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第二个被清理的异姓诸侯王:楚王韩信
韩信安抚楚国采取的措施,以及收留大汉皇帝刘邦追杀黑名单重点人物。
这种行为,就属于谋反。
于是,就被栾说借题发挥,上报给刘邦,告韩信谋反。你说别人谋反,总要有证据。韩信收留钟离昧,就是最好的证据。
刘邦听后很生气,采纳陈平的意见,没有用武力攻楚,而是以出游云梦,擒拿韩信。刘邦大张旗鼓,告诉诸侯,他将出游云梦,与大家一起在陈,开一个会,见个面。
当刘邦听闻韩信,收纳钟离昧,怒气更甚。
于是,他做了两件事:
1.敲打韩信。
刘邦听闻钟离昧在楚地,就下令韩信抓捕归案。
2.给韩信出一个选择题:选刘邦,还是选钟离昧。
这个选择题,是世界上最难选择之一。
韩信选择刘邦,就要把钟离昧交出去。韩信这样做,就会被天下人痛骂他卖友求荣,身败名裂。
韩信选择钟离昧,就是与大汉皇帝刘邦作对,是叛臣。后果会如何,不用想也知道。
一旦得罪刘邦,临江王共尉、燕王臧涂、颖川侯利几,就是韩信的下场。
最主要的是,韩信没有做好与刘邦开战的准备。韩信也不想和刘邦开战。
无论韩信怎么选,对刘邦来说,都不是坏事。
韩信收留钟离昧,刘邦是如何知道,有以下观点。
1.钟离昧主动泄露自己行踪,其目的就是为了逼韩信走上谋反的道路。
2.刘邦对诸侯王不放心,在诸侯国安插了很多眼线,监视诸侯的一举一动。
因为钟离昧到来,进一步加剧刘邦和韩信的矛盾。毕竟,钟离昧是危险人物,韩信也是危险人物。两个危险人物走在一起,将会是最大的隐患。
刘邦和韩信之间新仇旧恨,要一并了结。这也是为什么刘邦听闻韩信谋反,高度重视的原因。
面对刘邦抛出来的难题,韩信会如何接招。
韩信不知道有人告他谋反,也不知道刘邦准备擒拿他。韩信只知道,刘邦给他下了一个命令:擒拿钟离昧归案。
也可以这样说,刘邦知道钟离昧在楚地。但,知不知道钟离昧在韩信这里,刘邦拿捏不准。如果刘邦得到确切消息,就会对韩信用兵。刘邦给韩信出的这个难题,也是为了试探他。
韩信是军事天才,会打仗。但,他没有政治远见,更没有政治野心。刘邦也是拿捏到这一点,才敢这样做。
此时,钟离昧的存在,对韩信来说是烫手山芋。
刘邦给楚国君臣,下达追杀钟离昩的命令。韩信收留钟离昧的消息,迟早会泄露出去。一旦,走露消息,韩信就会背上叛臣的罪名。
面对这个难题,韩信很难选。无论选哪一方,都会让他名誉受损。
韩信还有个缺点,不擅长做选择题。
韩信问了身边的部将,该怎么办。
这些部将,给出了一致答案:杀钟离昧。
这些部将认为,为了楚将钟离昧招惹大汉皇帝,不是明智的选择。然,韩信没有看清大势,却认为这些人不懂他。韩信也不想辜负了与钟离昧那段感情。
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是不会参杂个人感情。可惜,韩信不是政治家,而是伟大的军事家。
当刘邦又给韩信传来一个消息:出游云梦,会见诸侯。
这时,韩信慌了。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韩信收纳钟离昩,做了叛汉的事。所以,他认为刘邦之举,是针对他。
韩信担心刘邦突然发难,整个人精神陷入高压。有点风吹草动,就会令他高度紧张。
韩信巡察封邑,去哪里都带着一支精兵良将。
这种举动,更加被人认为,他有造反的迹象。尤其是,大汉皇帝说要来出游云梦泽,韩信扛不住了,想要谋反。
其实,韩信第一反应是对的。刘邦出游云梦,就是为了擒拿他。但,刘邦做事求稳,一点都不心急。
过了三个月,刘邦才出现在云梦。
刘邦做出的假象,成功迷惑了韩信,也让他放下了戒备。
韩信心想:他为大汉打下江山,功勋卓著。刘邦是不会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事。
出游云梦,不仅刘邦来了,诸侯也来了。似乎,刘邦真的是来云出游,并不是针对韩信。
汉六年十二月,按照约定,刘邦抵达云梦。
常年征战的韩信,嗅到了战火的味道,又高度紧张起来。
韩信很纠结,他又面临一个选择题:去,还是不去。
诸侯王都来了。他不去,就代表反叛。
他想发兵攻打刘邦,却认为自己没罪。一旦,做了这件事。他就是大汉王朝的叛臣,就会遭到所有人攻击。
韩信爱惜自己声名,不想当叛臣,也不想当乱臣。
去,韩信又怕被刘邦擒拿。毕竟,他做了收纳楚将等叛汉的事情。
韩信又问了身边的部将,该怎么办。
这时,有个人站出来,给韩信出了一个注意:去见大汉皇帝。
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杀了锺离昧去朝见皇帝,皇帝一定高兴,就没有祸患了。
韩信听了,虽没有表态,但,他不反对,就是更好的表态。
韩信去见钟离昧,把朝臣的意见告诉他,并问他怎么办。
钟离昧觉得好笑,他笑韩信看不清大势。刘邦早就想对韩信动手,只是不到时候。
韩信杀了他,也阻挡不住刘邦铲除韩信的决心。谁让韩信个人能力太突出,令刘邦不放心。可惜,韩信没有这份觉悟。
韩信表面上是找钟离昩商量,其实就是想钟离昧自己做选择,保住自己的名声。
钟离昩对韩信很了解,问了一句话:刘邦知道我在楚国,为什么不发兵?
