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国杰《伦理学》(修订本)笔记和复习思考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2 复习思考题详解

1试说明道德结构态势的无序性和有序性。

答:道德结构的实际态势,既呈现出某种无序性,又蕴涵某种有序性,而在总体上则是无序和有序的统一。

(1)道德作为系统其存在的范围是无序和有序的统一

一切人的活动和关系,都与道德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都直接或间接具有某种道德价值。从这个意义而言,道德可以视为处于无稳定秩序状态。

道德的载体和范围,在直接现实性上,只限于人的社会规定性以及人与人之间涉及利益和善恶价值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就这个意义而言,应该确认道德是有其相对稳定秩序的系统。

从总体上把握道德的存在态势,必须把它如实地看作是表象层次上的无序性和深刻层次上的有序性的统一。

(2)道德作为系统的内部结构诸要素的存在态势是无序和有序的统一

在直观的表象形态上,可以称为“道德”的现象、关系和活动,往往没有确定的样式和过程。

所有的道德现象、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在超直观的更深层次上是有其固有规定性和过程的。

在总体上,道德作为系统的内构诸要素,是表象层次上的无序性和深刻层次上的有序性的统一。

(3)道德作为系统诸内构要素的相互关系,是有序和无序的统一

在直观的表象层次上,道德现象、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之间,往往并未呈现出有机的内部关联性,也就是说是无序的。

从深层次上来看,道德现象、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不仅有共同的特性、机理和功能,而且各有其不尽相同的特性、机理和功能,彼此间存在着某种有机关联性。它们之间的这种有机的关联性,使道德作为系统而成为有机整体。

作为总体性把握,我们应该把道德现象、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看作是表象层次的无序性和深刻层次的有序性的统一。

2伦理学应该怎样描绘道德结构模式?

答:(1)道德的社会结构的总体模式

社会道德关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个人与社会整体之间的道德关系和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道德关系。

在每一类关系序列及其包含的各个子关系中,就表象形态或存在形态而言,道德现象或道德存在有社会道德意识现象、社会道德规范现象和社会道德活动现象。

依其与时代要求的关系来看,每一社会道德现象都可能内涵三种成分,即过时的道德成分,应世的道德成分和趋前的道德成分,并以其不同的结构,显示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状况。

(2)道德个体结构的总体模式

个体的道德素质,就其存在形态而言,包括两个层面,即个性道德心理和个体道德行为,前者是个体道德的主观方面,后者是个体道德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方面。

每一个层面或方面,又大致包括两个系统,即道德能力系统和道德指向系统。前者决定个人具备道德素质的可能性,后者决定个人道德素质的倾向性。

相对于社会或阶级的道德素质要求,个体道德素质的境界,又有程度标识系统和性质标识系统。前者标志实现某一社会或阶级的道德素质要求的程度,后者标志具有哪一社会或阶级要求的道德素质。

3试分析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的辩证统一关系。

答:(1)从生成上看,不论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都既有自成的一面,又有相成的一面,是自成与相成的统一。

(2)从运行过程上看,不论社会道德或个体道德,都既有自组、自控的一面,又有互动与互控的一面,是自组、自控与互动、互控的统一。

(3)从社会功能上看,不论社会道德或个体道德,都既有“自为”的一面,又有互补的一面,是“自为”和互补的统一。

(4)社会道德因有其宏观的严整结构及相应机制,会有其自身固有的生成、运行和功能规律。

个体道德因有其微观的严整结构及相应机制,也会有其固有的生成、运行和功能规律。

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终归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甚至可以说,它们之间也是一种结构性关系。

道德的内在结构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仅需要在宏观上改善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而且需要在微观上注意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

4伦理学应当怎样概括道德作为整体的对外社会功能?

