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8章 九月纸影一览:爱 死 生
今年的中秋KIKI在外忙着考编,于是月饼分时少一人。三天的假期,我有两个晚上是独登悠然台看星星和月亮的。
中秋节一过,九月也到了下旬。看到北漂的俞兮更新了自己的公众号推文,感觉像是受到一丝慰藉,也就拿起笔在稿纸写下飘飞思绪的关键字,待到码字时再展开。
九月的十几天,我很慢地阅览完四个作品,两部剧,一部电影,和一本书,分别是《天若有情》、日剧《逃避虽可耻但有用》、皮克斯动画的《心灵奇旅》和书籍《见证生命见证爱》。看完之后,是有感触的,总觉得要写点什么,留下点观感,但好像又不能面面俱到。
1.《天若有情》:涉及伦理孽缘的羁绊与爱
《天若有情》是一部大陆古早的爱情片,讲的是一名男子季冬阳,代朋友收养女孩展颜,待到展颜成人时,他们之间有了介于亲情和爱情的感情,即养父养女之间的感情。
小破站里的很多用户表示,这部剧如果放到今天,大概率是不会过审的。但在千禧年间那个编剧还是有琼瑶式的倾向的,她非常敢于触碰像师生恋《窗外》这样的体裁,也就是早期的“爱情至上”的感情戏,专门挑战观众的伦理道德。编剧对感情的描写极具张力,据说剧本是她四十岁时候结合见证过的往事写的,有些台词像是抛光打磨过一般,异常精致。
我看了之后,表示真的很核能:展颜每次都会因为冬阳和其他女人的来往,为了引起他的注意,而去偷东西。然后冬阳都会纵容她偷,替她善后。偷牛奶,就买牛奶,偷项链就买项链。偷钻石也一颗颗买下来,有早期的霸道总裁风格,反正整个商场都是他自己开的。很苏,也价值不当。
每次的偷,在他们眼里,都是彼此的游戏,她是来,他是往。盗窃和掩盖的行径被编剧美化成了男女主角的双人舞。
刚开始我只是觉得展颜精神有点问题,她可能有病。后来才发现冬阳真的很自私,甚至病得比展颜还重,他牢牢控制住她,又不允许她有其他同龄朋友,尤其是异性。
所以在看下去的时候,我决定丢掉所有的道德感,单纯从感情的角度,才能欣赏这部戏。
这,就是两个极度自私又深爱彼此的灵魂,不被世俗接受的爱:两个人都是对方内心十级的默契解读者,展颜是想要冬阳的爱,然后冬阳需要展颜这种需要他的爱。凌晨三点,他们还会一起在别墅里吃蛋糕,一起嘲笑跟冬阳上床却永远无法在冬阳家过夜的女二王琪;在心理咨询师小凡家中搭着对方的肩膀,一起用脚测量客厅的尺寸数,大概是40步。
打完架后,冬阳问:“还要住小凡家里吗?”
展颜回答:“对呀。”
冬阳只说:“那好,明天继续给你送蛋糕过来。”像是一句返璞归真的承诺。
编剧借王琪的口说了他们的羁绊:“你在乎过她的,她在乎你的在乎。你们是像父女之间的感情那样也好,叔侄感情那样也好,像那种……关系……呃,你在乎过她的,突然一下放弃她,她的世界会崩塌的。”、“展颜的第一次偷东西,就是偷走季冬阳的心。”
两人互相折磨,我们观众看着都疲劳了。
如果说17岁的年龄差是一条横沟,最让男主角冬阳崩溃的是,展颜是他一手带大的,他几乎见证了她的整个生命和成长,他害怕亲手折损了自己精心栽培的花朵。
“粗糙的灵魂能够分辨出一粒玻璃和钻石的区别吗?”冬阳看到展颜有了异性朋友的时候,也有过担忧和说不出的落寞。他担心从小被自己呵护大的展颜,不被普通男孩方以安理解她慢热的性格,不能被欣赏到在他心底独一无二的风景。
而展颜对冬阳的告白,也像是普通花季少女般那样,单纯而炙热:“如果风可以爱上云,花可以向着阳开,为什么我不能爱他?如果火车可以经过每一站风景,他的心为什么不能让我停留?”
