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4章 结束还是开始?
庞安元做了复读的决定后,就跟家里说了。庞建华倒是没什么意见,只说了句“你自己想清楚了就去做”。何芝芳听闻后,有些不悦。
“元元呀,为什么要去复读呢?”
“我自己没有考好,我想重新考一下。”
“其实你能上二本也可以了。”
“没有我想上的,我想再读一次。”
“那……”
“好啦好啦,元元要读,就让她读吧。”庞建华打断了何芝芳的唠叨,何芝芳也没再继续说了。
之后的填志愿,庞安元就真的没再去填了。她觉得反正填了也没用,还不如不填。她去了她们县里唯一的一个补习学校。那个补习学校现在正在招生,不少的落榜生也都在那边咨询。
庞安元刚走到门口时还犹豫了一会,但是一想起自己打电话问学校的事,她便大步的走了进去。
招生办的老师见到她来了,稍微欢迎了下,然后询问了下她的分数。听到上了二本后,态度有些许改变,积极的推荐起来。
“同学,你看,很多我们复读的学生今年高考考的不错的,你看这一本的升学率,再看看二本的。都是不错的。你的情况也不错,基础很好,只是英语差了点,我们努努力,明年上一本没有问题的。”
庞安元看着面前卖力介绍的老师,有点好笑,也有点心动。
老师见她有所动摇,继续开始说:“同学,我们还有一个政策的。这次高考二本以上的同学,学费全免,只需要交资料和工本费用,这个你正好受用呀!”
其实庞安元倒并不在意自己的成绩过没过免费线,只是在考虑自己能不能再坚持这一年。
正在思考间,突然又有几个学生进来了,她赶紧先站到一旁,让别人先报名。没想到来人居然都是熟人,都是原来同年级的同学,在这次考试中都没考好,都准备复读来着。
如果刚才庞安元还在犹豫,现在就丝毫没有离开的想法了。也许对她来说,没有高四的高中,不算完整的高中。
她报完名回到家里,何芝芳循例问了几句。庞安元彼时是在躁动的青春期,已经开始越来越反感父母的唠叨了。她不耐烦的回答了几句,就回房了。何芝芳也没有办法,读书的不是她,她干着急也没有用。
庞安元把以前的教材又拿出来,准备为之后的补习用。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书,她长叹了一口气。又要再备战一年了。
七月于高考完的学子们来说,本该是收获的季节。庞安元看着新闻里的高考特辑,一个个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屏幕上拿到录取通知的笑脸,深深的刺痛着她的眼。如今她拿到的是补习学校的报到证。
七月底,她的补习学校就开学了。学校地址就在她们学校初中部的旁边独栋的教学楼。有单独的大门,站在教学楼上还能看见她们原来的高中。
她觉得很无语,高中时自己在那头还望见过这个学校,当时自以为不会很这里有任何关系,没想到今年就踏进了这里。
班上的人认识的不多,应该说文科补习班里和她原来同在一个学校读书的不多。大部分是别的学校过来的。有认识的也是初中同学,他们在别处读的高中。跟他们没有做高中同学的缘分,在这个补习学校里圆上了。
班主任是语文老师,这里的师资不错,向来以严出名。老师刚进来,就给他们讲了几条规矩,然后给他们说了,这一年不能再掉以轻心,不然第二年又会是一样的结果。她可不想明年今日再在这里碰到大家,她希望大家都要考上心仪的学校。
庞安元觉得这话在理,自己不能再出错了。
枯燥的补习生活就在火热的夏天开始了。班上的环境一般,教学楼是原来初中部的老楼,只有几个吊扇在天花板上转悠,夏天的闷热在这点风力下根本就驱散不了。
虽然班上都是来复读的人,但也不都是自愿的。每个人来读的理由也不一样。
有读了几年就想考清华北大的,屡考屡败,屡败屡考。有的是家里不满意他们的分数,逼着他们来复读的。还有的,是特长生,专业可能都是顶尖的,就是文化成绩不咋地,没办法只能再补习的。
庞安元在这样的班级中,感觉到了和以前高中的不同。高中基本是必经之路,所以同学们更多的是一种天真的学习,自然的学习。但是这里,每个人都带有自己的目的来的,不管这个目的是自发的,还是被迫的,都是带有浓重的利益性,学习成了工具、手段,不再是纯粹了。
庞安元待了一段时间才适应这里的氛围。她有的时候也很困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但她也不敢跟家里说,路是自己选的,尤其是她母亲还反对过,她更不可能倾述了。何芝芳对于她的心理也没有察觉,还是像往常一样的照顾她,时不时的也会啰嗦几句。
现在的庞安元,似乎把自己置于一种更大的压力中。复读的压力,无颜面对家里的压力,对未来迷茫的压力,通通向她席卷而来,她感觉自己要被卷入漩涡乱流中了。
周杨佳整个暑假都在看书,早早的就把初三的内容也给看掉了。他在努力,他想考取更好的高中。
到了八月中旬,他有些奇怪,实在没有听到有关庞安元升学宴的消息。按道理这个时间了,应该拿到C大通知书了,可是一点风声都没有。他也没看见庞安元qq上线,所以也不能直接问。
周杨佳找了个理由问杨小丽,没想到得知了庞安元竟然没考上的消息。
“什么,我还以为没有叫你吃升学酒呢,原来是没考上?”
“对呀,而且好像听说,她还去复读了。就是在县里唯一的复读学校。”
周杨佳听到她去复读,更担心了。她没考上应该很伤心吧,何况还要复读,都说复读很艰苦呀。
想到这,他急匆匆的就出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