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不断扩大,然而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等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需求和不断提升的国际地位还不够匹配。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进行了新的部署,也对包括科技评价在内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提出了新要求。高校作为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天然载体,在国家创新活动中起着推动和引领的作用。深化高校科技评价改革,对于加速实现高校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提升高校创新能力以及深入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早在2003年,科技部、教育部等五部委曾联合颁布《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提出规范科技评价工作,引导科技工作健康发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在科研成果质量、人才队伍建设、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对科研机构整体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促进科研机构提高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等学校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作出了重要部署,明确指出“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也提出要深化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根据不同类型科技活动特点,注重科技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制定导向明确、激励约束并重的评价标准和方法。2013年,《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明确把“建立分类评价标准和开放评价方法,营造潜心治学、追求真理的创新文化氛围”作为深化科技评价改革的目标,为改革和优化我国高校科技评价指明了方向。
“高校科技评价关键问题研究:分类评价及其指标选择”课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该课题作为2013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战略研究重大专项之一,由高等学校软科学研究基地———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承担,本书是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该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在于紧紧围绕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以全球视角思考未来的发展,探究高校科技评价中的分类评价及其指标选择。一年多来,课题组在分析高校科技评价改革背景的基础上,从探讨科学研究及其评价的本质入手,对高校科技评价的类型、分类评价的方法进行了总体分析,在科学的分类评价指导思想下,针对高校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项目等对象的评价改革问题进行了专门探讨,对高校科技评价体制机制改革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本研究在分析我国高校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项目现状的基础上,借鉴美、英、德、法等发达国家在高校科技评价中采用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经验,对我国高校科技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本研究具有较为明显的战略性、前瞻性、科学性、突破性和实践性特征,对于加快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建设,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该战略研究重大专项的顺利完成,凝聚了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师生的集体智慧,也得到了教育部科技司领导和教育部科技委领导及专家的支持,以及科技委秘书处的具体指导和帮助。我们衷心希望这项研究成果的出版,能够为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技评价机制作出贡献。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201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