演展颜时期董洁,清纯明媚,大概是处于灵气的巅峰期,说台词时,像是重步凡尘的苏格拉底:“爱,是可以预期的吗?只要打定主意,就可以去投入,去爱吗?如果那是溺爱,我愿意溺死在这份独一无二的爱里。”
而后出场的男孩李乐,也对展颜轻轻赞美道:“你笑起来像巴丹绿绣眼,那是一种很稀有的鸟,声音很好听。”
一看这部戏,我第一反应就是《洛丽塔》,这种属于养成系感情。在日本平安时期的紫式部编的小说《源氏物语》也有提及,光源氏公子,把紫姬养大,把她变成自己理想的伴侣,是妻子,又是女儿,还是他的玩伴。男女主角性格偏执自私的部分,甚至还让人联想到《呼啸山庄》的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
对此,我的只能鹦鹉学舌地引用导演李安的名评论:“我不懂,但大受震撼。”
2.《逃避虽可耻但有用》:从婚姻角度日本社会平成时代的人际关系缩影
该剧很魔性的地方,在于主演星野源和新垣结衣也是在今年领证官宣结婚的,剧迷和粉丝戏称《逃耻》不是肥皂剧,而是源桑和结衣的爱情纪录片。两人借这部剧公费恋爱。
其实我一直没有get到过新垣结衣的颜,虽然在星野源之前,她是广大宅男的老婆。在看《逃耻》前,我还觉得新垣结衣脸大,还嫌她的水手校服双马尾照辣眼睛。而且每次网友捧新垣结衣踩石原里美时,我特别不服气。
十元自己都以微笑对外界的纷扰淡然处之。作为饭圈的一枚普通粉丝,看着十元治愈的笑容,好像也觉得没有了生气的必要。
《逃耻》这部剧,和传闻一样甜和真实,而最直观的地方,则是展示了日本当下的少子化无缘化社会,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婚姻和生育,不知道这部剧是不是精心准备的糖衣炮弹,教年轻人相信爱情和童话。新垣结衣饰演的女主森山美栗硕士毕业后依然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转而选择做家政服务,到男主家,做起了保洁人手。而星野源饰演的男主津崎平匡,是个感情绝食系的程序猿上班族。他平时一个人上下班,一个人生活,与父母分居,在和外界基本的联系只有工作。
美栗和平匡迫于各自的生活压力达成一致,决定以契约夫妻的身份支撑彼此共同生活。就这样,原本没有交集的两人产生了联系。直到后期,两人日久生情,变成了一对真正意义上的新婚夫妇。这条感情线,慢慢拉长,也因为平匡感情的内敛和美栗的主动,贡献了大量的糖点和虐点。
我们观众,看着美栗,运用了浑身的元气和心理学专业知识,一步步攻略下了这个原本立志要做一辈子单身达人的平匡。
剧尾时,女主美栗提到一个词叫“爱的剥削”,很有意思:因为你爱我,所以我要无偿为你劳动、为你生儿育女、为你放弃我的个人追求和价值实现的可能性吗?
而后也有人戏言:“如果有男生对你说别工作了我养你啊,这时候你要小心,这是一个圈套。”
这使得平匡也反思了他们之间的婚姻关系,说:“婚姻不应该单纯地把丈夫和妻子当作上下级的雇佣关系,而是两个人都是经营合伙人,都要共同努力,维系这个家。”即使到了令和年号新春特别篇里,家里新添了人口,两人还会努力在茶米油盐中维系着普通夫妇的温情,讨论着孩子是否冠夫姓还是母姓。男女主在新冠疫情和为人父母过程中的成长,一开始双方都手足无措,到后面能够两个人相互取暖、共度难关。
在副线出场的小姨百合姐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感觉,她有着有和少年一样的星眸。年纪已到49岁的她,是独立的职场女性。她坚强面对着上司对她“不像个女人”这种不佳的评价,职场的流言蜚语,情敌年轻女孩的阴阳怪气,努力潇洒帅气地活成了一个闪闪发亮的女性。
她与风见的感情线,教人既暖心又唏嘘,像是被日剧赋予的鸡汤童话,大龄女性也可以拥有甜甜的恋爱,后来还是因为生活上未成功磨合而渐行渐远。
等到了她查出胰腺癌的时候,她自己的感慨让人心疼:“真是幸福啊,我独自奋斗了那么久,就是等待这一天生病时得到与自己工薪完全匹配的全部医疗措施。”、“如果时间再快进一百年的话,日本这个社会会不会对大龄的单身女性更加便利友善一些?”
