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大三线:建筑工匠的情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吴忠风雨

工匠使用手中工具创造了实体工程,也创造了生活,他们的一点一滴都离不开专心致志,一旦进入工作状态,似乎听不见嘈杂,专注地精益求精就是他们最好的伙伴,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的双手一动,梦幻般的奇迹就会出现……

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从河北赶在五一节前抵达宁夏的第四施工大队一百多名职工,除一部分在中宁石空镇下车,其余的大部分职工在青铜峡大坝火车站下车后,又马不停蹄乘接站卡车直奔距大坝五十多里的吴忠材机厂和吴忠仪表厂两个施工工地。

6月的一天,来自河北的第四施工大队少部分职工,前一天还在中宁石空工地施工,看到的是风沙弥漫,满地飞沙石子跑,裸露的贺兰山余脉不长一棵草的荒凉贫瘠的景色,转眼又奉命调赴吴忠材机厂工地。

上午九时许,奉命赴吴忠工地的数十名工人带着行李和工具乘坐部队卡车风尘仆仆赶路,一路风沙扬,车子颠,过了青铜峡镇,好像风沙小一点,车子也没那么颠,虽然是石子路基,好像路面宽了些,车子也平稳了些。很快,汽车进入金积、吴忠地界,只见四面八方都是绿油的庄稼,道路两旁是一望无际的白杨树,仿佛向远方而来的客人致敬。

汽车行驶了三个多小时,走了七八十公里便进入吴忠城郊板桥公社和枣园公社,但见平整的田园整齐有序,地里的小麦绿油油的,正在拔节,支渠的河水哗哗流向远方,浇灌着万顷良田,枣园公社的枣树叶好像比中宁枣园公社的枣叶稀疏一些,而且没那么油绿,可能是中宁的枣树靠南面受太阳光照射的时间长一些,气温稍高一些,因此,树叶长得更快更绿一些,然而,板桥枣园公社的庄稼却做得更好更细,因为吴忠人口在宁夏最集中,人多田少,所以庄稼活做得更细更精。

汽车快到秦渠桥前,眼前出现一片方圆几十亩地大的湖泊,波光粼粼,在蔚蓝色天空映衬下,一群飞鸟一会儿在水面上飞翔,一会儿在嫩绿的芦苇上戏水叼鱼。朵状云布满蓝天,连远处的飞鸟都清晰可见,秦渠的水急流东去,不时卷起几处旋涡。据车上的向导介绍说,这个湖叫奶光湖,以前湖水很深,每年都有人在湖里溺亡,民间曾相传奶光湖里有一种像鱼精的妖怪藏在水里,它出没无常,没有活动规律,后来人们才慢慢发现,在这个湖里被淹死的人多数都是中午太阳升到头顶的时候,一些胆小的人从此很少去这个湖边玩水了,人们也吓得不敢下湖打鱼了。

向导还说,1958年“大跃进”时,有人提出要填湖造田,却被专家拦挡,没有填成,如今已成吴忠的天然氧吧。那时,吴忠每个生产队都有一至两个小湖,一个大队至少也有一至两个大湖。这里的田园、庄稼、渠沟、湖泊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这个湖像个葫芦,湖水就像是母亲的奶汁,从不干涸。后来,这里的乡亲就把这个葫芦湖称作“奶光湖”了。

车上的工人早已被塞上江南的风光所吸引,个个发出吃惊的赞叹,异口同声地说:“百闻不如一见,塞上江南名不虚传……”

汽车驶过秦桥就进入市区,街道虽然不宽,但两旁建起了一些零星的楼房、商铺和工厂,有点城市的感觉。

到了十字街口,汽车向右一拐,进入朝阳街(今步行街),大约前行两里多路,就有一部分工人下车,说是吴忠仪表厂工地到了。另一部分人继续前行,跨过跃进桥,经过吴忠市(时为县级市)政府和师范学校门口,又看到一望无际的农田,在农田中间可看见星罗棋布的果园。果园里有杏树、梨树、桃树、枣树,还有苹果树。几座大宅子,虽说没有山西“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大,但也很有气势和独特的风格,它巍然屹立在田园中间,显得庄严而巍峨,听说是东塔公社几个大地主的宅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几座宅子已经有的被拆除了大门,有的被拆除院墙,还有几座宅子保存得比较完好,只不过是空荡荡的大院子,没有人居住,成了地震台、钻井队等单位的办公场所。

