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字西谛,书斋用“玄览堂”的名号,有幽芳阁主、纫秋馆主、纫秋、幼舫、友荒、宾芬、郭源新等多个笔名,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他是我国现代杰出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又是著名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收藏家,训诂家。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起人之一。
1898年,郑振铎出生于浙江省永嘉县,少入私塾,他曾在广场路小学、温二中、温州中学就读。1917年,他进入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学习。1919年,他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
1920年,郑振铎与著名作家茅盾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文学周刊》与《小说月报》。他还担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以及《小说月报》主编、上海大学教师、《公理日报》主编。1927年,他旅居英、法。回国后,他担任北京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上海暨南大学教授、《世界文库》主编等。
1937年,郑振铎参加文化界救亡协会,他与著名作家胡愈之等人组织复社,出版了《鲁迅全集》,并主编《民主周刊》。1949年后,他历任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部长,人民政协文教组组长,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长,民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全委、主席团委员,全国文协常,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1952年,郑振铎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3年2月22日,他担任中国文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1955年,他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及学部委员。1958年,他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赴开罗访问,途中所乘坐的飞机在苏联楚瓦什境内失事遇难身亡。
郑振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在文学研究方面,他是20世纪20年代初较早提出和着手用新的观点、方法整理和研究中国文学史的人,其中著作包括《文学大纲》《俄国文学史略》《中国文学论集》《中国俗文学史》《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基本建设及古文物保护工作》《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伟大的艺术传统图录》和《中国版画史图录》等。
郑振铎创作的短篇小说集有《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和《桂公塘》。散文集有《佝偻集》《欧行日记》《山中杂记》《短剑集》《困学集》《海燕》《民族文化》和《蛰居散记》。
从郑振铎的文学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对故乡感情之深,其中《海燕》就是一篇思念故乡的作品。1927年,在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工农群众和革命知识分子,他被迫远走欧洲,于是撷取了赴欧途中的一个生活片断,写了名篇《海燕》。
郑振铎还为我国译介了许多重要的外国文学作品,其中许多作品具有开拓性和启蒙性。他也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翻译理论,为我国翻译理论增添了许多宝贵财富。其中的译著有《沙宁》《血痕》《灰色马》《飞鸟集》《新月集》和《印度寓言》。
郑振铎对我国的文化学术事业做出了多方面的杰出贡献。在文学理论方面,他是文学革命初期“为人生”文学的重要倡导者之一,他后来还进一步提出了需要“血和泪的文学”口号,要求进步作家创作出“带着血泪的红色的作品”。因此,他一生坚持革命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强调文学在社会改革中的功能,提倡文学为人民服务。
在文学研究方面,在20世纪20年代初,郑振铎就提倡和从事中外古今文学综合的比较研究,还一贯重视民间文学和小说、戏曲的资料收集和研究,做了很多属于开拓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