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测评:方法与应用(第4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言

自本书问世以来,先后已出版3个版本、重印20多次,许多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本书的实用性、系统性和实践指导性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还有部分高校将这本书作为他们的教材,这让笔者备感欣慰。可以说,这本书融入了笔者多年来在人才测评领域的专业研究成果和实战经验。当一个作者能够将自己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案例毫无保留地贡献给读者的时候,广大读者给予的精神回报是非常丰厚的,正是这种回报给了笔者强大的原动力,让笔者完成了本书的编写。

近十多年来,人才测评方法的框架体系变化不大,但人才测评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本书(第4版)为适应人才测评的应用需要,调整和增加了不少内容,不仅在整体上更具系统性和全面性,而且更加突出应用性和可读性。本书最明显的变化是增加了第4部分,该部分包括两章,一章讨论了压力的测量与管理,另一章介绍了心理健康的测量。因为压力和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各个年龄段、各类职业群体非常关注的问题,在公务员录用和企事业单位招聘中,心理健康测量也受到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越来越多的关注。另外,考虑到当前管理人员竞争上岗的做法越来越少,第4版删除了第3版的第20章“测评技术在管理人员竞争上岗中的应用”。为了保持时效性,笔者还对书中的不少内容和案例进行了更新。例如,在第1章中,增加了“信息化技术在人才测评中的应用与问题”一节,讨论了“基于计算机的筛选”和“网上心理测验”等;在第17章中,介绍了目前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应用越来越多的结构化小组面试形式;在第18章中,探讨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的新模式。考虑到新增内容较多,为了不给广大读者增加阅读负担和购书成本,笔者对全书内容进行了精简。通过努力,本书在新增章节后保持了与第3版几乎相同的篇幅。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人才测评的方法与应用。本书分为4部分,第1部分介绍人才测评基础,包括人才测评概况、人才测评原理及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第2部分介绍人才测评方法,包括能力测验、动力测验、人格测验、笔试、面试技术、行为性面试、情景性面试、情境判断测验、无领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法、文件筐测验及评价中心技术;第3部分介绍人才测评应用,包括人才测评的流程、人才测评技术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的应用、人才测评技术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中的应用及人才测评技术在企业人员招聘与选拔中的应用;第4部分介绍压力与心理健康测量,包括压力的测量与管理、心理健康的测量。

笔者在人才测评方面的积累得益于许多前辈的指导和支持,他们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张厚粲教授(笔者的硕士导师和博士导师)、车宏生教授、郑日昌教授;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的徐联仓研究员(已故)、时勘研究员、王二平研究员;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的冯伯麟研究员;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王重鸣教授;中国人才研究会的王通讯研究员,在此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同时,与许多同行朋友的合作与交流也给了笔者很大的帮助,其中有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的李英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章凯教授、中组部公务员局的孙泽兵巡视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徐建平教授和陈海平博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吴志明博士、华夏智业管理咨询公司的寇家伦董事长、中国人力资源研究会的谷向东博士、江苏省人社厅的陈社育博士、上海诺姆四达的苏永华总经理和彭平根博士、广州智尊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的张军照总经理、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的蔡圣刚博士,在此向他们表示最真诚的感谢!

人才测评是笔者二十多年来最关注和最感兴趣的领域,现在笔者的工作依然是人才选拔与测评,这对笔者来说是非常幸运的,毕竟个人的职业发展平台与价值追求相一致是比较难得的。当然,在人才测评的实践中,需要探索的问题还很多,面临的形势也日益严峻,这里想借用屈原的话来表达笔者的体会和心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刘远我
202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