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老北京:细说四九城的故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北京的自然条件

俗话说得好:“没有梧桐树,招不来金凤凰。”北京这块宝地,到底好在哪里,使得从春秋时期的燕国一直到现在,三千多年了,总有不同的朝代在这里建都。

中国古代但凡要进行建设,大到一个都城,小到一所宅子,都要讲究风水。据我理解,古代风水其实就是所处的地形、朝向、气候、地质的综合因素。老祖宗有一句话:“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行省。”这段话意思是,建一个国都,要背山面水。千万别在高原上,不然会旱着,也别太靠水边,省得淹了。你看,这说的简直就是北京嘛:背靠燕山(彩图1-1),面向渤海。这叫“前有照,后有靠”。

古人是这么形容北京的环境:“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苏轼也有诗曰:“燕山如长蛇,千里限夷汉;首衔西山麓,尾挂东海岸。”言简意赅呀。

图1-1 北京西郊三山五园图

北京的西北部植被茂密、气候温和、雨量适中。丰富的地下水形成了泉眼密布、沟渠纵横的一片水乡泽国。由于湖、泉众多,河流交错,海淀曾是金中都、元大都重要的水源地。西山丰沛的水源为京城的供水、漕运、灌溉和美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海淀出产的稻米“京西稻”是专供皇上吃的(图1-1~图1-3)。

我的高中101中学在圆明园南端。记得学校里有一口一年四季出水的泉眼,我们管它叫“自流井”,可见水源之丰富。

明清时代的海淀有九大泉水:

1.玉泉。在明清500余年的时间里,玉泉山的水是通往漕运大运河——通惠河的重要水源。因为水好,明清两代的皇宫每天都要从玉泉山打几大水车的水,供皇室饮用(图1-3)。

2.樱桃沟。

3.水泉院(碧云寺跨院内)。

4.清水院。明代以后改叫大觉寺,无论雨天旱天,总是潺潺流出。

5.万泉河。它是“海淀”这个名字的由来。清代在这里曾经修建了“畅春园”“蔚秀园”“圆明园”等十几座著名园林。

6.金山泉。

7.黑龙潭。在海淀温泉地区寿安山北麓。

8.温泉。其水温终年保持在36°左右。

9.冷泉。这里的水系是郭守敬建造的白浮堰的重要水源之一。

河流也是很丰沛的。流经北京的有五大水系,从西往东有拒马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北运河水系、潮白河水系和蓟运河水系(图1-4)。

北京在北纬40°,地处北温带,冬天不太冷,夏天不太热。四季分明气候平和,很适合人居。按我大哥的话说:“北京多好啊!夏天游泳,冬天滑冰,春秋天放风筝。”

这么好的一块地方,都哪些人在这里经营过呢?现在,让我们从头说起吧。

图1-2 颐和园东边的稻田

图1-3 玉泉山下取水车

图1-4 北京的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