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自由:走出情绪困境的6个认知习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02›
这一届年轻人为何如此慌张

相信很多人上学的时候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班上那些成绩特别好的同学,看上去总是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而自己,即使拼命努力学习,成绩也不是很突出。这个困惑可以说很多人都有,我也一样,如果说用一个字回忆当时的状态,那就是“慌”。

好在我没有一直这么“慌”下去,毕竟每天都在努力,成绩虽然不突出,但也算扎实。上了大学之后,我似乎找到了学习的“法门”,有了几分学霸的样子,能够像中学时自己羡慕的那些好学生一样,在淡定从容中拿到理想的成绩。大一结束的总评排名,我是本专业年级第一,而直到考试成绩出来的前一天,我是还在担心自己会不会“挂科”。研一的时候,整体感觉就更上一层楼,也是考过一次专业年级第一,但心态要稳妥很多。

从高中时候的既慌张又落后,到本科时候的慌张而不落后,再到研究生时候的不慌张也不落后,我的求学生涯,画出了一条很值得思考的成长曲线。这条曲线为我了解自己提供了很好的研究素材。

工作之后,在和众多职场中居于领先地位的人的接触过程中,很多人都会萌生出许多类似的困惑——为什么很多成绩突出的同行总是那么从容?好像他们从来就不会着急,却常常能把事情提前且高质量完成?为什么他们可以耐心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如是种种的“为什么”,都镌刻在他们背后的长期的努力和持续积累之中,而这些努力和积累,也是和他们的职场心理高度相关的。

面对棘手的问题、未知的局面、巨大的挑战,很多职场人很容易产生恐慌情绪。而富有专业经验的人,则能够尽可能先确立正确的着手方向,很显然,在行业内积累出来的丰富阅历,能够让他们处变不惊。这种淡定,建立在一种“向下兼容”的心理情境之中——“更可怕的事情我都经历过,所以这件事没什么值得恐惧的”,所以,既然是“打小怪兽”,那么自然可以从容应对。

从心理学的本质上来说,经历过了,经历多了,你的慌张程度就会逐渐减小,直至消失。职场人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沉得住气,哪怕眼前的事情并不顺利,哪怕自己暂时的力量还很薄弱,你都要想办法不动声色地撑下去,只要你能顽强“存活”,少犯错误,那么成长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我们常说“忙中出错”,一旦手忙脚乱,那些原本能做好的事情也会变得容易搞砸。实际上,恐慌催生的危害还不止于此,当一个人长期身处恐慌之中,就会在心理和生理上滋生负面的状态,这样的状态下,不但不利于工作效果,更会为你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埋下“定时炸弹”。所以,唯有在相对淡定从容的状态之中,人的理性和智慧才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解决难题提供最优的路径,也让你的工作进入更加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怎样才能找到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感觉呢?给你一个建议——先做到“胜任”。

不可否认,慌慌张张、匆匆忙忙,是我们每个人初入职场的常态。当我们身处新的环境,扮演着新的角色时,对于很多事情都是一头雾水、手忙脚乱,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模式不应当成为常态。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从试探摸索到熟练从容的状态,哪怕是挑战性较高的科研工作,也不例外。胜任,就是对于人的工作能力最恰当的褒奖,这两个字,应当成为年轻职场人的第一个“小目标”。达到了这个标准,后面的进展就会顺利许多。如今回想起来,本文开头的困扰也就找到了答案——之前的自己“道行”尚浅,并没有充分胜任学生这个岗位,只有当自己能力水平达到了之后,才能在不紧不慢中取得成就。

很多工作是要和外界打交道的,比如前台接待、业务洽谈、市场营销推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很多时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经历重重反复才能够实现比较好的效果。

面对枯燥的手续,或者细微、容易的事情,新人相对更容易失去兴趣,甚至于和对方爆发矛盾。

而富有经验者,往往能在这些岗位给对方带来更好的体验。坦白地说,谁喜欢来回磨叽呢?不仅是新人不喜欢重复性的琐碎事务,高手们更会对这类事情产生负面情绪。但是,卓越的资深人士更能从中看出事情本身的重要性,或者说它的价值。正如同那些体坛巨星们,日复一日进行着训练,对一个小动作重复个千百次是常有的事情,这种重复本身显然缺乏乐趣,可正是这种重复的坚持,使得他们能够在平凡的时光之中塑造卓越。

从容与耐心为什么这么重要?近几年,关于“加班猝死”“过劳死”的新闻,屡见不鲜。对此,我们不能全部归咎于工作方法的问题,但良好的自我储备,可以让你尽可能地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工作负荷。

由此展开来看,我们还不难发现另一个现象背后的玄机:在面对工作对象(诸如客户、来访者)时,真正身经百战的“职场老江湖”,更能够以温和、耐心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人。当你的积累达到一定的厚度时,你就会更加明白以人为本的重要性,而非仅仅聚焦任务本身。尖锐的问题,也能够在谈笑间处理好。就我读书期间的体验来看,年轻的教师常常会对学生发脾气,而老教师们普遍更能春风化雨般地对待学生,便是一个典型的印证。

我们来分析一下,产生慌张的一个普遍场景——面对“大佬”。

当你面对比你水平高很多的同行时,他们背后的光环和自带的气场都会让你变得慌张。那怎么才能缓解这种不良情绪呢?最好用的办法就是增加和对方的接触频率。我猜想,肯定会有读者开始抱怨了——“人家可是大佬啊,我哪有多少机会接触呢?你这方法给了等于没给。”其实不然,接触的方法可不限于见面或者对话,你可以没事儿多看看关于他的新闻,或者多回忆一下你们的接触场景,再或者把对方的微信加到常用联系人(置顶)。总之,在你的感官和意识里,想办法去增加对方出现的频率,这样陌生感和距离感就会降低,慢慢地,“大神”就变成了“凡人”,再次面对的时候,也就不那么紧张了。

类似的手法,也适用于事情或物品:如果一件事或者是某一种东西让你感到紧张,你可以想办法,让其变成你熟悉的事物。

职场心理学并不是说会给自己加油打气就完了的,心态的历练,说到底还是要回归到对工作的付出。请仔细分析你身边那些耐心与从容的“过来人”吧——好心情,是需要强大的专业功底作为支撑的。“罗马不是一日建成”,作为新人,我们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学习和提升的过程。

年轻人在“老手”面前绝非一无是处,新人固然没什么经验,但是年轻也带来了活力和激情,以及对于新生事物的快速掌控能力,这些都是年轻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