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详解】
一、“胡同”的来历与历史演变
1“胡同”的来历
胡同是我国北方城市对小巷的通称。古称“衙”,早期写作“胡洞”,明代统一使用“衚衙”,清末简化为“胡同”。
(1)北京胡同的起源
北京胡同最早起源于元代,形成于元、明、清三朝,其中大多数形成于13世纪的元朝,最多时有6000多条。历史最早的是朝阳门内大街和东四之间的一片胡同,规划整齐,胡同与胡同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南北走向的一般为街,相对较宽,因过去以走马车为主,所以也叫马路。东西走向的一般为胡同,相对较窄,以走人为主。胡同两边一般都是四合院。
(2)胡同的专名、通名和标准名称
①专名
街巷命名中的专有部分,在街巷名称中不能省略。
a.地名的专名
北京市,“北京”是专名;朝阳区,“朝阳”是专名。
b.街巷的专名
骡马市大街,“骡马市”是专名;麻线胡同,“麻线”是专名。
②通名
街巷命名中可通用的部分,通名有时可以省略,如西四牌楼、东四牌楼,常省去“牌楼”。
a.地名的通名
北京地名中的通名很多,常见的包括政区、聚落、交通、水利等。
b.街巷的通名
在街巷胡同中,街、大街、小街、斜街、横街、直街、道、路、巷、胡同、弄、夹道等,属于交通类地名通名。
③标准名称,原则上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组成。北京街巷地名的标准化开始于1983年北京市政府颁发《北京市地名管理办法》之后。
(3)北京胡同专名的分类
①以手工业作坊、行业命名
铁匠胡同、绳匠胡同、棚匠胡同、糖房胡同、油坊胡同、澡堂子胡同。
②以植物、动物命名
椿树胡同、松树胡同、槐树胡同、菊儿胡同、韭菜胡同、骆驼胡同。
③以地形、地物命名
椅子胡同、罗圈胡同、八道湾胡同、牛犄角胡同、狗尾巴胡同。
④以食物、市场命名
羊肉胡同、驴肉胡同、烧酒胡同、黄米胡同、灌肠胡同、米市胡同。
⑤以器物、衣物命名
碾子胡同、盆儿胡同、水罐儿胡同、扫帚胡同、口袋胡同、蓑衣胡同。
⑥以地名命名
苏州胡同、镇江胡同、四川营胡同、汾河营胡同、陕西巷、宝鸡巷。
⑦以寺庙、官署命名
五岳观胡同、弘善寺胡同、药王庙胡同、报恩寺胡同、地藏庵胡同。
⑧以职业、姓氏命名
砂锅刘胡同、豆腐陈胡同、赵锥子胡同、黄兽医胡同、蔡家胡同、齐家胡同。
⑨以官爵、府第命名
遂安伯胡同、武王侯胡同、武定侯胡同、泰安侯胡同、咸宁侯胡同、帅府胡同。
⑩以仓署、厂库命名
白米仓胡同、王府仓胡同、禄米仓胡同、大木仓胡同、太平仓胡同、草厂胡同。
(4)北京街巷胡同的特色
①规范性
北京的街巷胡同横平竖直,总体布局呈棋盘状。
②方向性
北京的街巷胡同以东西、南北向为主。
a.北京地名中的方位词:东直门、西直门。
b.北京店名中的方位词:东城——东来顺,西直门外——西来顺,南城——南来顺。
c.北京牌楼中的方位词:东城——东四牌楼,西城——西四牌楼。
d.北京街巷中的方位词:天桥市场东街、天桥市场西街;马连道北街、马连道南街。
③等级性
北京的街巷宽窄不等,以宽窄长短由大到小而论,最长最宽的称街,街以下是巷、胡同。胡同在街巷中等级最低。
a.街:街道,在街巷中等级最高;
b.巷:小于街的屋间道,古代指闾里中的通道;
c.胡同:小巷,古称“衙”,在街巷中等级最低。
2胡同的历史演进
(1)封闭在里坊内的通道
①里坊
里坊是古代城市居住的基本单位,即被城市中棋盘式道路网分隔出来的“小区”。里坊与街巷胡同的关系包括:
a.街,城市中以相对城门为终始点的主干道。
b.小街,城市中与街平行的南北和东西向次干道。
c.巷,里坊内的通道。
d.胡同,里坊内垂直于巷的小通道。
②源于“闾里制”的“里坊制”
我国从周朝开始实行闾里制。居民基层组织以5户为“比”,5“比”为“闾”,25家为一闾,每个闾里将数十百家围在一个矩形的高墙里。闾里设里正管理,早晚定时启闭里门。
③唐代的“里坊制”
汉魏以后,“闾里制”进化为“里坊制”。坊由门吏和士兵管理。城内居民分坊而居,供商品交换用的“市”(市场)集中在独立的坊内。
a.唐长安城的里坊制
长安城采取棋盘式对称布局,把城内分割成整齐、严密的109个里坊和东西两“市”。
b.最早的专名胡同——曲
唐代为收税、派工、管理方便,规定相同行业的居民住在同一条称“曲”的胡同内,由此产生了我国最早具备专名的胡同。
c.唐幽州城“重坊轻巷”
唐幽州城内凡26坊,坊有门楼,各有坊名,有些坊名一直沿用到金元时期。住在里坊内的居民,只用坊名或街名标明地址。史料和碑刻墓志中记有坊、街,但未见有巷名。
(2)突破坊墙限制的胡同
①北宋时期的“坊巷制”
北宋中叶以后,城市管理从“里坊制”过渡到开放的“坊巷制”。里坊的围墙全部被拆除,更多巷和小巷有了自己的名号。
②辽南京的巷和小巷
房山石经题记中出现了辽末金初时的春台坊西大巷、燕京左街、石幢东街、山北居北巷、齐相公巷、大花巷、井儿巷等街巷胡同名称。这说明辽金时的北京,已突破封闭的里坊。
③金中都城的胡同
a.金代北曲流传“胡同”
历经几千年封闭式里坊的束缚,胡同一名开始在我国北方民间使用。中都城因贵族官宦簇居,商贾四至,秦楼楚馆、勾栏瓦舍多戏曲演出,胡同一词在北曲杂剧中得以流传。
b.考古发现金代胡同
对金中都考古勘察发现,金中都城西南部东西方向街道大多是一些平行等距离的胡同。另外,保留至今的故金中都城东部,即宣武门外大街及其东部的一些南北方向的胡同均为当时金中都遗留至今的街巷。
④元大都的火巷和弄堂
元大都街制分大街、小街、火巷、衡通四个等级。大街、小街采用汉代已有的街巷通名。对下两级街道,使用南方街巷通名“火巷”和“衡通”。
(3)体现京味特色的胡同
①明代推崇胡同
a.把胡同列入通名;
b.对胡同造册登记;
c.记录胡同第一书。
历史上最早对民间流传“胡同”进行收录的,是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张爵编写的《京师五城坊巷衚衙集》,记录明北京的街巷胡同1170条,其中胡同362条。
②清代发展胡同
a.胡同数量不断增加;
b.皇城内出现新胡同。
③近代北京胡同
a.民国时期的胡同
民国时期,北京对虎坊路东部的香厂地区进行建设改造,在万明路、香厂路、仁寿路一带,修建不少西式洋楼。这一带的道路,因属新型街道,为区别老街巷,冠之以“路”和“里”。
b.新中国成立后的胡同
新中国成立初,北京街巷胡同约2623条,其中胡同1198条。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的街巷胡同达到3053条,其中胡同156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