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外贸低迷:基于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技术扩散的视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一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始于2008年的金融风暴不仅极大地冲击了主要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国家的资本市场,也蔓延到了实体经济,我国传统的、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的脆弱性在危机中也日渐暴露。这体现在对外贸易上,突出表现为出口增长的乏力和贸易摩擦的增多。

2012年以来,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增长了80%,我国的对外贸易增长率也连续下降,在多年外贸两位数高增长的基础上持续走低。2010年中国外贸总额增长率为34.68%, 2011年为22.5%, 2012年为6.2%, 2013年为7.6%, 2014年为3.4%, 2015年出现了负增长,为-8%, 2016年的增长率为 -6.8%,其中出口20974.4亿美元,下降7.7%,进口15874.8亿美元,下降5.5%,贸易顺差3.35万亿元,收窄9.1%。

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解读出,全球经济寒冬中,我国国际贸易面临着巨大压力。中国企业的出口难度进一步加大;各国更加寄希望于通过贸易保护转嫁国内就业矛盾,中国企业遭遇贸易摩擦的数量进一步增多;各国也更加寄希望于通过金融手段来削减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中国企业的出口成本进一步提高,成本优势进一步缩减。

要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进而实现贸易结构改善是终极之路。“走出去”和“请进来”都是促进技术进步进而推动出口增长和改善产业结构(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贸易结构)的重要途径。这两个途径对中国外贸的推动到底有多大?其作用机理和实现路径是什么?这是本书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数据显示,与我国对外贸易低迷相对应的是对外直接投资(OFDI)在快速增长。2012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为772亿美元,是2002年的27.6倍,从全球第26上升至第6,创下对外直接投资连续11年大幅增长的纪录。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继续维持了强劲增长的势头,达到1028.9亿美元,同比增长14.1%。2014年我国双向投资首次接近平衡,2016年对外直接投资净增加211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2%。[1]

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是个长期任务,在正常年景中,很多企业总是患得患失,加大技术投入进行转型升级的步伐十分缓慢。然而,当金融海啸真正出现并冲击着实体经济时,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问题就显得迫在眉睫,这就促使企业在机制加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本土研发方面有了更大的动力,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也就出现了更好的机会。

因此,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用传统的方式实现外贸持续增长的空间越来越小;(2)“转方式、调结构”是我国外贸转型升级、实现持续增长的必然出路;(3)对外直接投资可成为拉动新一轮出口增长和改善贸易结构的引擎;(4)国际技术扩散有助于推动实现技术进步进而实现外贸结构优化、产业升级。

基于这些认识,本书的研究主题是对外直接投资(“走出去”)和国际技术扩散(“请进来”)对外贸发展的作用。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以山东省为例,研究对外直接投资拉动出口增长和贸易结构改善的机制与实效,下篇以制造业为例,探讨国际技术扩散促进国内技术进步和外贸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与路径。

本书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从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增长和贸易结构改善的角度看,在理论方面:(1)本书探讨了对外直接投资拉动出口增长和优化贸易结构的内在关联机制,创建性地提出了规避摩擦机制、技术溢出机制、低端产业转移机制、资源补缺机制、投资收益回馈机制等,系统且详细地分析了外经贸发展中各种经济形态和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机理关系;(2)本书搭建了考虑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异质和投资区域异质的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这有别于以往研究对于对外直接投资异质性的忽略,使研究更加细腻和完善;(3)本书通过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的论证,得出了对外直接投资不仅可以成为现阶段拉动出口增长的引擎而且能够成为优化出口贸易结构的重要推动力的结论。

在应用价值方面:(1)本书从政府的角度研究发挥对外直接投资在拉动出口增长和优化出口贸易结构中作用的具体政策设计,不仅与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发展路线相一致,而且更容易通过政府的力量使这些措施在现实中尽快发挥作用。(2)本书提出了借助扩大对外直接投资拉动山东省出口增长和优化出口贸易结构的政策内容着力点,并设计了操作性较强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本书所提出的积极推行战略性贸易政策、积极推进鲁日韩次区域经济合作、借助人民币汇率变动较大之际推进对外投资和改善出口结构等具体政策,对我国尤其是山东省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提振出口业发展尤其是推动出口结构改善将会起到重要的政策咨询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带来切实的效益。

在实际应用方面,本书的研究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大国发挥国际技术扩散的作用,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目前的理论研究已经证实国际技术扩散能够促进技术引进国的技术进步,但是,不同国家和不同行业受国际技术扩散影响的实际效果却是不同的。因此,对中国制造业这个特殊对象进行研究,在现实层面上更是意义重大。

总之,本书将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提出推动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不仅具有现实可行性,而且有助于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中国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技术扩散所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节约稀缺的经济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竞争性比较优势;有助于中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对中国最终实现技术进步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