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依依君有情(自序)
美国的梭罗有《野果》……
法国的法布尔有《昆虫记》……
中国的安歌有《植物记》……
中外的男男女女,有那么多的人亲近大自然,喜爱大自然。
“道不远人”。山水草木,花草虫鱼,身边的这些事物不仅不会拒绝我们,恰恰它们是那么地令人亲近,让人产生无尽的情思。对此,我也不能脱俗。
喜爱自然,学习中药。由之引起我对以药用植物为主体的中医药文化不懈的探索与追求。
那么多富有灵性的草木甚至动物、矿物,充斥了我的头脑,浸淫了我的生活。它们让我的生活变得充实而富足。不仅使我自己受益,它们应当是惠及众生的。而我在这方面能否也留下点什么——笔记或者感悟?
冥思苦想之后,我为自己确定了一个学习的题目,名曰《识药记》,以博识中药为主题,或曰《识药情怀》。
此次单独把木本药用植物的十几篇笔记结集出版,为了更好地说明主题,最好加上一个副题,即“良木篇”。
首先要向大家说明我出发的目的:为什么要识药呢?
答案至简:没有为什么。只因为我是学习中药出身的,术业有专攻,大学的专业就是她。入了门,就再也出不来了,之所以说“充斥”与“浸淫”于其间,因为我发现自己真正喜爱上了中医药,以至于成为中医药大学永不毕业的学生。从20世纪80年代的新一辈,到至今已经人过中年,想想自己走上这条道路,完全没有什么特别的,除了再自然不过的理由之外,那就只能是冥冥之中天使然也。如此而已。
夫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爱之者”。我之识药,如此为之,不过是做自己最熟悉的事,出于爱好。
那么目标又从何开始呢?令人值得琢磨。
不妨就先写柳树吧。就选择从最熟悉的入手。
好的。我小时候最先识得的树就是杨柳——杨树和柳树。
杨柳榆槐谁不识。写完柳树是不是该写杨树呀?
可是,杨树是缺少医药价值的,我无法完成对杨树的矫情。显然,我是市侩的,以价值取物,特别是它们的药用价值。确实,我有我自己的价值取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我特别钟爱中医药文化,以服务于人类健康事业为目标。
那不妨就写熟悉的桑树。
好的。“南山有桑,北山有杨。”除了杨柳,我早识得桑树。其果曰椹,甜美无比。那是可吃的树。就这么简单,只不过因为认识它,因为熟悉它,它就这么自然地成为了我识药的主角之一。
于是,在我的《识药记》中,杨柳依依抢占了第一,沧海桑田位居其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了一二,自然不愁有三四相继。
再有?选择多多,我会不断开放自己的视野。
选择槐树吧。槐花五月开,五花槐花香。
五月同时开花的,还有枣树。枣花儿虽然不起眼,也不是那么的芳香,但照样能引来辛勤的蜜蜂,红枣更能引来顽童“一日上树能千回”。
继续寻摸,还有早春的杏花、秋日的枸杞、凌冬的女贞等。数来数去就有七七八八的植物入了我的眼中。
不止七八九十种,后来又陆续完成了冬日的核桃,还有那蘸糖的山楂……
当然,这些主角是有共同点的,它们都是木本的药用植物,虽然不同的品种在入药时要区别选用不同的药用部位。
让我一种一种地慢慢来完成这感悟植物中药的《识药记》吧。每一篇中,不仅涉及一种中药,因为许多的树木那可全身都有用,全身都是宝的。
柳枝、柳絮、桑叶、桑椹、桑枝、桑皮、槐花、槐角、杏仁、杏花、大枣、连翘、枸杞子、地骨皮、女贞子、核桃仁、山楂……
原来,它们的药用价值竟然如此的丰富!
它们可不仅是药哟。玉树临风,可观嘉木。它们有自在的繁衍,有历史的印记,有文化的积淀,有与人类各方面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更神奇的是在它们身上那么多化腐朽为神奇的传奇疗效。识药之旅,更有实用: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来源于哪个部位,药甫入口化顽症,小小单方建奇功……在对植物博识考察的旅途中,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中国传统医学的伟大,这也更让我们赞叹先人的智慧以及我们所传承的文化之伟大!
我选择这样做是有意义的,完成《识药记》的过程,既博学而又有趣。
如果以后继续进行,那么这也是最先迈出的宝贵的第一步。
“折柳相送”,依依不舍。而我对杨柳依依的追溯,则是对中国传统医学中药宝库难舍的一种情怀。鉴古思今,继承发扬,通过对中药知识的普及与传统文化的交融,我希望为弘扬中医中药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通过识药之旅,可以让我们懂得——
植物陪伴我们生长,
植物有助我们健康,
植物,还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心态,乃至文化。
论述到每一种植物,篇幅都不太简约,短则五千言,长则超万言,既有识药,又有博物,还涉及生活习俗、传统文化等,兹其明瞭,其内容就不是豆腐块所能够容纳的。最终完成的这一册内容,是专门以木本药用植物归类的。谓之曰《识药记——良木篇》。
不可能无所不包,更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最终精选并完成了对十几种嘉木的描绘,也就成就了十几篇药话的杂文,这其中机缘与巧合都有。
道不远人,自有知之、好之、爱之者。值此中国传统文化暨传统中医药文化大行于世的时代,愿将个人的学习心得交流与同知。同气有相求,同行必有朋。
述其缘起,兼及体会。以上数言,聊为自序。
丁兆平
——2014年12月于历山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