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县方言语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4 语料来源与体例说明

1.4.1 语料的采集

以田野调查为主。一是随谈录音,录音的内容包括土生土长的地道城关地区人的日常生活聊天、讲故事、民间传说、谚语等。二是专项调查,语音方面的调查采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制的专供调查方言音系用的《方言调查字表》作为调查材料,语法问题的调查,我们根据黄伯荣《汉语方言语法调查手册》和刘丹青编著的《语法调查研究手册》,把语法问题设计成专项调查材料向调查人进行调查,亲戚邻居乃至素不相识的市民们都非常热情,不厌其烦地接受我们刨根问底的调查。

收集、整理、自编文字语料。由于我的母语是辉县方言,我的父母、兄弟姐妹至今还生活在辉县城关和不同乡镇,笔者也是18岁后才离开辉县,但多年来跟家人联系密切,且家人三代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所以对母语的运用还是相当的熟练和地道,基本具备“活语料”的身份。在写作之前收集了近五万字的文字语料,这些语料大部分都是通过我的父母和亲戚收集起来的,有少数是笔者在写作过程中根据研究的需要自己造出来的句子。

1.4.2 发音合作人

表1 发音合作人基本信息

1.4.3 体例说明

①本书标音一律采用国际音标,行文中在音标外面加上方括号“[ ]”。非轻声音节的调值用数字标示,标在音节的右上方,如“不咋[p24·tsa42]”。轻声音节不标调值,只用圆点标在音节的前面,如“唡[·lia]”。

②方言语料一般采用通行的形式书写,不特意考求本字。

③方言语料中需要注释的随文加释或翻译成普通话,并用小号楷体标记。

④例句前有*表示没有这种说法。


[1] 詹伯慧:《汉语方言研究30年》,《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2] 邢福义:《说“句管控”》,《方言》200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