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头痛的诊断
(一)根据头痛的时间
1.急性头痛 中医认为,外感头痛多突然发病,其痛如破,痛无休止,病程也短。因此,外感头痛多属急性头痛。
西医认为,急性起病的的头痛,常提示颅内血管性疾病(如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或者脑血管畸形出血);若伴有发热者常见于感染性疾病(如脑膜炎);急剧的头痛集中于一侧并伴有一只眼睛疼痛者提示急性青光眼。
2.亚急性头痛 也可能是严重疾病的表现,特别是当头痛进行性加重时,必须询问近期有无颅脑外伤(如硬膜外血肿),有无发热或颈项强直(如亚急性脑膜炎),有无精神症状、呕吐、缓脉等(如原发或转移脑瘤),有无动脉硬化等病史。
3.慢性头痛 中医认为,内伤头痛起病多缓,其病势绵绵,经久不愈,故内伤头痛多为慢性头痛。
西医认为,青壮年长期的反复发作性头痛或搏动性头痛,多为血管性头痛(如偏头痛)或神经症。慢性肌收缩性头痛多为紧张性头痛。临床上大多数慢性头痛为良性的。
(二)根据头痛的部位
弄清头痛部位是单侧或双侧,前额或枕部,局部或弥散,颅内或颅外,对病因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中医认为 一般气血虚弱、肝肾阴虚者,多以全头作痛;阳亢者痛在枕部,多连及颈肌,寒厥者痛在巅顶,肝火者痛在两颞;偏头痛者痛在一侧,痛连同侧眼齿。就经络而言,前部为阳明经,后部为太阳经,两侧为少阳经,巅顶为厥阴经。
西医认为 颅内或全身急性感染性疾病所致头痛,多为全头痛,呈弥散性,较少放射。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常牵涉至颈部。反复发作的一侧眶后或额颞部搏动性头痛见于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紧张性头痛位于双侧颈部或全头部。三叉神经痛的部位与其分支分布的范围有关。颅内疾病如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引起的头痛常较弥散与深在,疼痛部位不一定与病变部位相符合,但疼痛多向病灶同侧放射。颅外病变(眼、鼻、牙源性),多为浅表性头痛,位于刺激点或受累神经分布的区域内。高血压病引起的头痛多在额部或整个头部。神经性头痛部位不定,常呈弥漫性全头痛。
(三)根据头痛的性质
中医认为 由于痰湿者,重坠或胀;肝火者,跳痛;寒厥者,冷感而刺痛;阳亢者,痛而胀;气血虚弱、肝肾阴虚者,隐痛绵绵或空痛。
西医认为 高血压性及血管性头痛多为胀痛、搏动性痛。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表现为在剧烈活动中或活动后出现爆裂样局限性或全头部剧痛。颅脑损伤导致的头痛多为钝痛。紧张性头痛多为重压感、紧箍感。偏头痛多为一侧搏动性头痛或钻痛。丛集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多呈电击样痛或刺痛。
(四)根据头痛的程度
中医认为 气虚者头痛早晨加重,血虚者头痛午后痛重。一般外感、寒厥、偏头痛头痛较重,而内伤、气虚、血虚、肝肾阴虚头痛较轻。
西医认为 头痛的程度一般分轻、中、重,与病情的轻重并无平行关系,且与患者对痛觉的敏感性有关。一般以三叉神经痛、偏头痛、脑膜刺激征所致的头痛最为剧烈。高血压性头痛在血压极度升高时可发生严重头痛,常是高血压脑病或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先兆。鼻源性、牙源性的头痛多为中度。脑肿瘤疼痛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多为轻度或中度。
(五)根据头痛发生的规律
某些头痛可发生在特定时间,如颅内占位性病变往往清晨加剧,是睡眠后颅内压相对增高所致。高血压性头痛也常于晨间加剧,以后逐渐减轻。鼻窦炎可出现有规律的清晨头痛,与睡眠中鼻窦内脓液积蓄有关。丛集性头痛常在夜间发生。眼源性头痛在长时间阅读后发生。女性偏头痛常在月经期发作频繁。脑肿瘤所致头痛通常为慢性进行性,可有长短不等的缓解期。脑外伤性头痛有明确的病史。神经性头痛病程较长,有明显的波动性与易变性的特点。
(六)根据头痛加重或缓解的因素
中医认为 气虚者与过劳有关;寒湿者常随天气变化而变化;肝火者因情志波动而加重;阳亢者常因饮酒或暴食而加重;肝肾阴虚者每因失眠而病作或加重;偏头痛者,常遇风寒则痛发。
西医认为 摇头、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可使颅内压增高的动作,常使脑膜炎、脑肿瘤与血管性的头痛加剧。神经性头痛因精神紧张、焦虑、失眠等诱发或加重。丛集性头痛在直立位时可缓解,腰椎穿刺后的头痛则因直立位而加重。颈肌急性炎症时的头痛可因头部运动而加剧;慢性或职业性颈肌痉挛所致头痛,可因活动或按摩颈肌而逐渐缓解。组织胺试验可诱发丛集性头痛,而麦角胺可使偏头痛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