表达、给予支持,你的孩子终将有所成就。

案例1-2:以老师发现优点为例

L同学在报考大学之际,班主任曾明确地跟她说:“你比较适合当老师,建议报考师范大学。”班主任的话让她隐约认识到自己身上原来具有成为老师的潜质和优势,如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善于发现、有爱心、愿意看到别人的成长等。

尽管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她没有选择师范学校,而是选择了工科学校,但从那时起,成为一名老师就成了她明确的愿望。

基于这个愿望,她大学毕业后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加入某个单位的教育处,成为一名在职教育工作者。

让她感到兴奋的是,在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1985.9.10),她作为教师获得了奖励。在之后的若干年里,尽管岗位一直在变,但她对教育事业的那份情怀没有变。再后来,她进入一家企业。

正是这份情怀,让她除了做自己的本职工作,还成了企业的一名内训师;正是这份情怀,让她在这个岗位上一做就是20年;正是这份情怀,督促她砥砺前行,越做越好,开发出许多受欢迎的课程,并连续多年获得企业优秀内训师的称号。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老师发现优点这件事十分重要,它能让人提升自信,给人指明方向,催人不懈追求,助人实现梦想。

通常,你的老师、同事、朋友、家人等更容易发现你真正的优点。你需要做的是把他们的正面评价记在心里,之后一旦有机会,就要毫不犹豫地发挥它们的最大价值。

挖掘法:从自己仍记忆犹新的经历中提炼优点。

可能有些人会说,在生活中,没有人提到过我的优点,自己也记不住别人说过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发现自己的优点呢?或者说,如何发现自己最擅长的东西是什么呢?

松浦弥太郎在《超越期待》一书中提到:“如果不明白自己擅长什么,那就尝试详细地回顾自己以往的工作吧,其中应该有一些自己做得出色、迅速、正确、专注的事情。”[1]

你可以通过自己过往的工作、学习、生活经历来挖掘自己潜在的优点。

挖掘优点时,你只需做到以小见大,从一件事的表象看到其背后持久闪光的东西,包括优秀的能力和优良的品格。

表1-4可以帮你挖掘潜在优点。

表1-4 挖掘潜在优点示例

(续表)

这里特别强调一下,从你自身经历出发所发掘的优点,是专属于你自己的优点。如果你能够充分利用这些优点,它们将会形成你特有的优势。一个人如果能充分利用其特有优势,必将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个团队也是如此。

案例1-3:以发现差异化优势为例

某企业通常会在年底举办一个联欢会,相当于该企业的“春晚”。在联欢会上,每个部门都会表演一个节目。通常,节目的表现形式不外乎唱歌、跳舞、演奏乐器和表演小品等。同时,每个部门会根据自己部门的某个主要优势来选择节目的表现形式,通常只是以上形式中的一种。因此,每年的节目都大同小异,尽管大家在观看时比较欢乐,然而被人记住的节目很少。有一年,一个部门以“刘姥姥进大观园”的表现手法,将部门中所有的个体优势都展现了出来,涉及唱歌、跳舞、朗诵、太极、手风琴、小提琴、二胡、小品等,他们把这些表演内容统统串了起来,形成了这个部门的差异化优势,使这个节目在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尽管十多年过去了,这个节目仍会被人提起。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一个团队,如果能充分挖掘自身的各种优势,并努力将它们发挥到极致,就会形成自身的竞争性优势,并且不易被替代。

再举一个例子。

2012年,我的第一本书《66348,女儿成长密码》[5]正式出版。我从2000年开始思考该如何写这本书,12年间,我思考了很多。市面上关于孩子成长的书籍非常多,而我既不是教育家,也不是作家,为了让自己的书脱颖而出,我在动笔前做了一个表格,以便思考我的书想要具备的差异化优势(见表1-5)。

表1-5 差异化优势思考表

(续表)

经由思考并结合自身实际,我的书真的在写作风格(理工女)、主人公定位(普通女孩)、时间跨度(16年)、内容(心智教育)、架构(方法导向)、字数(5万字左右)、书名(数字+主题)等方面体现了差异化优势。特别是关于如何起一个与众不同的书名,我思考了很久。我希望书名既能体现书的主旨,又能很快抓住人的眼球。最后,我决定书名用“数字+主题”的方式呈现,这样既能突出主旨,又新颖别致。“66348”指6个习惯、6种能力、3个角色、4种心态、8个选择,这种方式让这本书的心智教育体系跃然纸上。当时,以密码命名的书还很少(后来多了起来)。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思考,此书在当时一经出版很快成为当当、京东和亚马逊亲子教育品类的畅销书。我第一次深刻体会到了思考给我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以上内容教你解决了“你有哪些优点”这个问题,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工作。

