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电视的崛起

2.1 复习笔记

一、电视与电影之比较

电视是新兴的传播媒体,也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后文的“电视”一词,仅限指电视剧这一限定范围。有的人之所以喜欢用电视和电影作横向比较,也许出于它们都属于姓“电”的家族,都是带“电”的艺术,如果能在“电”氏族谱中抽象出电视的不同基因和特征,也就可以另立门户了。因而有些人在论述电视的特性时,都在千方百计地寻找影视分界的根据,以便为电视剧在艺术领域中争得一席领地。

(一)差异性

1传播物质材料

(1)区别

电视用的是磁带,当场通过回放就可以看到录制效果,如效果不好或不甚理想,可以当场决定重录,十分简便。

电影用的则是胶片,无法当场看到摄制效果,需要送到洗印部门将负片冲洗出来,再经过拷贝成正片后才有可能看到摄制的效果,工艺过程较为复杂。

(2)影响

电视制作快,节省时间、财力和物力。其优势为可以迅速反映当代题材,甚至与时间同步。

电影的最大优势主要是清晰度,现在由于电视数字技术的提升,高清晰度电视已开始播放。另外,胶转磁和磁转胶的技术已经解决,胶与磁的差异已越来越小。

2观赏方式

(1)区别

电视属于开放性的家庭艺术,观赏行为较为宽松和随意,气氛较为融洽。但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注意力的分散,使人产生一种疏远感。

电影是封闭性的,集体观看,互不交流,互不影响,观赏行为受到一定的制约。

(2)影响

电视剧的创作要根据观赏方式的差异性,尽量适应家庭艺术的亲密感,避开和限制它的消极性。只有加强电视剧的观赏性与刺激性,善于讲故事,增强吸引力,才能抓住观众,和电影以及电视的其他节目相抗衡。

3审美媒介

(1)电视屏幕小,因此电视剧应多用特写和近景来表现人物和叙述情节,不宜多用远景和全景。

(2)电影银幕大,清晰度高,适宜用全景和远景表现规模宏大的场面,营造雄伟壮阔的气势。

(二)共通性

分别以电影银幕和电视屏幕作为载体的故事片与电视剧,都是以画面和声音的复合手段来叙事的,可以说它们都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体。这两门艺术在创作领域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二者是相通的,是可以互相借鉴的。从实质上看,电视剧与电影在创作上是比较不出根本性的差别的。

1创作规律

影视在艺术创作规律上,诸如视听语言、表现手段、展示技巧、审美功能、社会作用等方面是相通的。

2创作原理

影视在创作原理上,如概括主题、表述思想、塑造人物、结构情节、协调节奏、寻找和内容相适应的形式等诸多方面,也都是相通的。

二、电视与广播之比较

(一)联系

电视是由广播系统派生出来的,它是先有声音,而后画面影像和色彩才介入。电视的初生期,基本上是用画面配合广播来图解声音。电视重视语言是和广播的历史性联系分不开的。

(二)差异

电视从广播系统中分离开来,在感官接受上主要是“听”与“看”的差异。电视重在视觉特征,受体主要指观众;而广播重在听觉特征,受体指听众。所以电视应该特别注重它的观赏性,以满足观众的视知觉的审美享受。

三、电视剧呼唤精品

(一)背景

1电视台

中国的电视事业的起步虽较西方国家为晚,但是发展极为迅速,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后,各地新建的电视台犹如雨后春笋,纷纷拔地而起,上星的频道越来越多,形成一片繁荣景象。

2电视节目

电视剧的产量猛增,产量大,集数多。有的电视台还设置了播出电视剧的固定频道,安排固定播出时段,使喜欢收看电视剧的人们有了相对固定的收视平台。但相当数量的电视剧质量差,真正称得上精品的电视剧寥寥无几,多数是“快餐”式的平庸之作,甚至其中还夹杂着一些打着擦边球的黄色或黑色的垃圾。

3受众群体

对于广大观众来说,出现了更多的频道则意味着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当然会受到观众的欢迎。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节目众多,观众的眼光变得越来越挑剔,要求越来越高。在观众群体中,对大量的平庸之作早已有訾议之声,对粗制滥造的低劣作品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更是深恶痛绝。由此,呼唤影视“精品”的声音日益高涨。

(二)现状

如今,人人都在翘首以待“精品”的出现。精品,也可以说是产品中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它内部质地纯正,品格上乘;外部包装精美,赏心悦目。目前电视剧质量不高,难出精品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创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较差

从创作队伍整体上看,多数人员缺少专业培训,素质均不高,软件不达标;而且有些创作人员多有浮躁心理,不是为艺术而献身,精益求精,多是为私利驱动,争名逐利。

2视听语言无新意,技巧手法陈旧落套

要想出精品,需要创作人员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掌握好基本功。多好的构思,多好的创意,如果寻找不到恰当的物质外壳,没有新意的视听语言,只有陈旧的表述技巧和手法,即使再好的构思与创意,也只能包裹在粗糙、低劣的形式中卖个处理价。

3内容空泛单薄,思想苍白无力,有的甚至会产生负面效应

这主要表现在回避现实、脱离现实与粉饰现实上。

(1)回避现实

回避现实表现为:钻历史、寻古董。帝王将相、皇后嫔妃、太监宫女、神仙妖怪、才子佳人、侠客帮主、绿林好汉等纷纷粉墨登场,几乎成了屏幕上的常客,而且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

(2)脱离现实

脱离现实表现为:拔高生活,不切合实际。务农的,人人进入小康,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经商的,个个是大款,臂挎小蜜,经常以汽车代步,出入豪华宾馆,花天酒地,宴席不断;从政的,廉洁奉公,个个为民做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粉饰现实

粉饰现实表现为:天下太平,生活富裕。人人活得潇洒,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幸福,没有矛盾,只有些许的误会,仿佛进入了乌托邦的理想王国。

4题材单调雷同,大同小异,或者是好莱坞电影题材的二三流的模仿秀

最常见的题材是“商战+美女”几乎都出自一个模式、一种套路。至于枪战片、恐怖片,更是不入流的克隆技术,甚至是难堪的东施效颦,让观众倒胃口。

总之,电视剧能否成为精品,是和它能否经得住上升到美学的高度对其审视密切相关的。真正的“美学客体”,也是和观赏者能否产生美感经验相关联的。

四、电视面临新媒体的挑战

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形态的传播媒介,已被联合国有关机构定义为“第四媒体”。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之际,拥有互动性这一优势的互联网的兴起,必然会给其他传播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带来不可避免的冲击。

(一)互联网优势

互联网能够充分体现它的互动性,网民通过点击不仅可以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而且可以利用互动性在网上交流和下载信息。显然,互联网要比电视只能被动接受的功能有更大的优势。因此,电视在未来将面对一个更为年轻而有力的竞争对手。

(二)电视发展趋势

未来的天地广阔,新媒体和传统媒体都有各自的发展空间,它们可以发挥各自的特色,拥有各自的受众;也可以进行合并,重新整合,达到“共赢”的目的。总之,都必须向前发展,不能停步不前,这是大势所趋。电视需要前瞻,才能跟上迅速发展的时代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