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与网络文化惠民工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网络文化惠民工程是文化自信的现实实践

网络文化“惠民”具有丰富内涵,其实质是提升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度。文化自信涵盖文化内容、文化解释力、文化表达和文化传播等方面,文化自信必须考虑文化中包含的各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网络文化惠民工程通过自身特有的“惠民”内容和路径,实现文化认同,应对文化挑战,促成文化交流,引领文化创新,凸显文化解释力,逐步增强、实现人们的文化自信。

在网络文化惠民中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文化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矛盾系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居于主要矛盾的地位,决定着文化的质的规定性和方向,对其他矛盾具有引领和统帅的作用。“一个不属于任何文明的、缺少一个文化核心的国家”“不可能作为一个具有内聚力的社会而长期存在”。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353.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之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成体系,与其他国家的文化相区别,文化具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精气神”。价值观体现着民族和时代的特点,成为不同民族文化和不同时代文化的最重要标志性特征。在一定社会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往往反映着不同民族的诉求,它受制于特定的时代、制度和实践。一种价值观能否被价值主体所坚信,是取决于价值观自身的品格和特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来源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正确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功实践的优秀品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能够从价值的维度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从基本价值理念的形态上正确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其科学性和被认同的程度也只有在它所反映的实践中才能够得到印证。文化建设尤其是国家软实力提升的关键,在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和56个民族的大国,如何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关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途与命运的重大问题。这就需要坚定价值观自信,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与导向作用、整合与规范功能。

在网络文化惠民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实现文化自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标志,是坚持文化自信的第一要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文化自信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尤其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成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人类思想的发展史上,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没有任何一种理论、任何一种学说,能够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社会进步发挥着无比强大的推动作用,始终保持着勃勃生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发展、在于创造。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指明了获得真理的方法,但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也没有穷尽真理。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这就要求我们应以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厚积马克思主义文化自信,为新的伟大实践提供指导,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各项进程中,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不断推进理论和文化的时代创新。

在网络文化惠民中弘扬中华文化,实现文化自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包含深厚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刻骨铭心的革命文化以及具有中国特色、蕴含党和人民群众共同智慧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沉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才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始终保持坚守的定力、奋发的勇气、创造的活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与崇高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其中最为鲜明的标识就是文化自信得到大大彰显,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涌流,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极大增强。因此,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好地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形成与我国综合实力相适应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