关于“工作中你最看重什么”这个问题,我问过很多人,大部分人都说没有想过,或者说,只有当某些事情发生后、不得不面对时,他们才知道自己最看重什么或不看重什么,然而真到了那个时候,后悔已晚。

在工作中,其实每个人想要的东西是不同的,或者说,他们看重的东西是不同的。因为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所处环境、学习工作经历、追求的目标、三观等都是不同的。

进一步说,只有在面临重要或重大选择时,一个人才更容易让自己或别人明白其选择背后的东西,与此同时,人才会对自己有进一步的认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看重的东西不同,得到的东西自然不同。这是因为,一个人的想法会指导其行动,而行动会促使目标达成。

那么,在工作中,你最看重什么呢?请思考并填写表1-6。

表1-6 选择你在工作中看重的因素

(续表)

注:这里列出大家经常提起的15个因素,并没有严格进行分类。你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思考并勾选。

请先勾选你认为对自己重要的3个因素,认真思考后对这3个因素进行排序。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你最看重的因素,它将为你之后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案例1-4:以工作中最看重的因素为例

G女士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性质。28岁时,她工作时总是不辞辛苦、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做了很多事,然而,却总受到上司的排挤、刁难和压制。那时,她几乎整天以泪洗面,过得很不开心,一度想放弃这份工作。后来,她不断地问自己,自己在工作中最看重的到底是什么,是工作本身,还是上司的为人?当她确定自己最看重的是工作本身,同时又无法改变别人时,她决定改变自己的心态,把这种情形当成在磨难中成长的机会。最终,她坚持了下来。两年后,她获得公司领导的信任,得到提任,成为某个新成立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之一。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工作中,只要明确了自身最看重的因素,就会充满自信、避免纠结、懂得放下、成就自我。

M先生大学毕业后从事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他喜欢的工作。他的口头禅是“踏踏实实工作”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30多年来,他说到做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并且从没离开过这家公司。让很多同学感到惊讶的是,尽管他没有像有些人一样在大学毕业后去考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但他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成长,并且成长经历实属少见——先是被破格聘为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再到被聘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到后来被聘为首席科学家。踏实工作成为他在工作中最为看重的因素。正因为坚持不懈地踏实工作,他得到了组织上和同事们的信任。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工作中,只有明确了自身最看重的因素,你才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不受外界的任何影响。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在“生活中你最珍视什么”这个问题中,珍视指的是珍惜和重视。

处在不同阶段的人对此会有不同的选择。

你最珍视的因素往往是你的生活重心;把握生活重心,你才能不畏选择,不失所爱。

表1-7列出了8个你在生活中可能珍视的因素或生活重心,供你参考。请在思考后给出现阶段你的选择。

表1-7 现阶段生活重心自问表

有的人可能会说,自己的生活重心不止一个,不同的人生阶段也可能有不同的生活重心。这时你要明白,你可以根据自己面临的选择来设定生活重心。

你只能选出你最看重的、与你面临的选择最相关的那一个。因为,如果时间和精力有限,你只能要一个;如果同时面对多个选择,你就会纠结。

案例1-5:以生活中最珍视的因素为例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最珍视的因素,并且所处的人生阶段不同,最珍视的因素也不同。例如,在恋爱阶段,人可能会珍视对方的善良、正直或陪伴等,答案因人而异。

有个女孩,在国外读大学期间谈恋爱,恋爱阶段,她最珍视的是与男朋友的相互陪伴。然而,起初她的男朋友最珍视的是朋友,一旦朋友有事,他就会毫不犹豫地跑过去帮忙,因而忽视了对女孩的陪伴。一来二去,二人经常为此发生争吵,还差点分手。后来女孩向男朋友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并提出自己最希望得到的是他的陪伴。男朋友理解了女孩的感受,并做出了改变。他们在2013年11月登记结婚,走入婚姻殿堂。现在他们已经有了两个可爱的女儿。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要知道自己在每个阶段最珍视什么,并明确地说出来。如果两个人珍视的因素相近,就容易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反之,会阻碍双方和谐共进。

想必你已经有这样一种感受:上述问题看似非常简单、普通,回答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有时还真的不能一下子说出答案。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问题就在于你可能从来没有主动、积极地思考过这些问题。正因为缺少思考,所以缺少对自己的基本判断,进而缺少自我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