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传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7章 米脂婆姨

走在迎亲队伍前面的,是十来位头裹白毛巾,身穿老羊皮袄,吹着铮亮的铜管唢呐,边走边舞的年轻男人。

铜管唢呐,系着红彤彤的绸缎,发出的高亢豪放的乐曲,震撼着张献忠的心灵。

张献忠是陕北人,也知道陕北唢呐的美名。

如此近距离感受陕北唢呐,震撼人心的悠扬和美感,张献忠有生以来,还是第一次。

张献忠轻声和着悠扬的旋律,仿佛娶亲的不是别人,倒是来自定边柳树涧堡的张献忠。

在乡民惊喜的目光中,迎亲队伍已经走了过来,引得两旁的乡民,连忙停下脚步,欣喜地驻足观望。

在迎亲队伍里,一位头缠白色羊肚头巾,身着藏青色长袖新卦,脚蹬黄色长筒皮靴,肩挎红色真丝缎带,胸前戴着大红花,阳光帅气的年轻后生,手牵披着红绸的枣红马,乐颠颠地走了过来。

身披红绸的枣红马上,骑着一位身着大红绸缎棉袄,头戴红花,发插步摇,满脸粉黛,娇羞妩媚的年轻婆姨。

天气虽然寒冷,婆姨的脸颊,似春天桃花般红艳。

额前的刘海,随风欢快地飘动着。

微微吹起的衣袂,像彩蝶的翅膀,在腰胯之间,翩翩起舞。

张献忠还是懵懂少年时,常常听大人们说起,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那时,终是年纪太小,张献忠不明那话的就里。

此时的张献忠,已经是堂堂七尺男儿。

眼前的婆姨,在张献忠眼里,仿佛像荒凉的黄土高原,迎春开出的百合花,既娇俏,又雅致。

在张献忠眼里,婆姨的美,是没有雕琢的天然之美,美得让人目不暇接,美得让人心旷神怡,美得让人为之陶醉。

直到这个时候,张献忠方才懂得那句话的真正含义,方才知道米脂婆姨的美,是多么的妩媚艳丽,多么的引人遐想,多么的过目难忘。

长长的迎亲队伍,和着抑扬的乐曲,慢慢走到张献忠面前,引得张献忠痴痴观望,为的是满足心理,那份渴望已久的奢望。

张献忠见婆姨骑在马上,巧笑嫣然,回眸一笑,那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之貌,顿时欣喜不已,不得不屏住呼吸,想将婆姨看个仔仔细细。

张献忠一边看着走过去的婆姨,一边想着昨晚梦里的情形,那颗频频悸动的心,仿佛已经扬起风帆,随着米脂婆姨的身影而去。

迎亲的队伍,已经走远。

沉浸在遐想之中的张献忠,依然痴痴地站在原地。

旋即,张献忠羞涩地笑了一笑,又连忙轻轻摇了摇头,背起身旁薄薄的行囊,慢慢向米脂城门走去。

米脂城的冬天,特别的寒冷。

下了一夜的积雪,在雪后的阳光下,开始慢慢融化。

横贯老城的东大街西大街,雪景依然。

气温已经上升,街上的行人多了一些。一些店铺,正在开门迎客。

张献忠与姜洪涛分别之后,一边向米脂城里走去,一边看着街道两旁的窑洞,看着街边陆续开门的店铺,看着从身边匆匆而过的行人,一种从未有过的新鲜之感,不知不觉由然而生。

“亲亲的米脂城,献忠终于来啦!”

张献忠理了理衣襟,摸了摸头上的毡帽,不觉喜不自禁,进而喃喃自语。

走在大街上的张献忠,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感觉无论哪里,都是那么的新奇,巴望着多看上一眼。

走着走着,一股炖羊肉的清香,突然扑鼻而来。

张献忠连忙一边走,一边四处张望,想看看诱人的香味,究竟来自何方。

再往前走百来步,拐过前面的街角,是米脂有名的东大街。

从街角望去,热气腾腾的“好又来”小食店,门前的食客,络绎不绝。

再往前走,可以听见店小二招呼客人的声音。

越往前走,炖羊肉的味道越浓。

张献忠知道,那里是一家羊肉泡馍小食店。

“客官,店里暖和,里面请!”

张献忠前脚跨进店里,店小儿就走上前来打着招呼。

“客官,今天想吃点什么呢?店里的羊肉泡馍,远近闻名着呢!”

