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重症急救技术规范和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咽通气道技术

咽通气道是用特殊管道插入咽部,使舌根前移,减轻舌肌松弛后对软腭造成的阻塞,从而达到解除呼吸道梗阻的目的,避免人工长时间托下颌的疲劳,同时便于清除口腔和气道内的分泌物。按管道插入途径,咽通气道分为口咽通气道和鼻咽通气道。

一、口咽通气道

1.口咽通气管

口咽通气管由塑料制成,具有不同的型号,由不同的颜色来标识,如图2-10所示。通常,成人用80~100mm管,小儿用50~70mm管。

图2-10 不同型号的口咽通气管

2.适应证

有自主呼吸、舌根后坠的意识不清患者。

3.禁忌证

气道高反应性、持续的恶心呕吐或喉痉挛发作者及存在良好咽反射的患者。

4.操作方法

选择合适的型号,长度约为耳垂到口角的距离,使用压舌板将舌向下、向前推开,口咽通气管弓背向下插入;或将口咽通气管倒转(弓背向上)插入口中,当通气管顶端触及硬腭的后方时,将口咽管转180°后向下插入,使其顶端位于舌根与喉的后方,双翼置于双唇间,如图2-11所示。

图2-11 放置口咽通气道

二、鼻咽通气道

1.鼻咽通气道

鼻咽通气道由柔软的材质如硅胶、橡胶制成,相比口咽通气管,其对具有完整气道反射的患者耐受性好,且具有柔软、气道刺激小和附壁痰栓形成少的优点。同样,鼻咽通气管也具有不同的型号(见图2-12),通常女性选用F28~30,男性选用F32~34,小儿用更细的柔软导管。

图2-12 不同型号的鼻咽通气管

2.适应证

张口困难、口腔创伤、下颌骨骨折、口腔感染、全口义齿、无牙颌昏迷及癫痫者或半清醒的患者。

3.禁忌证

颅底骨折、脑脊液鼻漏、鼻息肉、严重阻塞性鼻炎、鼻中隔偏移、严重出凝血障碍等。

4.操作步骤

如图2-13所示,选择合适的型号,长度约为鼻外孔到下颌角的距离,鼻黏膜表面喷洒血管收缩药和局部麻醉药,用液状石蜡润滑鼻咽管,将鼻咽管弓背向下,对着硬腭插入,顺着颚骨平面向下推送至硬腭部,直至在鼻咽部后壁遇到阻力,通气管逆时针旋转90°,使其斜面对向鼻咽后部黏膜,过咽后壁后,旋转回原位,并推送至合适深度,插入动作应轻巧、柔和、缓慢。

图2-13 放置鼻咽通气管

三、注意事项

(1)昏迷和半昏迷患者放置咽通气道可能会因刺激导致呕吐或喉痉挛。

(2)正确的置管位置:末端超过软腭和舌根,恰好位于会厌之上,不正确的插入可将舌推向咽部而导致进一步的气道阻塞。

(3)选择合适的型号,管子太小会将舌头推向口咽部而致梗阻,太大则将阻塞气管。

(4)放置前需清除口咽部异物。

(张盖 徐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