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药记:良木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从桑枝案说仇远

桑枝可治肺气咳嗽。宋朝赵溍《养疴漫笔》记载一人用桑枝治嗽验案。

“越州一学录少年苦嗽,百药不效。或令用南向柔桑枝条一束,每条寸折,纳锅中,以水五碗,煎至一碗,盛瓦器中,渴即饮之,服一月而愈。”

上面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的引用。时珍在引用文献时,并非全部忠实于原文,很多时候会有所精简。对此医案,时珍还有注说“此亦桑枝煎变法尔。”即:

“疗口干及痈疽后渴,用嫩条细切一升,熬香煎饮,亦无禁忌。久服,终身不患偏风(苏颂)。出《近效方》,名桑枝煎。”

此处我们发现了李时珍的错误:学录为正八品文职京官,成年人,怎么会是少年?让我们恢复真实的历史实景吧,学录是施治者,得病的是少年。所以,原文献应为“学录治少年苦嗽”才对。

赵溍生活的年代从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年,时其为淮东统领兼知镇江府)至端宗景炎元年(1276年,时其为江西制置使)这段时间,他的医案中未说病者何人,而在《续医说》《名医类案》中明指得病的人为仇远。为仇远治病的越州学录,水平也堪称名医了吧,而他又是哪位名人呢?真希望我们一下子就能够拨开全部的历史迷雾。

这个医案有好几个变身,比较来看很有意思。

仇山村少时尝苦嗽疾,百药不瘳。有越州学录者,教其取桑条向南嫩者,不拘多寡,每条约寸许,用二十一枝,纳于沙石锅中,用水五碗,煎至一碗,遇渴饮之,服一月而愈。(仇远《稗史》)

——明·俞弁撰《续医说·卷六·喘嗽痰火·单方愈嗽》

仇山村少时尝苦嗽,百药不瘳。有越州学录者,教其取桑条向南嫩者,不拘多少,每条约寸许,用二十一枝,纳于沙石锅中,用水五碗,煎至一碗,遇渴饮之,服一月而愈。(仇远《稗史》)

——明·江瓘《名医类案》卷三

原来这少年竟然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书法家仇远(1247—1326年)。医案也应当是仇山村本人自己记述在《稗史》之中的。仇远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仁近,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他生活在宋末元初,58岁时任溧阳儒学教授。

《稗史》难以见到了,在这本书中“即使一些记载药方的琐事,也往往以故事引出,增强了全书的小说意味。”(《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比较以上的文献记载,显然是同一个医案。

药理研究证明,桑枝有显著的降压作用。而桑枝的现代制剂有桑枝颗粒,为单味桑枝经加工制成。为棕黄色或棕褐色的颗粒,气香,味微甜。该制剂有养阴生津、活血通络功效。可用于阴虚内热、瘀血阻络所致的消渴病。症见口渴喜饮,五心烦热,肢体麻木或刺痛等,以及2型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

用时开水冲服即可,每次一袋(每袋含3克),每日三次,进餐时服用。单独使用桑枝颗粒不诱发低血糖,如与其他降糖药联合使用,可起到调脂、抗血小板聚集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