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内在逻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十一章

原文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分析

父在,观其志 父在:指父亲活着的时候。观其志:指观察他是否把“入则孝”和“事父母,能竭其力”放在心上。《毛诗序》云:“在心为志。”

父没,观其行 没:通“殁”。父没:指父亲去世后。观其行:指观察他能否做到“慎终,追远”。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是指父亲去世后三年内,也要当父亲还活着一样,不要改变对父亲的孝道。孔安国曰:“孝子在丧,哀慕犹若父存,无所改於父之道。”后文《八佾篇》中也有类似的言论:“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三年:指父母去世守丧三年。后文《阳货篇》中,孔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守孝三年是指三个年头,以二十五个月代表三年。在第十三个月时有一次小型祭奠仪式,到第二十五个月时有一次大型祭奠仪式。大祭结束后就表示丧期结束,守丧也就结束了。三年守孝之中,有逐渐淡化亲属哀痛的含意,由七七到六旬,由六旬到百日,由百日到周年,最后到每年的“忌辰”,逐渐拉长,逐步走出哀痛。

【译解】

孔子说:“(一个人的)父亲活着,观察他的志向;父亲去世了,要观察他的行为。(父亲去世后,这个人守丧)三年都不改变对父亲的孝道,可以算得上孝了。”

【逻辑】

孝道是平时有志于孝,亲丧能遵从孝礼。父丧三年仍不失诚敬,父母过世后心里仍当他们还活着一般尊敬,可谓对家人有真爱矣。孝礼是世俗通用的孝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