刚刚在靠窗户位置坐下,店小二看着张献忠。

“那就来一碗羊肉泡馍,外加二两烧酒,一盘花生米,一碟红油辣椒吧!”

张献忠待店小二说完话,连忙点了菜肴。

店小二见张献忠爽朗,不觉乐颠颠点了点头,对张献忠微微一笑,转身急急忙活而去。

在陕西米脂一带,羊肉泡馍,古称“羊羹”。

羊肉泡馍,因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既香气四溢,又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又能暖胃耐饥,自古为陕西名食,深受食客喜爱。

“陇馔有熊蜡,秦烹有羊羹”,北宋诗人苏轼的诗句,是古人对羊肉泡馍的赞誉。

张献忠就着二两烧酒,一碗羊肉泡馍下了肚,顿时感觉神清气爽,全身暖暖的,心里不胜愉悦。

此时,店里的食客,越来越多。

张献忠站起身来,为一位老妇让了座,提起行囊,向店外走去。

“客官请慢走!客官如果有闲暇,还望再次光顾小店。”

店小二见张献忠意欲离去,连忙恭恭敬敬送客。

“如此美味的佳肴,哪里有不再光顾的道理啊?”

张献忠看着店小二,连忙微微笑了笑。

张献忠“嘻嘻哈哈”说完话,背着行囊走出小食店。

“请问老伯,附近哪里有客栈?”

张献忠走在大街上,见迎面走来一位老者,连忙上前谦恭施礼。

“往前走一走,再往左拐一拐,前面那个门洞里,就有一家客栈呢!”

老者见张献忠有礼,连忙转身指着身后的大街。

张献忠再次谢过老伯,大步向大街方向走去。

张献忠按照老者所指,转过两个街口之后,来到月牙型的门洞前,见门洞右侧墙壁上,挂着一块老旧的“迎春客栈”牌匾。

牌匾在雪后的阳光下,闪着银银的亮光。“迎春客栈”四个大字,也是柳体字型。

这柳体字型,与当年定边城“怡家客栈”大门楹联的柳体,有着几多的相仿。

张献忠连忙将目光,移向眼前老旧的门洞。

门洞约有两丈多长,两扇大门虚掩着。

门上张贴着两张年画,以及两幅钟馗守门图片。

张献忠蹑手蹑脚走上前,轻轻推开右边一扇门,从门洞再往里,是一个大宅院。

宅院坐北朝南,一排依山而建的窑洞,与南面高高的围墙,围成硕大的四合院。

多年来,走南闯北的张献忠,见过的窑洞不胜枚举,却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别具特色的窑洞。

依山而建的五孔窑洞,砖石结构,靠着山坡。

窑洞的两侧,分别是两间对称的厢房。

四合院南边的大槐树旁,一座独具特色的照壁,显得气势磅礴,图案栩栩如生,装饰极为华丽。

窑洞和厢房的墙壁上,韵味十足的石雕砖雕和木雕,工艺精美,做工考究。

窗户上,贴着大红的剪纸。栩栩如生的图案,与大院的厚重之美,相得益彰。

“院里有人吗?咱是前来投宿的。”

张献忠见院里无人,站在石榴树下,环顾着四周景色。

张献忠的话音刚落,一位年轻女孩,掀开厢房门帘,慢慢探出头来,看了看树下的张献忠。

“大哥,是要住店吗?”

女孩子走到张献忠身旁,眨了眨秀眉下的丹凤眼,打量着风尘仆仆的张献忠。

“对!对!对!是、是、是要住店。献忠还以为,院里没、没有人呢!”

见是年轻女孩搭话,张献忠的脸颊,竟然红了起来,连忙结结巴巴答话。

“谁说院里没有人啊?本姑娘难道不是人吗?小哥没有长眼睛吗?”

女孩瞪了张献忠一眼,翘着粉嫩的红唇。

女孩刚刚说完话,连忙自顾自地笑出声来。

局促不安的张献忠,见女孩子莞尔一笑,立马就是一个大红脸。

“小妹妹,对、对不起。刚才那句话,献忠不是故意说的。”

张献忠见女孩假意生气,心里顿时释然了几分,连忙红着脸颊赔着礼。

见张献忠彬彬有礼,女孩悄然抬起头来,围着张献忠转了一圈,停下脚步不觉一笑,心里竟然有种莫明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