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羅拔派克舌戰珍茜絲
在2012年波爾多聖埃美隆(Saint-Émilion)紅酒十年一次的重新評比中,有金鐘酒莊(Château Angélus)和柏菲酒莊(Château Pavie)從頂乙級酒莊(Premiers Grands Crus Classés B)榮升聖埃美隆頂甲級酒莊(Premiers Grands Crus Classés A)。
“真要多謝你帶來金鐘酒莊2001年的紅酒。許久沒有買聖埃美隆的紅酒了。我原本對梅洛釀製的紅酒有點偏見,加上近年來不少有名氣的酒莊請了羅蘭當釀酒顧問,從此各酒莊的紅酒可真有點千篇一律。”
“這就叫派克化(Parkerization)!過分熟的葡萄釀造出來的紅酒,在口中會有發呆的感覺,又有過分的濃縮和過分的橡木桶味道,這就是派克這老粗喜歡的。他和羅蘭一唱一和,牽着許多波爾多右岸酒莊的鼻子走。”埃維一想到派克在美國和亞洲紅酒市場的絕對影響,心中就有氣。
“波爾多紅酒的最大市場是香港和中國。中國人是最講面子,請客要出得廳堂。我就有朋友把買紅酒作為一種投資,好不好不重要,最重要是派克曾給高分。所以你也別生派克的氣,美國人最講究實利和做生意行銷,他的法國紅酒指南也不是寫給你法國人看的。”雖然在法國有不少紅酒指南和月刊,但世界上有多少人懂法語呢?
“不要說派克影響亞洲紅酒市場,通過和羅蘭的默契,有不少波爾多右岸的酒莊請羅蘭做釀酒顧問,就是想獲得派克的高分。”我心想,這不是很自然嗎?在商言商,對酒莊來說,最重要的是把紅酒賣出去,賣個好價錢。
在2004年,圍繞着聖埃美隆的柏菲酒莊2003年的紅酒,就曾經有一場口水戰。是羅拔派克大戰英國有名的酒評家珍茜絲·羅賓遜(Jancis Robinson)。
珍茜絲:“這是甚麼荒唐可笑的紅酒?一聞就是過熟葡萄的味道,像晚摘的金粉黛(Zinfandel,美國葡萄品種),葡萄牙波特酒(Port,又譯砵酒)的甜味,哪裏有一瓶波爾多紅酒的青椒氣。”用歐洲通用的20分制,珍茜絲只打了可憐的12分。
羅拔派克:“珍茜絲說是盲眼嚐酒(blind tasting),我不相信,她對柏菲的紅酒有成見。她是波爾多頑固派的代言人。”
紅酒的春季預售會
“最現成的例子,就是柏菲酒莊。自從1998年有自大狂傾向的柏爾斯(Gérard Perse)買下了柏菲酒莊,就請了羅拔派克和羅蘭做顧問,羅拔派克的好評自然接踵而至,年年如是。自此,柏菲紅酒身上失去了不少波爾多右岸紅酒傳統的平衡、優雅與柔和的口感。”埃維對於波爾多波美侯(Pomérol)和聖埃美隆的酒可以如數家珍娓娓道來。“柏菲紅酒由百分之六十的梅洛、百分之三十的品麗珠和其餘的赤霞珠配釀而成,一公頃只生產不到4,000瓶酒,非常濃郁,酒精度高⋯⋯”
大約這就是珍茜絲的感受吧。柏菲莊主柏爾斯原本不是種葡萄釀酒的,開超市賺了錢,就轉移投資來到波爾多右岸,買下好幾個酒莊。光是夜晚把酒莊用燈光打得亮亮的就引起了當地不少閒話。那麼請來羅拔派克和羅蘭把右岸紅酒改變成新大陸紅酒的特色,也不一定是東施效顰吧?在商言商,出奇制勝嘛!
“柏爾斯這傢伙,把我喝紅酒的興致都趕走了。”埃維繼續抗議。
這是一個行銷的世界,難道紅酒是一個例外嗎?羅拔派克和珍茜絲對罵完現在又不是擁抱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