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赞襄中医眼科验案精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眼 睑 湿 疹

眼睑湿疹一般多发生于眼睑周围,或波及颜面,其特征是胞睑皮肤红赤如朱,兼见水疱、脓疱,甚至局部溃烂。中医称为“实热生疮”、“风赤疮痍”。一般认为它与西医学之眼睑皮肤炎相似。

【病因病机】

庞赞襄教授认为:本病多由于脾胃湿毒,内夹心火,或因脾胃湿热,外受风邪,风热毒邪交攻于目所致。老年人多为素体阳盛,六腑不畅,或脾胃虚弱,运化失常;青年人多为饮酒过度,胃积湿热,化火上犯;儿童多为眼部卫生状况较差,饮食偏嗜,脾胃失调所致。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是胞睑浮肿痛痒,皮色红赤如涂朱砂,继之,红赤处渗出黏液,生脓疮甚至溃烂。另一种是胞睑微肿,睑生水疱,成簇的水疱可波及同侧面颊额腮,局部灼热 痛。水疱基底潮红,但水疱之间不融合。日久水疱内也可灌脓,愈后结痂。也有睑皮肤红赤糜烂,或生丘疹,日久不愈。渗出黏液,局部瘙痒难忍者。上述各种,日久失治皆可侵及黑睛,变生星点云翳等症。

【病案介绍】

例1

郭某,女,73岁,农民,于1989年7月10日初诊。主诉:双眼睑红肿赤烂10天,伴大便秘结。

检查:双眼远视力0.8,裂隙灯检查:双眼睑及鼻侧两旁颜面部均呈红肿赤烂状,并有散在小黄疱,伴黄液渗出,结膜充血,角膜透明。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诊断:双眼风赤疮痍(双眼眼睑湿疹)。

方药:解毒凉血汤(《中医眼科临床实践》)。

处方: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天花粉12克、连翘12克、赤芍10克、牡丹皮10克、枳壳10克、龙胆草10克、大黄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生地15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治疗经过:服药7剂,双眼眼睑湿疹表面较前稍干,大便润,前方服10剂后,眼睑及颜面湿疹已见平滑,但表面充血,仍用前方服用10剂后,眼睑颜面皮肤恢复正常,嘱其前方隔日1剂,以善其后,服药5剂停药,观察3年未复发。

按语

本例为老年妇女,双眼睑及颜面湿疹,且大便秘结。方中各药功效:金银花清热解毒,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天花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赤芍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龙胆草清热燥湿,泻火定惊。大黄攻积导滞,泻火凉血,行瘀。荆芥祛风解表、止血,防风祛风解表、胜湿解痉、止泻止血。生地清热凉血,生津。甘草补中益气、泻火解毒、润肺痰、缓和药性、缓急定痛。故以解毒凉血汤治疗。本型以痛为重,用金银花、蒲公英、天花粉、连翘清热解毒,赤芍、牡丹皮、生地凉血活血止痛,龙胆草、大黄通腑泻火,解毒湿,以收“釜底抽薪”之效,枳壳、甘草宽中和胃。

例2

崔某,男,27岁,于1972年1月24日就诊。

主诉:双眼睑及颜面红肿赤烂已14天,曾用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痛痒甚,头痛。

检查:双眼远视力1.0,裂隙灯检查:双眼睑及鼻两旁颜面部均呈红肿赤烂状,并有散在小黄疱,有黄液渗出,左眼白睛外缘红赤,并有米花大水疱隆起。口干,不喜饮,便润。舌质红苔白,脉沉细。

诊断:双眼风赤疮痍合并金疳症(双眼眼睑湿疹合并泡性结膜炎)。

方药:解毒凉血汤加减(《中医眼科临床实践》)。

处方: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天花粉12克、连翘12克、赤芍10克、牡丹皮10克、枳壳10克、龙胆草10克、大黄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生地15克、胡连12克、黄芩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治疗经过:此方服1剂后,湿疹表面较前干燥,大便泻,脉沉细,但仍头痛。继用前方去大黄,加白芷10克、陈皮10克、羌活5克,服2剂后,仍痛痒甚,大便润,脉细数,眼睑及颜面湿疹表面虽部分干燥,但眼睑缘仍湿烂甚。据此脉证,系脾胃湿毒,内夹心火,改为清热解毒,重于凉血燥湿,方用解毒凉血汤加苍术、胡黄连、羌活、白芷,另配合外用金霉素眼膏涂患处。于1月29日复诊,眼睑及颜面湿疹已见平滑,但皮色仍稍发红,至此已基本好转。后继以前方加减服用,于4月18日复诊,眼睑及颜面皮肤恢复正常。嘱其再以前方继服数剂,以善其后。

按语

方中各药功效:金银花清热解毒,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天花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荆芥祛风解表、止血,防风祛风解表、胜湿解痉、止泻止血,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龙胆草清热燥湿,泻火定惊。赤芍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生地清热凉血,生津。大黄攻积导滞,泻火凉血,行瘀。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白芷祛风解表,止痛,消肿排脓,燥湿。羌活祛风解表,祛风湿,止痛。胡连清热,凉血,燥湿。甘草补中益气、泻火解毒、润肺痰、缓和药性、缓急定痛。故以解毒凉血汤治疗。本型系脾胃湿毒,内夹心火,重于凉血燥湿。

例3

李某某,女,55岁,于1971年8月3日就诊。

主诉:原来双眼发红,曾到某医院诊治,给药水点眼,不料点后,双眼突然红肿难开,眼痒甚,并有灼热感。

检查:双眼远视力0.6,裂隙灯检查:双眼红肿如桃,眼睑皮肤粗糙较硬,白睛高度水肿。胃纳可,口不干,舌质红苔白,脉弦细。

诊断:双眼风赤疮痍(双眼药物过敏性眼睑湿疹)。

方药:羌活胜风汤加减(《原机启微》)。

处方:银柴胡12克、黄芩10克、白术10克、白芷10克、川芎10克、荆芥10克、枳壳10克、羌活15克、防风15克、前胡15克、独活15克、桔梗15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治疗经过:用羌活胜风汤加减,连服4剂,裂隙灯检查:双眼睑红肿全消,白睛红赤基本消失。继以前方加蒲公英30克连服2剂,以善其后。

按语

方中各药功效:银柴胡疏肝解郁,凉血,退虚热。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白术补脾燥湿,利水,止汗。白芷祛风解表,止痛,消肿排脓,燥湿。川芎活血祛瘀,祛风止痛。荆芥祛风解表、止血,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羌活祛风解表,祛风湿,止痛。防风祛风解表、胜湿解痉、止泻止血,前胡降气化痰,宣散风热。独活祛除风湿,散寒解表。桔梗宣肺痰,排脓。甘草补中益气、泻火解毒、润肺痰、缓和药性、缓急定痛。

【临证经验】

本病初起眼睑瘙痒,逐渐则眼睑皮肤红赤而肿,继则渗出黏液;或有水疱、脓疱,痛重痒轻者,为毒邪热盛,多用清热解毒,泻火凉血之品;痒重痛轻者,为风湿邪毒壅盛,治用散风燥湿,清热解毒之品。注意清热勿伤阴,解毒中病即止,以防苦寒伤胃。临床上应辨清痒重,或痛重,分别治之。另外,对于药物或其他原因过敏所致者,应以羌活胜风汤加减治疗。总之,以疏散风邪,祛除热毒,清解郁热,凉血泻火等为主要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