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传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9章 渡河入晋

窗外的大风,还在不断地刮。

天空,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一道闪电过后,紧接着就是一声惊雷。

“轰隆隆”的雷声过后,狂风夹着冰雹,和着大暴雨,顿时倾盆而下。

窗外,似汤圆般大小的冰雹,像一个个洁白的精灵,在淌满雨水的地面,不停地跳跃着。

狂风吹起的水滴,“噼噼啪啪”,打在窗户上,沿着窗棂流了下来。

一股浑浊的雨水,竟然流进御书房里,惊得崇祯不知所措。

“皇上,窗外的雨太大,站在窗户旁太冷。皇上随臣妾,去床上休息吧!”

周氏看着疲惫的崇祯,连忙上前柔声安抚。

高起潜看了看周氏,连忙与周氏一道,扶着崇祯向龙床慢慢走去。

刚刚躺上龙床的崇祯,片刻之后,鼾声大作,任凭电闪雷鸣,竟然毫无所知。

高起潜不觉吃了一惊,看着周氏掩面笑了笑。

两个时辰之后,暴风雨终于停了下来。

乌云慢慢散去,天空开始晴朗。

不一会儿,广袤无垠的天空,只有片片薄云,在慢慢移动着。

周氏看着龙床上的崇祯,心里顿时歉疚不已,眼里的泪水,像断线的珍珠,沿着秀美的脸颊,慢慢流了下来。

周氏连忙退去衣衫,轻轻俯下身子,将性感妩媚的朱唇,轻轻吻在崇祯的脸颊之上。

随着轻吻留下的,还有周氏心酸的泪水。

“朕近来忙于朝政,让皇后心生担忧啦!”

崇祯从睡梦中,慢慢睁开双眼,见周氏含情脉脉,顺势将周氏揽入怀里。

“臣妾不能为皇上分忧,是臣妾的罪过。望皇上,恕臣妾失职之罪吧!”

周氏看着眼前的崇祯,幽幽地破涕为笑。

崇祯看着怀里的周氏,摸着周氏的额头,郁郁寡欢的心情,顿时好了许多,脸上有了欣慰的笑容。

“皇后有何罪啊?后宫那么多烦心事,皇后已经累得够呛,朕也很内疚呢!”

崇祯轻抚着周氏脸庞,顿时不觉歉意连连。

周氏借着摇曳的烛光,巧笑嫣然看着崇祯,仿佛崇祯变了人似的,连忙看着崇祯笑靥如花,迎合着崇祯痴情的爱抚。

崇祯与周氏,是患难夫妻。

崇祯还是信王时,夫唱妻和。

后来,周氏与崇祯配合默契,携手除了阉党魏忠贤,崇祯对周氏另眼相看。

周氏与崇祯情意绵绵,享受着久违的肌肤之亲。

徐娘半老的周氏,历来对崇祯百依百顺,知道崇祯的辛苦,尽力让崇祯开心。

享受后的崇祯,兴致勃勃,起身穿衣,兴奋地牵着周氏的手,说笑着向乾清宫外走去。

虽然已经傍晚时分,雨后的紫禁城,天空红霞满天,空气既潮湿又清新,一派盎然的景象。

两只信鸽拉着悦耳的哨声,围着紫禁城飞了一圈,朝着夕阳的方向飞去。

悠扬不息的哨声,犹如一首欢快的乐曲,回荡在落霞的天际。

“皇上,雨后的夕阳,真是美轮美奂啊!”

崇祯挽着周氏的右手,看着两只信鸽,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周氏因与崇祯恩爱的缘故,脸颊依然红红的,眉宇间露出柔美的笑容。

