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的秋天
探索思考
如果你曾在北京度过秋天,一定会对这短暂但珍贵的季节记忆犹新,此时的北京褪去了皇城严肃压抑的外表,因为秋日的到来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许多年前,老舍先生就曾盛赞北平之秋繁荣胜过天堂,究竟当年的北平有多动人,让我们到文章里去看看!
阅读批注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匀。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1
1 对比、拟人
作者将北平的秋天与冬季和伏天进行对比,说明北平之秋天气的温和,并赋予秋天人的表情,用“含着笑”生动表现出秋天的恬静美好。作者从整体入手,让读者对北平的秋天产生直观的感受,为下文进一步展开介绍北平之秋奠定环境基础。
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摊与地摊,和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清香甜脆的小白梨,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与通体有金星的香槟子,再配上为拜月用的,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与黄的红的鸡冠花,可就使人顾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经辨不清哪一种香味更好闻,哪一种颜色更好看,微微的有些醉意了!2
2 排比
排比句句式整齐、结构工整,用排比写景,可以使景物描写细致入微、层次清楚。本段突出了北平秋天水果种类丰富,用排比句加强了语气语势,进一步强调了各类水果本身的品类样式之多;“各种各样”反复出现,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读来朗朗上口。
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或摊子上,又都摆列的那么好看,果皮上的白霜一点也没蹭掉,而都被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况且,他们还会唱呢!他们精心的把摊子摆好,而后用清脆的嗓音唱出有腔调的“果赞”:“唉——一毛钱儿来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儿,皮儿又嫩,水儿又甜,没有一个虫眼儿,我的小嫩白梨儿耶!”3歌声在香气中颤动,给苹果葡萄的静丽配上音乐,使人们的脚步放慢,听着看着嗅着北平之秋的美丽。
3 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包括独白和对话两部分。此处通过果贩们热情的叫卖,表现果摊上红火热闹的场面,反映果贩们喜悦的心情,也借果贩之口表现出秋季北平水果丰收、果实鲜美的情状。成功的语言描写要能显示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经历,同时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同时,良乡的肥大的栗子,裹着细沙与糖蜜在路旁唰啦唰啦的炒着,连锅下的柴烟也是香的。“大酒缸”门外,雪白的葱白正拌炒着肥嫩的羊肉;一碗酒,四两肉,有两三毛钱就可以混个醉饱。高粱红的河蟹,用席篓装着,沿街叫卖,而会享受的人们会到正阳楼去用小小的木锤,轻轻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脚。
同时,在街上的“香艳的”果摊中间,还有多少个兔儿爷摊子,一层层的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有的骑着老虎,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头挑儿,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4这雕塑的小品给千千万万的儿童心中种下美的种子。
4 排比
作者用排比句式罗列出兔儿爷各不相同的样貌,在众多美食之中,兔儿爷为北平的秋天增添了一丝童趣,让作者笔下的北平更加具有年代感和人情味。句中反复使用“有的”一词,使行文富有节奏感,语言灵动活泼。
同时,以花为粮的丰台开始一挑一挑的往城里运送叶齐苞大的秋菊,而公园中的花匠,与爱美的艺菊家也准备给他们费了半年多的苦心与劳力所养成的奇葩异种开“菊展”。北平的菊种之多,式样之奇,足以甲天下。
同时,像春花一般骄傲与俊美的青年学生,从清华园,从出产莲花白酒的海甸,从东南西北城,到北海去划船;荷花久已残败,可是荷叶还给小船上的男女身上染上一些清香。5
5 比喻、排比
虽然秋日花已残败,但青年学生们的出现却使北平丝毫不减生机,他们对于作者而言有如春花般明媚,也如同春花般从各处竞相绽放,让北海呈现出一派欢腾热闹的场面。此处作者通过对社会环境的描写,还原北平生机勃勃的时代气氛和当地的风土人情,带有浓厚的时代和地域风情。
同时,那文化过熟的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像鲜艳的新娘子;6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
6 拟人、比喻
“打扮”一词把铺店人格化,同时将街上铺店的商品摆放比作新娘子的装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北平人为亲友们送节礼的文化习俗,反映了北平热闹的商业氛围。
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
阅读赏析
老舍先生是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也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艺术家”。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文学界评论老舍为“京味小说”的源头,时至今日,小说中的自然景色、风土人情和社会氛围依然向读者讲述着特定年代里独特的“北平世界”。
《北平的秋天》节自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在本篇中,作者用自己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将秋天北平的多个有代表性的景点和风俗熔于一炉,通过带有北京口语词汇的语言描写,使作品语言透露着独特的京韵,生活气息迎面扑来。现代文艺理论家胡风评价老舍道:“舍予是经过了生活底甜酸苦辣的,深通人情世故的人,但他底‘真’不但没有被这些所湮没,反而显得更凸出,更难能而且可爱。”正是因为老舍先生的文章忠实地取材于市民生活,反映他直观的感受,才让我们能透过文字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真意”。
阅读延伸
1.按照作者的写作顺序,总结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北平的秋天。
2.分析文中的社会环境描写对于反映北平秋景有怎样的作用?
3.本文的最后一段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法?分析本段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