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分析方法
这一章介绍常用的分析方法。为什么要学习分析方法?首先来看以下几个症状。
症状一:没有数据分析意识。
症状表现:经常会说“我觉得”“我感觉”“我认为”(图2-1)。
图2-1 症状—及表现
这类人一切工作靠拍脑袋决定,而不是靠数据分析来支持决策。这就导致:
写了100篇文章也不知道什么类型的文章用户会喜欢;
推广了10个付费渠道,却不知道钱花得有没有效果;
上线了无数个产品功能,却不知道什么功能对用户更有价值。
他们靠感觉来做事情,而不是用数据分析来做决策。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浑浑噩噩工作了多年以后,却依然徘徊在基础岗位。
症状二:统计式的数据分析。
症状表现:做了很多图表,却发现不了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图2-2)。
图2-2 症状二及表现
这类人每天也按时上班,也用数据做了很多图表,但是只是统计、分析之前已经知道的现象。例如分析结论只是“这个月销售有所下降”,却不会深入分析现象背后发生的原因,从而也得不出什么具有价值的结论。
他们最害怕老板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这个数据会下降?采取什么措施可以解决问题?
症状三:只会使用工具的数据分析。
症状表现:这类人平时学了很多工具(Excel、SQL或者Python等),谈起使用工具的技巧头头是道,但是面对问题,还是不会分析(图2-3)。
图2-3 症状三及表现
例如面试或者工作里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
上图表格是一家公司App的一周日活跃率,老板交给你以下任务:
(1)从数据中你看到了什么问题?你觉得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2)提出一个有效的运营改进计划。
你可能有这样的感觉:
面对问题,没有思路,怎么办呢?
面对一堆数据,我该如何下手去分析呢?
这些症状是大部分运营人员、产品经理和数据分析相关从业人员的真实日常写照。学会分析方法就是帮助你解决这些问题,它可以弥补你数据分析能力的不足。
什么是分析方法?
面对问题,通常的想法是零散的,没有一点思路。如果能将零散的想法整理成有条理的思路,从而快速解决问题,那该多好呀!
有什么方法可以将零散的想法整理成有条理的分析思路呢?这些方法就是分析方法。掌握了分析方法就可以具备这种能力(图2-4)。
图2-4 分析方法
将分析方法和盖房子做个类比(图2-5),分析方法就好比在盖房子前画的设计图,用来指导如何盖房子,是分析问题的思路。数据分析的技术工具好比盖房子中的挖土机等工具。在设计图的指导下才知道如何使用挖土机来盖好房子。同样,在分析方法的指导下你才能知道如何使用工具(Excel、SQL或者Python等)去分析数据,解决业务问题。
图2-5 类比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根据业务场景中分析目的的不同,可以选择对应的分析方法。常用的分析方法如表2-1所示。
表2-1 常用的分析方法
如果你的分析目的是想将复杂问题变得简单,就可以使用逻辑树分析方法,例如经典的费米问题就可以用这个分析方法。
如果你的分析目的是做行业分析,那么就可以用PEST分析方法,例如你想要研究中国少儿编程行业。
如果你想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那么就可以用多维度拆解分析方法,例如找相亲对象,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是否合适。
如果你想进行对比分析,就要用到对比分析方法,例如你朋友问自己胖吗,就是在对比。
如果你想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那么就要用到假设检验分析方法,其实破案剧里警察就是用这个方法来破案的。
如果你想知道A和B有什么关系,就要用到相关分析方法,例如豆瓣在我们喜欢的电影下面推荐和这部分电影相关的电影。
如果你想对用户留存和流失分析,就要用到群组分析方法,例如微博用户留存分析。
如果你想对用户按价值分类,那么就要用到RFM分析方法,例如信用卡的会员服务,就是对用户按价值分类,对不同用户使用不同的营销策略,从而做到精细化运营。
如果你想分析用户的行为或者做产品运营,就要用到AARRR模型分析方法,例如对拼多多的用户进行分析。
如果你想分析用户的转化,就要用到漏斗分析方法,例如店铺本周销量下降,想知道是中间哪个业务环节出了问题。
这几个分析方法是最常用的,掌握它们,可以帮助解决大部分问题。后文会分别讲解各个分析方法,最后再通过几个案例来看如何在实际的问题中灵活使用这些分析方法。
在工作或者面试中,会经常听到分析思维、分析思路、分析方法。这三个词语有什么关系呢?其实简单来说,它们都是指分析方法。因为分析方法是将零散的想法整理成有条理的分析思路。有了分析思路,你就具备了分析思维。
下文在讲到每一个分析方法的时候,会从4个问题出发来学习:
(1)是什么?先知道这个知识是什么;
(2)有什么用?知道在什么场景下使用这个知识;
(2)如何用?通过实际例子来看这个知识如何使用;
(4)使用这个知识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