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智圣鬼谷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鬼谷子》是弱者之学

首先我们要回答,什么是弱者。

弱是相对于强说的。弱与强,是缺一不可的一对孪生概念,没有强,就没有弱。如同北与南、白与黑、阴与阳、上与下、左与右、高与低、大与小、多与少、贫与富、贱与贵等,弱与强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只有将它们摆放在一起作比较时,才能产生意义。

弱者与强者分别指代拥有弱与强两种品性的人。与弱一样,弱者也没有量化标准,只有与强者放在一起,弱者才能成为弱者。同理,也只有与弱者放在一起,强者才能成为强者。强者与弱者比值的大小,取决于二者的具体质量。

换言之,强者与弱者,是就双方当事人在比较正当时的身份与社会地位而言的,在社会中的表达是正在缔约的甲方与乙方的关系,是供方与需方的关系,是主宰者与被主宰者的关系,是被隶属(上级)与隶属(下级)的关系,是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我们可用主与仆、君与臣、尊与卑、贵与贱等一系列相对的概念或品性来指代。

换言之,在人类社会中,强者是指制订、监督执行并解释规则的人;弱者则指臣服于强者所制订的规则而不敢有任何逾越的人。

鬼谷子理论的主体,捭阖与本经两大体系中的四个理论,都是为弱者而写的。鬼谷子写给强者的只有一个符言理论,且简明扼要,没有展开论述。因而在下认为,鬼谷子理论,总体上说,是弱者之学。

何以这么解读?

因为人际关系学中的基本逻辑。

如前所述,华夏诸子百家所共同面对的是社会礼乐秩序的整体崩塌问题,所共同致力的目标是社会礼乐新秩序的重建,区别在于,社会礼乐的新秩序究竟以何种方式、何种理论进行重建。

诸子百家学说(理论)争来论去,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是什么呢?宗就是社会新秩序如何重建这个总体目标。我们知道,社会秩序即人际关系。周武王平定天下之后,大家共同认同并遵守的人际关系是由周公制订的社会礼乐制度,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崩乐坏即大家所共同遵守的人际关系秩序乱了,不再有人遵守。

因而,我们讨论诸子百家学说,如果从人际关系如何处理这个角度入手,就会容易很多。

人际关系学,无外乎是两种人的关系学,一是弱者,一是强者。前已有述,在人类社会关系学中,强者是制订、监督执行并解释规则的人,弱者则是无条件执行规则的人。

以力服人者,不需要伐谋。作为强者,在制订并解释规则时,并不需要弱者的参与并同意。强者在监督弱者执行规则时,换言之,在迫使弱者执行规则时,常用的手法是两种,一为力服,二为心服。

力服用法刑,也即赏罚,心服则用道德。

因而,强者之学是两手抓,一手是建设强大的国家机器及刑赏规则,保证力服,二是制订详细的道德标准,保证德服。这就是在中国二千多年来风行不衰的帝王术,即经过整合的外法内儒的御民术。

尚法,是以外力(法刑)服弱者之身;崇儒,是以内力(道德)服弱者之心。

关键是,法刑与道德无一不是强者制订并解释的。无论是法与儒,其基础均不是以公理服人。

公理又叫天理,天理的基础是公正,公允。以天理服人,才是真正的服心。然而,天理不是强者的逻辑。

在强者所制订的强大逻辑面前,弱者无可选择,只有执行的职分。如何在强者逻辑下智慧生存,是摆在弱者面前的现实话题与生存目标。

鬼谷子理论应此运而生。

鬼谷子的捭阖理论体系,从五大法术到五大践术,从如何权衡强者的外势,揣摩强者的内心,斟酌面对强者时的说辞,到为强者筹策划谋以补强者之短,等等,所针对的无不是如何应对强者,并从中实现自己的欲想。

鬼谷子的本经理论体系,从另一个方面陈述弱者在实现捭阖法术时所应具备的内在素质,即内心修为,否则,再好的计谋也施展不出,因为伴君如伴虎,一失足而千古恨,轻则前功尽弃,重在小命不保。

正由于此,《鬼谷子》一书提出了一整套知己知彼、修心制彼并在危急关头全身而退的智慧法术。换言之,鬼谷子理论体系是在强者社会体制下特别为弱者量身定制的一套智慧生存法则,具体内容可参阅前面两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