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33.艰难磨合
第一次见面短暂的交谈之后,谭小溪有了压力,号称抗压能力一流,在刘主任这样挑剔的导师手下都能得到百分之百满意的她在这不熟悉的异国他乡也有些抓狂,甚至眉毛胡子一把抓。她认真积极学习实验基本技术,虽然吕博士不是那么热络,甚至一天也没有一句话,但是小溪跟在她身后仔细观察学习他的实验技术,认真做笔记,不懂的时候都要厚着脸皮抓住他的衣袖提问了。唐老师也把实验室大大小小的数据资料交给小溪,小溪都仔细翻阅,她经常是实验室最后一个离开,周六日也全天泡在实验室。冯青并不动声色,临床工作之后回到实验室工作到深夜已经是她早有的习惯,她有时抬起头看见外边同样在灯下伏案读书的谭小溪,甚至有一丝丝欣赏,要知道用刘主任的话来说她冯青骄傲到什么时候能看上别人一点点。
但是有很多事并不是努力就可以达到,必须要经历时间的磨练才可能润物细无声,就比如语言。实验室都是中国人,就如冯青预料的那样,对小溪语言能力的磨练并不友好。唐老师和吕博士虽然已经来美国多年,但是由于都是在中国接受高等教育,又长期在实验室工作,英语并不能达到母语程度。冯青和李珏在临床与病人打交道,几乎可以说是母语化的,但是他们毕竟留在实验室的时间有限。小溪急得抓耳挠腮,冯青用英语和她说课题说专业问题,她都能听懂,但是一到了生活交谈特别是开个俚语玩笑,她就完全死机了。唐老师帮她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去当地的教会学习班,但是首先小溪对圣经故事学习并不热衷,二来学习班的同学大家都是半斤八两,很难提高。最后,还是室友怀名提了一个好建议,去超市药店和营业员聊天。小溪从此常常跑到家里附近的CVS与保安大叔、营业员小姑娘聊天,从开始磕磕巴巴的问价格到后来渐渐的聊天气、聊球赛甚至聊感情生活。终于,在树叶纷纷落下,匹兹堡进入冬季时,小溪终于觉得自己不再惧怕坐公交,去商店,甚至都能和冯青聊聊生活了。
大家都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谭小溪是学习的一把好手,可以说一直都是所向披靡,但是绝对是生活上的白痴,特别是厨艺。她的厨艺简直是灾难,也不好展示在实验室同事面前。所以,当唐老师和吕博士吃着自己从家带来的精美盒饭和料理时。她只能灰溜溜的去大楼里的咖啡厅,但是她喜欢的可以选择的也只能是披萨,所以她每天的午饭不是披萨加沙拉就是披萨配可乐,晚上回家有时就是一包薯片了事。简单和孙怀名虽然也是不擅长厨艺,但是比起小溪还是好那么一点,所以他们只能将自己的看家本事交给她。简丹最擅长就是炒米饭,鸡蛋西红柿炒饭,虾子生菜炒饭,甚至土豆炒饭,只有想不到的组合没有做不出来的。怀名则是烤箱烤万物,从鸡肉、鱼肉到蘑菇、生菜等等,烤熟就行。所幸谭小溪得了他们的真传,也可以带一些盒饭到实验室。唐老师每次看了她的饭盒,总会由衷感叹“你这厨艺和冯教授有一拼啊。”
进入实验室一个月后,冯教授开始让吕博士交给小溪一些简单的实验,并且让她准备一份自己的课题计划书。小溪挑灯熬夜好几天,终于写了一份自己还算满意的计划书交给教授。晚上,教授把她单独叫到办公室,脸色有些难看,指着她的计划书说“谭小溪,你知道美国现在科研经费的支持率只有8%左右,也就是说一百份标书中只有八份可以获得经费支持。我需要的标书是从语言到科研水平都是high level的作品,但是我只能说你这个level太low了。”小溪脸上火辣辣的,这是这个从小的学霸得到的最大的一次贬低。她拿回计划书,看到教授用笔在上面密密麻麻进行了批注。看了几遍之后,她心中很是汗颜,不论是冯教授指出的语法错误还是她看不上的科研思维的发散程度,小溪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差距,她明白了自己不再是在西京医科大学,这是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Medical Center,多少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在这里汇聚、竞争。她按照冯教授的注释,再次认真查阅了文献,过了一周一份新的计划书放在教授桌上。冯青看过之后,心里还算满意,觉得孺子还是可教的。
小溪这边勉强达到教授的要求,那边吕博士却城门起火。冯教授发现了吕博士实验数据中一个严重的错误,想要他纠正错误,但是一向风风火火的她可能有些急躁,气的吕博士摔门而去。小溪胆怯的看着还在摇晃的大门,有些不解的看着唐老师。唐老师小声告诉她,吕博士以前也是成绩优异毕业于医科大学,后来来美国搞研究,他也曾经考过美国医师考试,但是因为口语不好在遴选中被淘汰,后来一直辗转于各个实验室做博后,就成了“千老”。“千老”是对一直在做博士后的人一种戏谑的称呼,千年老博士后,工作不稳定,又没有希望,是每个人都不喜欢的状态。再加上最近吕博士的太太生了二胎,不能去工作,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到他一个人身上,他有时看到以前那些学习成绩还不如他的同学,在国内早已经成名成家,贡得意满,他心里就更加不平衡,久而久之的神情恍惚就出错了。
听了唐老师的话,小溪脑中浮现出吕博士每天总是略带浮肿的眼睛中流露出的呆滞与无望。她还没有想过家庭或是生活重担这样的问题,但是自从那天开始,她在心里不断拷问自己,难道自己也要做一辈子研究,当个“千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