不管是新垣结衣的颜,还是意外的惊喜星野源和百合姐,里面的彩蛋女主脑洞臆想《情热大陆》,尝试这讨论的社会现象和平权问题,都像是愉悦的过程中也有让人有片刻时间的思考。
虽然不是说不看就是遗憾,但是点开浏览,还是会有自己的感悟和收获。不合口味也没关系,看观众自己的眼缘吧。
3.《心灵奇旅》&《见证生命见证爱》:死亡和生命
不必着急地对“生从何来,死往何去”这一终极问题下定论,每个创作者在哲思时都会像剥洋葱那样由外入里地探索,层层递进,一步步靠近真理。
《心灵奇旅》和《见证生命见证爱》的主题是一致的,前者是以纯真的动画形式展现佛家的无常思想,后者则是医生路大夫对死亡的纪实文字。
一开始我以为《心灵奇旅》只是一部诉说音乐人追梦的鸡汤电影,米叔的《神秘巨星》就让我特别失望。
几十年对爵士乐的追逐,加德纳终于获得和自己崇拜的大师的演出机会。然而在表演之前,疾驰而过的车辆就这样夺去了他的生命。在往生和生前的临界,他的灵魂不顾一切地想要返回自己的躯壳。
路大夫在书籍扉页上的记述是这样的:“死亡最大的诡异之处是,你生前追求的所有财权名利和社会尊严,在死亡的那一刻会变得毫无价值。之前拥有的越多,死亡的时候失去的也越多。”
而加德纳的整个人生似乎都毫无意义。除了可怜的音乐梦,他的整个人生一片晦暗。直到他死后,遇见了22。
22则像是一个无忧无虑无拘无束万般自在的灵魂。天知道22是多么不羁的一个孩子:几千年来,她留在生前界,没有出生的欲望。但和所有伟人都有矛盾和冲突,比如特蕾莎修女,比如林肯总统。
在寻找火花的过程中,加德纳曾尝试和22制作糕点,激发她对生命的热情。然而在生前和往生的边界,所有魂灵皆因没有躯壳,即五根亦随之缺失,无色声香味触法。两人都闻不到尝不到精神世界的糕点的味道。
皮克斯动画这个对“死”的感官丧失的生动描绘,在路大夫的笔下也有相对应的纪实文段落:“生命终结的时候,其实也有它的一般规律——最先丧失味觉,这时减少体内营养的摄入,可以降低消化道的负担。紧接着会有发烧、恶心、呕吐、腹泻的症状,这会进一步减少体内的水分,降低身体代谢负担。再到后面可能会出现缺血缺氧,昏昏沉沉或是嗜睡,睡眠的时间会越来越长,患者逐渐在睡眠中就不知不觉地走了。”有种殊途同归的观感。
由于《心灵奇旅》影片中涉及大量的佛学信息,在影片交流分享会时,我们会看十几分钟就停下来讲解。书本《见证生命见证爱》则是开头惊艳,而后没有达到期待。
加德纳和22在通灵者船长的指引下意外到了地球,但两人不巧进错了躯壳:22进入了加德纳的身体,加德纳则进入了一只猫的体内。于是两人开启了交换身体的任务线。
如果说加德纳是深深陷入音乐执象的迷失者,22则像是被灵感填满的精灵,她看待世界目光纯真而美好。在她意外拥有加德纳的肉身后,她咬的第一口披萨,拂过栏杆玩的音乐,听到的街头歌声,棒棒糖和飘落的树叶,都使她感到了灵魂上的震颤。鸡汤评论说,这就是幸福的点滴,小确幸。而另一种解读,是说这并不是小确幸,而是她从未发现的,自己的,潜在的求生欲。
她通过触摸和感官兴奋地大叫道:“也许我是个行走的高手,才在一天内就迅速掌握了肉身躯壳的行走的能力。也许我是个仰望星空的能者,细数每颗星星的秘密。”几千年来,22在生前界赖着不走,都没有生的渴望。
她在聆听街头歌手演唱时,恭恭敬敬地把自己吃了一半的甜甜圈放入乞讨箱里。
在之后他们要换回身体的过程中,从精神世界追查到人间的会计师,抓回了加德纳和22的灵魂。两人又是满怀遗憾地回到了生前和往生界,彼此恶语相向。
而意外出现了,22生命的通行证点亮了最后一个空格,火花。这,就意味着,22可以带着通行证走向生命。
而自以为是的加德纳却说:“这是属于我的火花!你霸占了我的身体,才拥有了属于我对音乐的激情和意义。”听罢,22生气地把通行证丢给了加德纳,离开了。
加德纳则拿着通行证重返人间。演奏晚会如期举行,他了却了多年的夙愿,却在目标达成后,精神产生了巨大的空虚。
音乐大师则对他讲了鱼和大海的故事,他凭借着22在他身体里的记忆,重新反思了人生的意义:要爱生活本身,不要单一地爱生活的意义。因为追逐目标,喜悦的瞬间仅仅是达成目标那一刻。
而另一头的《见证生命见证爱》也是以极为理性的笔调记录灵性的哲思:“我有时也会将生命教育,称之为阅读生命。在阅读别人人生的过程中,在一个个故事的讲述中,我们不断与患者进行信息交换。这些信息纷繁芜杂,因为每一个患者在生命的尽头考虑的问题是不同的。他们拥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阅历,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也远远高于我作为一个医生所能关注到的任一地方。毕竟,我们都没有亲身经历过死亡。”
在病床上,路大夫经历了一个个患者生命的凋零和追忆,决心慎重地研究死亡教育。
确实,生命啊,死亡啊,多么宏大的话题。死亡的一瞬,撬动了整个生命的记忆。在经历过一定程度上,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追寻,生命的意义。
而加德纳在醒悟后,迅速地利用钢琴进入忘我状态,回到往生界寻找22,想要把生命通行证还给她。22则因为自最接近领悟火花意义时的被否定,而成了迷失的亡灵。
读到这里,你好奇影片的结局吗?是残忍的毁灭?还是依旧治愈的抚慰?已经被我剧透了这么多的你,不妨自己在网上搜资源观看,你自会搜寻到影片结局和属于自己的感悟。
而书籍不是童话,也不是哲学,只是结合生理学医学,以客观和感性的文字,详实地记载了每个患者的倾诉和路大夫的聆听感悟。
愿诸君观思不为外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