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搞清楚:“绝对化”的思考逻辑到底哪里有问题?
你所在的公司面临着一次巨大的财务危机:由于上半年决策失误,导致了公司的现金流严重不足。如今,你有一次扮演“孤胆英雄”的机会:一位重量级的客户决定听一听你上一次跟他提到的合作方案。如果他感觉你说得合理的话,他将斥资300万元来做这一项目。
上司自然对你抱了很大的希望,但他们也认为,想要吸引如此巨大的投入肯定不易,因此,他们并未过分苛求你,只是嘱咐你“尽力而为”。
但你却较了真:“这次行动必须成功!”
“这次行动必须成功”的“绝对式思维”,乍一看好像很勇敢,听起来也很积极,但这种思维其实是一种脱离了现实的坏思维,它很有可能造成个人情绪上的过分偏执。
在这种绝对命令式的要求之下,如果“必须成功”的谈判实际上失败了,个人该怎么办?一旦出现这样的事态,就相当于绝对不应该发生的情况发生了,这种巨大的矛盾会引发心理上的强烈困惑与纠结:当你发现那位重量级的客户真的只是“听听而已”时,你必然会陷入无法估量的失望中——你会认为自己很没有用,进而想到公司上下的殷切期盼,甚至会想到日后自己在公司里有多么难挨:给了他人希望,却又让他人失望。
希望你不要将这一悖论当成简单的修辞手法一笑置之。“绝对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或者可能发生”的情况,当然是最坏的结果,而且也是令人难以接受的悲剧。况且,当发生这种“最坏的结果,也是令人难以接受的悲剧”时,转嫁责任的动机便会开始起作用,而且,这种绝对化的思考往往会引发更加庞大的沮丧、负罪感、愤怒等有害的负面情绪。
“这次事情必须成功”的思维,的确有可能促使你为了获得成功而拼命地努力,可是,就如我们之前所说的那样,这是一种坏思维,只要一步走错,就有可能造成情绪上的严重混乱。
更重要的是,因为你之前已经坚信了“这次事情必须成功”,那么,只要事情表露出失败的可能性,你便有可能瞬间掉入极深的负面情绪中去。因此,做事的过程对你而言已经再无乐趣可言,而是会形成巨大的压力,深深的不安会让你根本无法享受工作带来的满足感。
人在承受过大压力的状态下,是无法做好工作的。即使拼命地努力,也会因为不安与压力而变得思维僵硬,情绪也会更容易不稳定,行动也会短路。即使再拼命努力,个人效率也不会很高。
如何才能减少绝对化思维导致的情绪恶化?这就需要你从反思自己的情况开始做起。
●反思自己的情况
当你开始处理真正的绝对化思维以前,最需要考虑的就是你的情况:如果你最近处于一个特别紧张的情况之中,或者遭遇了某种不幸,让自己放松一些——这是你内心处理问题的方式,虽然它很糟糕,但它的确有效。
如果你的绝对化思考似乎是最近出现的(至少是六个月以内),那么,你需要更积极地处理:我遇到了什么样的事情,让我开始了偏执性的想法?在最开始时,尽量地安慰自己:一切糟糕的事情都会过去的——这会在最大程度上缓解你的紧张情绪。
●认知你的绝对化模式
当你确定了自己的绝对化想法出现的情况以后,你就需要观察自己的特有模式了。我们都会有某种情绪波动,但并非所有人都知道波动的时间与原因。
当你感觉自己走入了绝对化时,花一点时间想想。
这里有几个唤起大脑的问题:
◆我的绝对化思维多发生在早晨、下午还是晚上?是不是因为我累了?
◆我的绝对化思维加重是不是受激素波动的影响?
◆我的绝对化思维跟季节有关系吗?
◆我的绝对化思维是不是在特定环境里发生的次数增加?是在工作单位还是在家里?
一旦你认识到自己的模式,认识和处理绝对化思维会更加容易。只有在分析出绝对化思维的模式是否真实并合乎逻辑时你才能够处理它。
●强迫自己在面对易引发绝对化思维的消极事情时,选择有益的负面情绪
此时,你不是仅仅要告诉自己去更积极地思考,而是要做一些更加实际的事情:在开始陷入绝对化思维之中时,积极的思考往往是不可能的。你或许可以制止消极的想法,但你很可能没有办法主动创造出积极的想法。因此,每一次发现自己的想法消极时,不如这样想:“这都是废话!我必须看到事情好的一面!”
如何去看到好的一面?这就需要你通过有益的负面情绪,来改变自我想法。这种有益的负面情绪包括了悲伤、担心、斥责、不愉快等,它们易于促进改善状况的积极行动。
相比之下,沮丧、不安、负罪感则更靠近有害情绪一些,沮丧会造成自闭,不安很容易导致逃避,负罪感则会造成自我否定……这些负面情绪很容易导致个人采取致使事态恶化的消极行动。
相反,有益的负面情绪却会促进积极的行动,如悲伤会促进分享,担心会促成准备,斥责会导致反省,不愉快则有可能引发对当下的谈判。
●处理你的不安全感
很大一部分的绝对化思维来自对自我的不满意。如果你认为自己很漂亮,你自然不会担心他人取笑你的长相,不是吗?减少绝对化思维就如同处理症状一样,不安全感是引发它的最根本问题。
其实很多事情都需要自信,当你有自信心,你就会更加理智地衡量自己身处的环境、遭遇的具体情况。在这种时候,你的想法也会呈现出更公正、更积极的一面。
●使用符合逻辑且基于现实的“希望式思维”
“必须式”思维在逻辑上存在着极大的跳跃性:你所主管的事情成功会带来巨大的利益,反之,事情失败也会造成很多损失。然而,这些不过是你“希望项目成功”这一主张的论据罢了,并不能成为“必须让事情成功”的论据——归根结底,事情成功,只是你个人的“希望”而已,而这种立足于个人希望的想法只能说是无视事实的——就如同你希望自己在明天立即成为亿万富翁一样:它只是看似美好、实则不可靠的个人期待。
“希望式思维”是一种更合理的思维方式,它是指在做事时,抱持着“很希望这次事情可以顺利,但也有可能会失望”的想法。这是一种辩证式的、愿望性的、更现实的良性的思维。
抱着“很希望事情顺利”的想法,自然会为了实现希望的状况而付出应尽的准备与努力,不仅如此,就算事情失败,也不会想当然地将事情想得绝对化的糟糕。如此一来,便减少了过度悲观绝望的可能性,更不会感觉到“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同时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强烈的绝望感、负罪感等负面情绪产生的概率。
现在,你知道自己“绝对化”的思考逻辑错误出在哪里了吗?当然,仅仅因为绝对化的思维逻辑很可能并不会让你面临全面的负面情绪爆发,但如果绝对化的思维逻辑配合了坏的思考方式,那么,你便有很大的可能会因此而被负面情绪所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