接着,钟离昩说了这样一句话,表明自己的重要性:因为我在这里。
只要我们联手,对抗刘邦,就能成功。
韩信听了,也不表态。他辛辛苦苦才有今天的成就,他不想反,也不想与刘邦作对。
钟离昧见状,猜到了韩信心里面想的是什么,又说了这样一句话:你想杀了我,用我的脑袋,取悦刘邦。今天,我死了。你也会紧跟着死。
韩信大骂,说自己对他仁至义尽,希望钟离昧体量他的难处。
钟离昧心灰意冷,留下了最后一句话:你不是个忠厚的人。
说完这句话,钟离昩举剑自刎。
对于,钟离昩的死,有两种观点。
1.被逼自刎。
韩信之举,让钟离昩寒心。钟离昩大骂韩信,不是忠厚之人,随后,挥剑自刎。
2.主动自刎。
他被大汉皇帝盯上,自觉难逃一死,不想拖累韩信,选择自刎。他想要用自己的脑袋,保住韩信,一世富贵。
钟离昩死了,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大汉皇帝刘邦,决定对韩信出手。
韩信,你的时日不多了。
可惜,韩信并不知道,一股暗流涌动,正在朝他逼近。
韩信拿着以证清白的贺礼,钟离昩的脑袋,表明自己忠于刘邦,前来参加诸侯陈地会盟。
刘邦见韩信来了,还拿着钟离昩的脑袋。
刘邦没有善待韩信,与他家长里短,议论天下。而是下了一声命令,将韩信五花大绑,塞进车内。
这一刻,韩信总算醒悟了。可惜,有点晚。
在生死关头,韩信,又要发表即兴演讲。之所以说又,这是因为韩信离楚奔汉,混得不好,还差点被杀。
被处斩前,韩信急中生智,对监斩官夏侯婴高喊一声:汉王不想得天下?为何斩壮士。
那么,这一次,韩信又会喊出怎样的口号。
太史公在淮阴侯韩信列传,给了我们一句话: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
这句话,表明了两个观点:
1.韩信为刘邦打下大汉江山,遭遇这种待遇,他不服。
进而,表明刘邦薄情寡义,卸磨杀驴,诛杀功臣。
韩信也想让天下人看看,大汉皇帝是如何对待大功臣。
2.韩信有了思想觉悟:被杀。
刘邦听了这段话,也有两个反应。
1.他要给韩信为何要这样对待他的理由。
2.他既要处理韩信,又要维护大汉皇帝的正面形象。毕竟,大汉王朝刚刚建立,很不稳定。
诛杀韩信,天下人会如何看他,史官又会如何记载他的行为。
韩信部将,以及有异心的诸侯王会如何看待这件事。
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局势动荡,一发不可收拾。
杀一个韩信,很容易。善后杀韩信,是巨大的麻烦。
刘邦做事求稳,没有直接杀了韩信。
他给韩信和天下人一个理由:韩信谋反。
既然是谋反,就要有证据。刘邦要让天下人信服,就要走正常程序,收集韩信谋反的证据。
刘邦不担心找不到证据,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刘邦为了避免韩信带来更大的祸事,他要做一件事:擒拿韩信。
为了安抚其他诸侯,刘邦做了两件事:
1.宣告韩信谋反。
简单说,刘邦先制造舆论,给韩信一个罪名。
刘邦没有急于给韩信定罪,杀了他,以绝后患。而是将韩信缉拿归案,又表明刘邦按照法律办事,堵住天下人的嘴。
2.大赦天下。
刘邦告诉其他诸侯,这件事不会殃及池鱼。
就这样,秦末汉初风云人物,被称为兵仙的韩信,对大汉威胁最大的人物,被刘邦用最简单的方式处理。韩信也成为第二个被刘邦处理的异姓诸侯王。
韩信历经风雨,以命搏杀,他加入项氏反秦,又跟着刘邦伐楚,从被当成反面教材连饭都吃不起的平民到割据一方诸侯王。
谁也没想到,他当王一年,就会以这样的方式,成为刘邦的阶下囚。从韩信的人生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大起大落,不过如此。
然,刘邦和韩信的恩怨,还没有彻底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