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鬼谷子》只是一本书吗?
今天大家公认的《鬼谷子》包括如下篇目:《捭阖》第一,《反应》第二,《内楗》第三,《抵罅》第四,《飞箝》第五,《忤合》第六,《揣》第七,《摩》第八,《权》第九,《谋》第十,《决》第十一,《符言》第十二,《转丸》第十三(佚),《胠篋》第十四(佚),《本经阴符七术》,《持枢》,《中经》。
在上述篇目中,《转丸》、《胠篋》两篇佚失,《本经阴符七术》实为分述不同内容的杂文七篇,外加《持枢》与《中经》,共是二十三篇,减去亡佚的两篇,实存二十一篇。
本节讨论的是,这二十一篇文章是完完整整的一部书吗?
从署名与编本上看,是的。在四库全书中,它们合起来被称作《鬼谷子》,是编纂者所辑录的“纵横家者流”中的唯一子书,归属于子部。
但从内容上看,它们彼此并不完全关联,甚至某些篇目在文体与文风上也存在差异。如何区别这些关联、不关联、文体文风差异等,对于我们全面理解《鬼谷子》至关重要。
《四库全书》显然已经注意到这些差异,在辑录时刻意将内容切分为三大板块,一是从《捭阖》到《胠篋》共十四篇,排有序号,算是一个单元。二是《阴符本经七术》,虽未排列序号,但“七术”将后面的内容框定了,算是第二个单元。余下部分,是《持枢》与《中经》两篇,独立出来,也算是一个单元。
但这种切分科学吗?这种切分有助于我们理解《鬼谷子》吗?
今天的学者纷纷质疑,其中以南通大学《鬼谷子》研究学者许富宏教授尤为强烈。
从读博士开始,许富宏先生就竭其所能地致力于《鬼谷子》研究,著述颇丰,其硕果得到业界的普遍认可,是国内知名的“鬼学”研究专家,凭其深厚的学术能力被推举为中国先秦史学会麾下两个分会(鬼谷子研究分会、战国纵横家研究分会)的副会长。
在其所著的《鬼谷子研究》一书中,许富宏先生对《鬼谷子》一书的形成及分类做了详尽梳理,认为,按照内容与风格,《鬼谷子》全书应该被切分为如下四个板块:
一.《捭阖》第一至《忤合》第六,共六篇,内容一致,逻辑清晰,内文之间相互征引,文风统一,当为第一板块,在下将在下文中称其为《捭阖》系六篇;
二.《揣》篇第七至《决》篇第十一,共五篇,内容一致,逻辑清晰,内文之间相互征引,文风统一,当为第二板块,在下将在下文中称其为《揣》系五篇;
三.《本经阴符七术》、《持枢》与《中经》三篇,篇目虽然独立,内容却是相互关联的,彼此征引,如《中经》篇中所载,“《本经》纪事者纪道数,其变要在《持枢》、《中经》”,因而当为第三板块;
四.余下三篇,是《转丸》、《胠篋》与《符言》。由于前两篇已经亡佚,只剩一篇《符言》,而这一篇在内容、风格等方面,与上述三个部分完全不同,不属于同一体系,因而可列为一个独立的单元,构成第四板块。
在下充分认可《鬼谷子研究》一书中的四分法,并将部分推理逻辑建立在四分法的基础之上。
至于这个推理逻辑如何构建,在下将在第五章里作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