答:(1)道德同政治和法等一样,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范畴。道德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反映现实社会经济基础的社会功能,而且具有调解现实社会经济基础的社会功能。

(2)道德同政治、法等一样,是社会控制力量。道德不仅直接疏导和调整社会成员的行为,而且还要为其他社会力量的控制提供社会成员现行状况的信息。

(3)道德是人把握现实世界的特殊方式。道德不仅要能动地反映社会现实,而且要积极地调节现实社会关系。

5道德对现实的反映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

答:道德对现实的反映具有客观真理性。

(1)道德有反映现实社会状况及预测其历史趋势的认识功能。它对社会现实的认识,虽然是征兆性的和轮廓性的,不如科学的认识明晰、精确、严谨,但总可以为科学理论的探索提供广泛的信息和可靠的线索。

(2)道德意义上的认识,虽然多为善与恶、应当与不应当、正义与非正义等的价值判断,难以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加以证明,但是它毕竟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并在世界历史意义上往往是可信的。

因此,不能笼统地说道德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不具有认识意义,更不能一般地否认它的认识(反映)中涵有某种客观真理性。

6试论道德对不同性质和状态的社会矛盾的调节效力。

答:从调节的效力上看,道德对于内涵不同性质和状态的矛盾的关系和活动,有着不同的效力。

(1)就矛盾的性质而言,对于内涵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和活动,道德调节可以充分发挥其效力;对于内涵对抗性矛盾的关系和活动,道德调节的效力则是相当有限的。

(2)就矛盾的状态而言,对处于非对抗状态的关系和活动,道德调节都可以充分发挥其效力;但是,对处于对抗状态的关系和活动,道德调节的效力就会是有限的。

(3)必须正确估量道德调节的效力,既同道德无用论划清界限,在一切应当或可能运用道德调节的时候和场合充分运用道德调节;又同道德万能论划清界限,在一切不应当或不可能运用道德调节的时候和场合运用政治和法等予以调节。

7社会的道德基本运行目标是怎样界定的?

答:(1)道德的基本运行目标是完善的社会道德和完善的个体道德的有机统一。

(2)不同时代与不同阶级以至于不同社会群体和社会成员,往往赋予“完善”以不同的甚至根本对立的社会意义。因此,揭橥“完善”的道德基本运行目标,在其所涵的实际社会意义上,应注意以下特征:

它必须是由现实社会的根本性质和历史趋向所决定的。

它必须表达现实社会结成最优利益关系特别是结成个人和社会的最优利益关系的要求。

它必须是该社会的道德追求的根本诱因和方向。

(3)道德基本运行目标是由当时社会的根本性质及其应有的最优利益关系所要求和决定的,并能实际成为该社会的道德追求的根本方向的道德完善。正因为道德基本运行目标有这样的客观规定性,使不同社会的道德基本运行目标,具有不同的甚至根本对立的社会内容。

8试说明道德运行的外部机制和内部机制的相互关系。

答:(1)道德运行的外部机制主要是指现实社会的道德,基于同外部的有机关联性所构成的运行机制;道德运行的内部机制指道德作为一个系统因内部各要素以固有机理和功能相互关联而形成的运行机制,正是得益于内部机制,道德才具备作为系统相对独立运行的能力或内在根据。内外机制相互作用,共同促进道德在社会中的发展和进步。

(2)首先,道德若要正常运行,必须建立自身的相应的内部道德机制,才能够在自身机制基础之上不断完善道德理论学说体系,从而指导社会实践中道德发展。其次,道德内部机制的良好运行离不开外部机制的监督,只有在相应外部机制的监督下,内部机制才能够不断规范自身,以此来促进自身发展。

(3)总之,道德的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只有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才能够促进整个社会道德的发展和不断完善。

9试论道德运行曲线与经济运行轴线之间的关系。

答:一个社会的经济结构作为系统运行的轨迹,在直观的表象形态上也是曲线,但同样可以在深层上划出其曲线的中轴线,即常说的“经济必然性”。道德运行的基本目标及其内外机制,归根到底是以经济必然性为基础的,是由经济必然性所决定的。从这一视角来观察较为广泛而持久的道德运行轴线与经济运行轴线的关系,就势必是前者越来越接近着后者,甚至越来越与后者“平行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