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随笔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4章 话说背刺

时下背刺这个词比较流行,或者说听到的几率挺大的,动不动就听到有人说中招了。咋听这个词还是有些陌生的,但总体的感觉就是受伤了,“背刺”与“被刺”谐音么!意思大概是雷同的吧?但终究还是拿不准,就去搜索一下,看看网上对”背刺”全貌的描述。

搜索的结果终也是与原本所想大致相似,只不过好像它实际的涵义更大了些,由游戏中的背后下手到朋友间的背叛与欺骗统统包含其中。最后给“背刺”下的定义是这样的:“背刺”一词不仅指游戏中的技能,还广泛应用于描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背叛、欺骗或攻击行为。

若从表面意思来看,“背刺”的伤害肯定是不小。你想啊,从背后捅刀,乘人不备,出其不意,受伤者根本就没有防范的意识么!所以所谓的“背刺”大都是熟人或者朋友之间的伤害为大,因为受害者把他当做了自己人。若是陌生人呢,当然也有“背刺”的情况,但因为没有感情的联系与投入,伤害到的也只有肉体罢了,牵涉不到心灵的伤害,而心灵的伤害恰恰是最难以救赎和愈合的。

由此看来,“背刺”不可不防。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话倒是大实话。可现实社会中,又有几人没有被“背刺”的经历呢?想当初,你把他当做朋友,真诚付出,不图回报。可某一日忽然被背刺,伤害虽不大而侮辱性却极强!自己悔恨至极,竟然与尔等小人为伍!顿然自感羞愧,悔不当初。可世上并没有后悔药,悔恨最终亦是无用。此时,与其愤恨,不若淡然接受。背刺的伤害依然存在,就不必要再向自己受伤的痛点撒盐,那样只能让自己更痛楚,更伤心,更疲惫。理性的做法就是坦然面对,将这段痕迹抹去,与此类小人断绝来往,免得以后再受伤害与背叛。此等人物最善于伪装,可一遇到牵涉个人利益的事情就会出卖朋友。不要被他美丽好听的谎言与慷慨陈词所蒙蔽了,心不能软,要硬起心肠,断然决然地离开他。

若要避免受到类似的伤害,远离“背刺”,根本问题还在于净化朋友圈。没有经过共事的朋友最好就不要掏心吐肺地对人家好。有道是知人知面不知心,画龙画虎难画骨,那些泛泛而谈的友人也就配泛泛而交。知心人说知心话,同事间说工作事,陌生人就该热情对待,不同层面的人有相应的交友策略与原则。和人共处,避免不分远近亲疏,一样的倾心交谈,无话不说,甚至连自己的隐秘也毫不隐晦,将自己完全曝光于别人的一览无余之下,那样就会险象环生,一旦遇上心怀叵测之徒,遭遇“背刺”就是必然的结果了。

所以,不能只怪小人的不仁不义,更不能将责任与罪名全然推到他们身上。相反,要从自身找找原因。只有找到主管的原因,立即改之,才能彻底解决问题。否则,若一味地去找寻客观原因,全找些别人的错,最终徒然也是无益,不吸取经验教训,吃一堑长一智,那就只有一个结果,重蹈覆辙再次被“背刺”,受到更大的伤害。

“背刺”的事儿,或许每天都在发生,甚至更为凶险的剧情,每时每刻都在上演。关于“背刺“,也许还有更多更好的办法去应对。但最为有效的原则就是审慎交友,纯洁自己的生活圈。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吾等又不是拥有火眼金睛的齐天大圣,当然没有一眼看穿妖魔鬼怪的本领。但我们还有一颗向善的热情似火真诚待人的心灵,所以要学会感知与分辨,莫要轻易相信别人,尤其是混迹于江湖世面上的各类“大咖”们。只要保持距离,要不了多久,老虎终究会漏出尾巴来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暂且把它交给时间,那些绚烂的言辞与伪装,那些故弄玄虚自持自雷的手段与“人设”,一切终究还是会一览无余,暴露出其本来的面目的。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谏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在即将挥师出征之时,鞠躬尽瘁的军师诸葛孔明还不忘励精图治,匡扶汉室之大业,谆谆教诲刘禅治理国家之道,让他亲贤人远小人。国家之大事尚且如此,而更何况吾等老百姓的平常生活呢?人都说无欲则刚,交友本就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想法,洁身自好,保持分寸,方能有和谐谦恭的氛围;同时,要善于明事理辨是非,远离利益纷争。与君子论道,和小人分道扬镳,远离垃圾人,远离“背刺”。

作者正在努力码字中,去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