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养生与阴阳平衡
音乐的好处,不必多言大家自己就会得知。音乐是一种旋律,一种语言,一种心境,是欢乐、悲哀、忧郁、幽默、愤怒等情绪以声音形式的体现,音乐的魅力可以抵达人的心灵、拨动人的神经,让人在流动的、玄想的体验中浇注心灵的药方;它是和我们心灵息息相通的,当我们心情愉悦之时,我们就会收听动感音乐;当我们心情低落之时,就会收听感伤音乐;当我们心情平淡之时,就会收听舒缓的音乐。音乐以独特的形式反映了宇宙的本质,也反映了人类的心灵状态,它能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人的身心,具有独特的养生功能,故产生了以音乐保健医疗、平衡阴阳为内容的“音乐疗法”,亦称为“音乐养生”或“音乐医疗”。
其实,音乐疗法是一门涉及音乐学、心理学、医学、哲学、美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科学,而从源远流长的祖国文化中溯源音乐养生之旨,更能体验“乐者,心之动”,“乐者,德之华”之妙。
音乐养生与人体阴阳有着紧密的联系。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它用来说明万物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以及一切事物变化现象的属性,正所谓“阴阳者,万物之能使也”,“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与阳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互根互用、相互消长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关系,以形成“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的格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作为贯穿整个中医体系的一个基本脉络,阴阳平衡是身心健康的基础。东汉《太平经》运用阴阳学说解释音乐的起源和养生意义,认为音乐的发展是顺应宇宙万物阴阳相生、动静相应的规律的。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将五音与天、地、身、心相联系,将角、徵、宫、商、羽分属木、火、土、金、水,从而五音与五脏相通,有了“五脏相音”学说,即宫声入脾,商音入肺,角声人肝,徵声入心,羽声入肾。在《左传》《国语》《管子》等史籍中也可看到五音与阴阳五行的关系。与五行的相生、相克相似,五音也是对立统一的,宫生徵,徵生商、商生羽、羽生角,羽属水,角属木,它们之间于调式上为主属关系,此为相生;而商、角属金、木;徵、羽属水、火,均为大二度,系不协和音程,在传统音乐中属相克。
音乐的内蕴是以人的情感为轴心的,古人就将五音各调所发出的精神效应进行归类,“宫音和平雄厚,庄重宽宏;商音慷壮哀郁,惨怃健捷;角音圆长通澈,廉直温恭;徵音婉愉流利,雅而柔顺;羽音高洁澄净,淡荡清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百病生于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喜怒忧思悲恐惊,即被称为七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而这“情”字,不外乎七情,它是人的心灵动态的一个概括。而“曲调的变化摹仿心灵的动态”,音乐恰与人的心灵感受相融合。
因此,当我们在生活中出现心情郁闷的时候,可以听音乐来舒缓心情,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