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稳中求胜
在已经取得的巨大成绩面前,比尔·盖茨并没有变得不可一世,而是依旧步步慎重,头脑清醒。
如今的微软公司全面转型向新媒体发展,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已由一个单纯的电脑公司,为一个新型的大传媒帝国。比尔·盖茨先生已经被人们视作了传媒大亨。都承认比尔·盖茨先生是新一代的传媒之王。从软件大王到传媒第一大亨,比尔·盖茨只花了不足一年时间。
在不久的将来,在基于电脑科技的大媒体世界当中,其核心是互动通讯和数字化技术,所有的信息——无论娱乐或新闻,甚至学术知识,从文字、图形、数据、声音到视讯等,都做数字化处理,透过电脑及网络储存传输。
随着世界各国“信息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这场全球性的革命已经开始了。而微软凭借自己的电脑软件优势已经占据了绝对控制权。
即使在这样的情形,比尔·盖茨仍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保持一贯稳健的作风,谋而后动。
微软公司一方面迅速在互联网络领域建立事业,积极与媒体公司多层次的开展合作。大力扩充线上服务,并且与电影圈人土合组制作公司,更花费巨资与NBS合作创办网络电视新闻服务。
另一方面,微软公司还采取多头并进方式,构筑传媒帝国的基本框架,此时的比尔·盖茨表现出十分谨慎的态度,他只是公开表示以电脑软件业务为主,只希望做——切有助于个人电脑普及的事,而并不表示要控制娱乐界,或者建立媒体王国。比尔·盖茨先生看到,电脑软件业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微软公司的事业还有很多机会,那么又何必在这时寻求企业转型?
所以比尔·盖茨一贯的稳健作风,除非真正看到跨进娱乐·事业比发展软件业务更有利可图,否则微软公司不会急于做新媒体之王的。
也许,比尔·盖茨还记得,数年前日本电子巨人索尼进军好莱坞惨败而归的旧事。
在80年代,稳居电子市场前列的索尼公司,一度打算大;举进军娱乐业。希望凭借其电子产品优势发展成电子娱乐集团。
但在连串收购后,虽然索尼公司变成横跨全球的企业帝国,全球雇员激增,但这次尝试却令索尼公司损失惨重。1994—1995年,索尼出现严重亏损。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索尼的教训更使比尔·盖茨在做出决策前更加慎重了。但相信,只要比尔·盖茨一直能保持这种稳健的作风,他的媒体大王的梦一定会实现的。
其实,早在微软公司创立初,盖茨先生便将“Embracd&Extend”的实际做法,也就是先拥护开放标准,再强化功能吸引用户拥护自己的标准视为最重要的“定位策略”。微软公司早就看准了个人电脑市场的潜力,但限于当时的实力,没有采取正面与IBM公司、惠普、Digital等世界大厂对立的方式,争夺大型市场,而是全力抢攻低价的个人电脑软件市场。1986年前,凭借比尔·盖茨卓越的行销手段,加上没有强手与之竞争,微软公司成功地创造了占据垄断地位的市场占有率,并积累了雄厚的技术与资本。
不论是操作系统还是应用软件,微软公司最初都是采取模仿,然后再加以改进,透过卓越的行销手法来取代竞争者的市场地位。
微软一直采用趋利避害策略:将主战场由技术层转到行销层,避开研究开发新市场的风险,同时发挥自己行销方面的专长。微软公司很少注入资金到自己陌生的领域,而主要采取“模仿改进”的策略。
回顾历史,从微软公司最早的DOS操作系统软件,到Windows系统,到各种应用软件、乃至业界各种软、硬件规格的制定,几乎都是以这一种模式发展起来的。
比尔·盖茨的互联网络策略就是如此,微软公司的互联网络策略,明显地就是要将互联网络与Windows系统合而为一,在网际浏览器方面,微软公司希望能将其直接整合到Office的应用程序中。在互联网络服务器上,则将其变成WindowsNTServer的内建功能,并与BackOffice的产品串连起来,成为In—ternet/Intranet的完整解决方案。在开发工具上,微软公司希望VisualBasic的VBScript成为类似Sun公司和网景公司的合作开发的JavaScript的程序语言,能提供HTML的动态显示等功能;Jatarta则是专为开发Java语言程序而设计;而Active物件控制,向互联网络开发者提供开发分散式应用程序的平台。微软公司各种举措,大部分只是“EmbracedmExt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