转眼到了吴忠材机厂施工工地,田里的小麦,一片葱绿,地里的玉米正值出苗时节,小渠的流水哗哗流向远方。

工人们都在琢磨,这些纵横交错的渠水是从哪里来的,最后又要流到哪里去?于是好奇地问车上向导,听向导说:这些支渠的水都是从秦渠引来的,而秦渠早在两千年前的秦朝就有了,因为青铜峡峡口水位高,向东直流而下,途经青铜峡、吴忠,最后一直流到灵武东山的沙丘。

经过半个月的筹备工作,建设吴忠材机厂和吴忠仪表厂大会战拉开帷幕。材机厂大会战主席台设在厂区南端,距马路较近,前后左右交通方便。

6月,天高云淡,万里晴空。工地四周彩旗招展,锣鼓喧天,“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高亢有力的歌声响彻塞上田园,周边村子的农民也纷纷成群结队赶来看热闹,像过节一样。

上午九时,动员大会开始,四大队党支部书记卢文秀操着浓重的天津腔的普通话说:“建设吴忠材机厂是七茵二公司到宁夏所建的几个重要工程之一,也是三线建设的一个重要厂子,公司决定把此项工程交给我们四大队是对我们的信任。吴忠材机厂又是吴忠第一个制造机床配件的三线厂子。毛主席说:‘三线建设搞不好,我睡不着觉。’我们工人阶级一定要用实际行动,保质保量完成建厂任务,让毛主席放心,让毛主席他老人家睡个安稳觉。大家都已看到吴忠材机厂施工环境上可能要比石空、枣园工地好一些,没有那里风沙大,这里周边都是农田庄稼。据当地人介绍,这里号称塞上江南,是宁夏的鱼米之乡,但由于刚到宁夏,人生地不熟,机械设备不齐,势必给施工带来不便,建设单位的施工图纸也不全,只能边看图边施工边修改。总之,我们一定要学习大庆‘铁人’精神,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拿下材机厂。我们要身居茅屋,胸怀世界,不怕苦不怕难,四海为家,迎着困难上,坚决打好来宁建设第一仗。”

拜师练艺学本领

这个施工队的职工大部分来自河北天津、保定等地区,特别是河北省建筑工人们总结的“三一砌砖法”在天津、唐山等城市受到普遍重视和推广。大队党支部到宁夏接受吴忠材机厂施工任务后,决定继承和发扬其在天津的传统,让其在宁夏生根、开花、结果。

青年工人李志国是天津人,工匠世家出身,祖父和父母都是建筑工人,他十七岁参加工作,就当了一名瓦工,1965年响应毛主席建设三线伟大号召,第一批报名赴三线建设宁夏。他踌躇满志,憧憬着建设三线美好的蓝图,决心把青春献给三线建设,浑身充满了干劲,坚持自找苦吃,钻研瓦工技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他刚来宁夏时干活有点不适应,但一想到家乡父母的期盼,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在宁夏干出点名堂不回家乡,决心以实际行动干好瓦工,以报答父母的恩情和乡亲们的期盼。

刚参加工作不久,李志国就拜师傅,向师傅虚心学习,刻苦钻研瓦工技术,在他的师傅魏喜悦的指导和影响下,他学习刻苦努力,很快被晋升为三级瓦工。他的师傅魏喜悦是四大队第三瓦工排排长,对他的要求很严,特别是在砌砖技术上要求很严格。他师傅和队里其他几位师傅学习运用的“三一砌砖法”当时在天津、唐山等城市很盛行,他就积极摸索向师傅请教技艺。

起初,李志国学习师傅的“三一砌砖法”不得要领,挨过师傅多次批评,一时想甩手不学了。后来在师傅的精心培养下,开始对“三一砌砖法”产生了兴趣,不仅掌握了“三一砌砖法”的技术要领,而且还靠自己有文化知识的特点同师傅一道总结出了“三一砌砖法”的操作步骤和要领。

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李志国不仅继承和发扬了师傅的传统,能砌一手好砖,对“三一砌砖法”运用自如,而且能独立砌大型厂房、车间,还能带领徒弟砌技术含量高的大水塔和烟囱,被称为四大队里的能工巧匠。

由于第四施工大队重视瓦工等各类工种人员的技术练兵比武劳动竞赛,这个队的青年工人的技术水平提高很快,也正是这种技术练兵活动的深入开展,带动和促进了各班、各排施工进度。