周氏与崇祯,已经很久没有如此亲近,心里顿时乐颠颠的。

周氏转头看着崇祯,不觉又是灿然一笑。

在夕阳的余晖下,周氏柔嫩的脸颊,似春天桃花般艳红,显得更加妩媚迷人。

崇祯将目光收了回来,摸了摸周氏的脸颊,心里充满对周氏的眷恋。

周氏见崇祯乐呵呵的,知道崇祯依然恩爱如初。

银色的月亮,已经慢慢升起,挂在西边天际。

崇祯与周氏,并肩而立,欣赏着晚霞中的明月。

不知道什么时候,周氏已经小鸟依人般,又依偎在崇祯怀里,与崇祯借着夜色,窃窃私语。

崇祯四年八月。

正是黄河的丰水季节。

从绥德远道而来的张献忠,顶着似火的烈日,站在黄河西岸陕西的山坡上,看着东岸山西柳林军渡渡口出神。

趁着太阳还没有下山,张献忠赶到黄河岸边,察看军渡渡口的情形。

军渡渡口,位于山西柳林县柳林村。

渡口的西岸,是陕西吴堡县宋家川,古为永宁州交通驿站的一个铺,故名“军铺”。

军铺,是连接陕西与山西的交通要道,来往于两省的人马和货物的必经之地。

后来,又因开设渡口,遂称为军铺渡口,简称“军渡”。

八月的黄河,水量充沛,河面宽泛,水流湍急。

远远望去,不断流淌的黄河水,在阳光下泛着亮光。

渡口两岸人来人往,几艘木船穿梭于两岸。

听着渡口方向战马嘶鸣,看着河岸官军的人影,张献忠松弛的心情,顿时又紧张起来。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朦胧的夜色,笼罩着渡口两岸。

离渡口不远的山坳里,扎着张献忠大营。

“各位将军,快看,大军可以从这里过河吗?”

张献忠举着蜡烛,用小木棍在地上比划着。

将领们看着地上画出的地形,没有立即回答张献忠的话。

将领们与张献忠,本是无话不谈,见地形生疏,形势严峻,不约而同谨慎起来,不敢随意发表见解。

张献忠见将领们默不作声,不觉连忙摇了摇头。

洪承畴指挥的官军,对陕西义军的围剿,从年初,一直延续到七月中旬。

陕西境内的义军,除张献忠所部损失较小,其余各部损失惨重,有的全军覆没,也有的被洪承畴所招降,又被洪承畴所坑杀。

那些脱离火坑的将士,不得不四处逃散,以致流离失所。

自十八寨起义以来,张献忠所部转战陕北,历经苦战流血牺牲,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十八寨吴家山张怀忠,薛家寨的杨晓峰,已经战死沙场。

尽管这样,张献忠所部,仍然是王自用三十六营的主力。

张献忠因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很快扬名陕西,成为朝廷的眼中钉肉中刺。

洪承畴多次派重兵围剿,也无济于事。

严酷的战争环境,过多的伤亡,让义军士气低落。

眼见留在陕北已经困难重重,张献忠提议义军,离开陕西东渡黄河,到官军防御薄弱的山西去,得到王自用王嘉胤的首肯。

“大王,据查,正德十三年,武宗巡幸延绥,也是从军渡渡口东渡,回到北京城的。又据去渡口的探子秉报,渡口河床的水位较浅,中间的水位,比两边的要深。最深处,只有半个人体,大军人马可以涉水过河!”

袁明清见将领们,依然默不作声,连忙接过话头。

“李将军,马上去渡口,再核实一次细节,务必做到万无一失,绝不能出半点纰漏。”

张献忠听罢袁明清的话,连忙吩咐李继伟,再去渡口勘察地形。

李继伟得张献忠吩咐,带着几名心腹将领,转身朝渡口方向而去。

虽然已经夜深人静,挂在天空的中秋明月,格外的明亮。

明月旁,几颗耀眼的星星,在浩瀚的夜空,闪烁着银色的光芒。

夜幕下,数万义军,已经在黄河西岸集结完毕,随时准备东渡黄河。

“好一派舟辑川梳,人来人往的祥和景象啊!”

张献忠站在辕门外,看了看天上的明月,又看了看朦胧繁忙的渡口,不禁喃喃赞叹。

张献忠说完话,连忙转身向辕门走去。

“究竟是何人?快站住,不得再往前半步!”

突然,一个高大的人影,出现在不远处,张献忠不觉一惊。

张献忠看着越来越近的人影,连忙取下腰间的佩剑,警惕地握在手里。

“大王,是末将呢!末将刚从渡口赶回来。”

李继伟突然停下脚步,看着不远处的张献忠。

“原来是李将军啊!将军快进大营,先说说渡口情形吧!”

张献忠看着李继伟的身影,招呼李继伟进账议事。

“大王,探子说得对!渡口的河水,两边很浅,中间有半人多深,人员马匹,都可以涉水渡河。”

李继伟走到张献忠身旁,将渡口的情形告诉张献忠。

“俗话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李将军是献忠的东风呢!有了将军的那些话,献忠就放心了!”

张献忠终于下定决心,乐呵呵地笑了起来。

“大王,今晚渡口只有两百多官军,是否让弟兄悄悄过河,先将那些官军收拾了,岂不是更好吗?”

李继伟见张献忠决定渡河,俯在张献忠耳边悄声耳语。

“李将军的主意很好。献忠即刻派人马过河,先行收拾渡口官军。”

张献忠看着李继伟,连忙满意地点了点头。

张献忠吩咐刘建宇,连夜带领一千人马,向渡口掩杀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