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走到哪都不能丢
余米有一个合作伙伴,平时说话就总是咄咄逼人,无论何时和她聊天,都会让余米觉得自己在对方的心里就是一个没有好好做事的形象。
有一次,余米因为赶工作而没能及时回复对方。大概过了一个小时后,对方便发信息质问:“你怎么回事?你不想干了?”紧接着,对方打电话过来,发现无人接听之后,又继续发信息。
“你不想干了说一声好吗?”“你什么态度?不要耽误我的时间好吗?”“在不在?给个准话儿?”
两个小时之后,对方又一次发信息说:“算了,我也帮不了你了,就这样吧。”
三个小时之后,余米回复对方:“怎么了?刚刚在赶稿子,关闭了手机网络,昨天不是告诉你了我今天会交稿子吗?”
对方却发来语音消息,劈头盖脸地指责道:“有事你不会跟我说一声吗?”“我以为你进医院了呢。”
余米表示自己不方便接听语音,打字比较方便。对方依旧发来一长段语音,继续指责余米:“你有没有搞清楚,我是甲方,我让你干吗你就该干吗!你不想接听语音,那我们的合作也算了吧!”
最后余米忍无可忍,便说:“既然这样,那我们的合作也到此为止吧!”
至此,对方仍旧指责余米:“你怎么脾气这么大?你换位思考一下好吗?”
后来,余米和我说起这件事:“我当时都惊到了,这样一个不为人考虑的人,居然要求我换位思考。”
人最原始的时候就是只考虑自己的,可是人不能一直如此。在合作中,也得为对方考虑,否则每一次询问都变成了谴责,彼此间的交流自然也会随之夭折。
合作方的这种行为,其实是一种对人的不尊重。尤其是话语中的指责,可以说丝毫不为对方考虑,只是一味地咄咄逼人,将人逼向绝境,就算对方脾气再好,恐怕也会忍不住爆发。
当对方没有及时回复的时候,用以为对方进了医院这样的话来进行讽刺,对方自然是没有办法心平气和与你交流的。可即便如此,你还在不断地指责对方,语气也十分难听,将自己立于一个制高点,甚至用甲方的身份进行打压,这样一来,哪里还是两个人平等的合作,彼此又怎么可能进行正常的沟通呢?
其实,无论是聊天,还是商务谈判,都是需要互相尊重的,谁也不愿意听到对方劈头盖脸的责骂。
假设你在拼命做事时,只是因为没有及时回复消息,而收到无数条责备的信息,我想你的心情一定好不了,甚至会因为这段合作而身心疲惫。
说话本身肯定不是为了争吵,只是因为你的语气、内容带着责怪、抱怨,才会让对话充满了火药味。许多时候,你只是不够体谅对方,以致控制不住自己的语气,最后你失去的究竟是什么,恐怕你自己都无法估量,可这样的损失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我的朋友小米,就是一个很会体谅人,懂得换位思考的人。因此,朋友们都很喜欢和她交往。
有一次,小米和小文约好要出去玩。结果出行的当天雨下得很大,小文因为住得比较远而迟到了将近一个小时。到了之后马上十分抱歉地说:“真是不好意思,我出门时间没算准,路上又因为下大雨堵车,害得你等这么久,等下奶茶我请了。”
小米则笑了笑:“哎呀,没关系啦。其实我也刚到没有多久,真的是下雨天导致交通缓慢,完全影响了出行,下次我们要记得看看天气预报,找个晴天才好。”
还有一次,一位朋友向小米吐槽自己的经历:“我们老板真的很讨厌,总是暗示我们加班,但是又不给加班费。工作日我都要忙晕了,周日他竟然还给我打电话……真的快疯了。今天我去问他要加班费,居然还不给,说我们加班属于义务。”
面对这样的吐槽,小米语气有些心疼:“那你每天岂不是都累惨了?每天睡前喝一杯牛奶有助于睡眠。此外,你们也可以考虑将老板压榨你们的事告到劳动局啊。作为朋友,我真是心疼你啊。”
朋友本身也只是吐槽,并不想真的闹到劳动局。但是如果小米说老板是对的,能者多劳,肯定会让朋友感到得不到温暖。而小米完全站在她的立场上,并关心她的身体状况,这就让对方感到小米是在为她考虑,是和她在同一个阵营的。
其实许多时候,换位思考很简单,那就是假设自己是对方,为对方考虑一下。比如,当对方做了错事,迟到或是弄坏了你的东西时,你就可以换位思考一下。
假设是你迟到,你会如何?
你会心中充满自责。那么,你面对这样的一个充满自责的人,自然要照顾到他的情绪,让他不再自责,让他知道你是体谅他的,而不是给对方难堪。最好的语言莫过于“我也刚刚到”。
对于朋友的吐槽,很多时候你会发现朋友说的或许是错的。但是如果你直接说“你是错的”,对方自然心中不悦,若是换成对她的关心,比如,“你真辛苦,你应该轻松一下”,朋友的委屈自然而然得到了宣泄,并会将你当作很好的朋友。
两人产生分歧与矛盾的时候,说话最容易冲动,不顾后果。但是如果你希望这段关系继续,想要真的解决问题,那么就需要多为对方考虑,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对方。并且语气也要柔和,在说话有理有据的同时,还要为对方考虑,让对方感受到你的体谅,对方自然也会退一步。
比如余米与甲方那段对话,如果甲方没有指责,而是寒暄地问道:“我看你没有回复,有些担心你是不是出了什么事,你还好吧?”或是在余米提出不愿意语音的时候,说:“是我们不注意,我们习惯性语音,所以总是忽略了你的感受。”那么,余米一定不会生气,而双方的合作也不会就此终止。
还有一种情况,最容易忽略对方的感受,那就是在寻求帮助之时。需要帮助的人说话需要诚恳,而不是让对方觉得帮你是理所当然,甚至用道德绑架的方法,都不恰当。最好是用询问的口气,“你明天有空吗?我明天搬家,想找你帮忙,如果方便,就麻烦你了,搞掂了请你吃饭啊”。
而拒绝的人也同样要考虑到对方,若是一口回绝,让对方面子上过不去也不合适,而是可以委婉诙谐但不失坚定地拒绝。语气要柔和,不要太生硬,面带歉意地拒绝对方,而最好不要生气般地硬邦邦地说“不”。
说话是一门学问,每个人说话都是有目的的。同样,每个人都会先为自己考虑,但是如果在说话时只考虑自己,总是用“我”字开头,而丝毫不关心对方的情绪,那么你的目的也可能无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