经过不到两年的连续苦战,工地上几十栋厂房、车间和职工宿舍楼拔地而起,厂区的道路和路网林带也初具规模。

放眼望去,一边是塞上江南的田园风光,稻浪滚滚,小桥流水,瓜果满园,一片绿油油的庄稼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生机盎然,一边是高楼厂房林立,水塔、烟囱高入云天,万绿丛中一派现代化的气息。两幅景观构成了塞上江南艳美的画卷。

舌尖上的味道

光阴似箭,转眼已到了第三年6月,在工人们加班加点的紧张施工中,吴忠材机厂提前两个月竣工并正式投入生产。李志国他们几个工人因为技术好,工作吃苦肯干,大队决定把他们留下处理厂里工地上的遗留工作。

忙碌了整整两年半的李志国等几名工人,虽然一天下来忙个不停,但毕竟同吴忠材机厂的干部、工人打交道的机会多了,工作和生活的事联系开始多了起来。

材机厂职工大部分都是从上海和浙江、江苏、湖南等省来的职工。他们在南方吃惯了大米,来宁夏后虽然也有大米吃,但另一半主食都是面粉。他们吃面条和馒头花卷时,总感觉吃不饱,就像陕西人刚来宁夏吃大米不习惯,总感觉吃米饭吃不饱,没办法,当时大米、面粉都是公家统一分配的,除非你私下同当地人互相调剂。怎么办?一方面适应,一方面想别的办法,另辟蹊径,把生活调节安排得更丰富多彩一些。

打这以后,每到星期天,厂里工人就成群结队拿着渔竿和网筐到周围的湖渠里抓鱼,技术高、运气好的人一天都能抓几十斤各种大小不同的鱼。这些都得益于宁夏当地人没有吃鱼的习惯,那时农村人都很穷,吃不起鱼,家里一旦来个亲戚或重要客人,便顺手抓只自家饲养的鸡杀了招待客人,但母鸡不能杀,还指望它下蛋,卖几个零花钱,以维持家里的生活。由于鸡肉不够吃,当地农民就打几个鸡蛋煎成鸡蛋泡子和鸡肉掺在一起端上桌,算是招待客人的最好佳肴。后来,李志国等几个河北人也投入了材机厂工人抓鱼的队伍。天长日久,李志国和宁夏籍的工人王长锁也经常约材机厂的工人抓鱼。

一次他们到一个渠沟边用网兜捞了十几斤鱼,大的有一两斤重,小的只有小拇指大小,宁夏籍工人王长锁发愁地说:“干脆把这些小鱼都扔了,就是给我们家的猫也不吃。”因为李志国小时候在天津就吃过这种小鱼,他对王长锁说:“不能扔,小鱼有小鱼的吃法,不比大鱼差。”回到宿舍,李志国和厂里的几个工人就把小鱼肚子掏干净,洗净后放在锅里,然后撒上盐巴、胡椒面、味精、大料等,煮了半个小时出锅,给每人盛了一小碗,也给王长锁盛了半小碗,但王长锁一看黏糊糊的,觉得恶心,不敢吃。当王长锁看着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连声称赞真香时,开始有点动心,想尝一尝,看到底是个什么味道。于是王长锁将半小碗鱼闭着眼睛吃进嘴里。煮熟的小鱼虽然不好看,但吃到嘴里却很香、很鲜、很有味道。后来王长锁不但喜欢上了吃小鱼,而且还发动排里的工友吃小鱼,丰富了职工的饮食生活。

好景不长,这种日子很短暂,厂里的工人不知什么原因都不出来抓鱼了。后来才知道这些工人大部分参加了造反组织或保守组织,一心忙着抓革命去了,也顾不上抓鱼了。李志国和王长锁也很少出门抓鱼了,一有闲暇时间就到吴忠朝阳街看工人、学生游行,材机厂的工人抬着大横幅,上面写着“誓死保卫毛主席,保卫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从街上走过去,工人、学生们都喊着相同的口号。后来干脆就没有一个工人去抓鱼了,抓革命进入文攻武卫。李志国和王长锁也不敢出门看游行了,担心闹不好两派相互斗争会误伤了性命。

因为当时公司有红头文件规定:“在全区各地施工的七茵二公司职工不得参加地方派别组织。”

金秋八月,本来正是施工的大好季节,可是两派群众组织斗争却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李志国看到这些,感到要发生什么,他便约了在仪表厂施工的几个工友,乘坐从兰州发往北京的44次列车日夜兼程,离开吴忠回河北天津老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