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发展蓝皮书2017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综合篇

2016年宁波经济发展总报告

章源升 戴娜

摘要:2016年,我市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继续实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经济运行低开稳走、逐步向好,结构效益有所改善,三去一降一补初见成效,创新驱动势头良好,社会大局总体和谐稳定。2017年的主要任务是加快重大战略实施,推进重点领域创新转型发展,我市将围绕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以及“十三五”规划要求,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大新经济培育力度,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各项试点示范建设,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运行 转型升级 创新发展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2016年以来,我市经济周期性调整特征较为明显,受基数因素、宏观环境改善等影响,全年经济低开后逐步回升,初步统计,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1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6.7亿元,增长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049.4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55亿元,增长8.3%,预计全年GDP有望增长7.5%左右;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14.8亿元,增长10.9%。

(一)产业增速稳中有升

1.农业生产基本平稳

受阴雨、低温、寒潮、赤霉病病率大幅超标等因素影响,前三季度,全市实收春粮37.5万亩1亩≈666.7平方米。,下降8.8%,但夏粮生产整体平稳,平均亩产增长36.4%;肉、禽蛋、牛奶等畜牧产品产量有所下滑;夏秋林特水果产值增长28%;渔业经济保持增长,水产品总产量增长3.25%,渔业总产值增长4.65%。农家乐接待游客人次、营业收入增幅均在20%以上。

2.工业生产逐月回升,企业效益有所改善

前三季度,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027.5亿元,增长8.5%,较上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加工、汽车制造、烟草制造等主要行业分别增长30%、29.3%和23%。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0427.9亿元,增长4.8%,规上工业销售产值10015.7亿元,增长4%,增速分别比上半年提高1.5个和1.8个百分点,产销率96.1%。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下降0.8%,降幅比上半年收窄0.4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平均指数96.3%,降幅已连续9个月收窄。工业用电和制造业用电分别增长6.9%和6.4%。工矿仓储用地供应面积592.5公顷,增长36.7%,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5.6个百分点。降本增效初见成效。落实《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推进实体经济稳增促调的若干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结构性清费减负力度加大,企业成本有所降低,规上工业企业财务费用下降11.3%,其中利息支出下降15.3%。效益情况有所好转,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7.3%,高于全国水平5.7%;利润总额增长28.1%,其中石油加工、汽车制造、化学原料、黑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冶炼、造纸等行业增速均在50%以上;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增长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8.7个百分比。

3.服务业发展总体稳定

房地产市场销售延续较好态势,全市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935.7万平方米,增长43.6%。交通运输保持稳定增长,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642.8万标箱,分别增长1.4%和4%,水上、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分别增长6.1%和5%,增速分别比上半年提高0.3个和0.8个百分点。金融存贷增速有所放缓,9月末,人民币存、贷款余额为16166.75亿元和15697.51亿元,分别增长9.4%和7.2%,增速较上半年分别回落3.4个和1.6个百分点。2012年以来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工业总产值月度累计增速趋势见图1。

图1 2012年以来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工业总产值月度累计增速趋势图

(二)创新转型步伐加快,新动能成长势头较好

1.新兴产业发展良好

“互联网+”相关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1.4%,网络零售额127亿元,增长117.4%,全市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200.25亿元,其中出口额165.22亿元。绿色产业发展较快,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9%和11.1%。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347.4亿元,增长9.5%,高于规上工业企业平均增速1个百分点。

2.企业创新活力继续增强

新注册企业数明显增加,第三季度,全市新设内资企业13893户,注册资本(金)167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和121.7%;9月末,累计实有内资企业达280940户,注册资本(金)22647.13亿元。前三季度,新增上市公司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6家,累计分别达到68家和121家。企业创新活力显现,规上企业科技经费支出增长16.3%,同比提高11.4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增长15.2%;新增培育创新型初创企业1047家,新增专利授权2524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580件,增长44%,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1.6个百分点。成功获批国家首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和第二批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

3.创新平台建设加快

新材料科技城、海洋生态科技城建设取得一定进展。特色小镇谋划初见成效,已有6个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5个列入省级培育名单,宁海智能汽车小镇成为全省“示范”特色小镇。中国机器人峰会永久落户我市,智能家电创业投资基金正式设立。

4.转型投入持续加大

吉利7DCT变速器生产项目(二期)、大榭石化馏分油改扩建项目等项目实现开工,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投入运行,烟厂易地技改等项目基本建成。投资四项结构性指标中,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投资分别增长29.3%、57%,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增长13.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下降3.9%。抓好重大项目谋划工作,“十三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汇总项目1376个,计划完成投资17146亿元;初步编制完成《宁波市重大项目实施三年滚动计划》。“走出去”势头良好,前三季度,全市备案(核准)境外企业和机构182家,增长9%,中方投资额29.53亿美元,增长60.3%。

(三)内需总体平稳,外需降幅平缓收窄

1.投资保持较快增速

前三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81.5亿元,增长12.4%,其中基础设施投资支撑作用突出,完成1193.3亿元,增长29.3%,占比达31.6%;完成工业投资1056.5亿元,增长2.4%。新开工项目个数2538个,增长17.7%,计划总投资增长38.6%。招商引资形势较好,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326个,合同利用外资61.8亿美元,增长24.4%;实际利用外资33.2亿美元,增长8.3%,增速比上半年提高7.1个百分点。

2.消费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前三季度,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82.5亿元,增长10.4%,其中限上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零售额分别增长24.9%、8.7%、4.8%和10.1%。分商品类别看,生活必需品类、家居装潢类商品保持较快增长,增速分别为14.7%和32.9%,汽车类商品实现回升,增长1.1%,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1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增长0.8%,金银珠宝类下降10.5%。

3.外贸形势有所好转

前三季度,实现进出口总额4533.3亿元,下降0.6%,降幅较上半年收窄0.3%个百分点,主要由于进口今年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其中出口3198.9亿元,下降1.1%,进口1334.4亿元,增长0.8%,2016年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2012年以来我市投资、消费、进口月度累计增速趋势见图2。

图2 2012年以来我市投资、消费、出口月度累计增速趋势图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实施,“三去”力度不断加大

1.房地产去化周期逐步下降

实施《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推进拆迁货币化安置,危旧房改造项目货币化安置率绝大部分达到90%以上,城中村改造项目货币化安置率达到50%以上。房地产去库存成效明显,前三季度,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935.7万平方米,增长43.6%,其中住宅销售增长48.7%,全市商品房库存消化周期16.5个月,其中商品住宅库存消化周期回落到10.7个月。

2.金融风险有所释放

制定实施“深化外汇金融普惠,力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活动”。前三季度,金融机构累计处置不良贷款金额310.14亿元,增长13.20%。不良贷款额、不良贷款率环比出现“双降”,关注类贷款率较年初下降0.58个百分点。直接融资大幅增长,并购重组活跃,实现直接融资1083.51亿元,是2015年同期的4.3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51起,涉及金额470亿元。

3.高耗能行业落后产能加速淘汰

全年计划完成39家重点企业落后产能淘汰和17个“低小散”重点区块(项目)整治提升,前三季度已完成242家企业淘汰任务。拆除和兴特种钢等4套中频炉,淘汰钢铁熔炼落后产能20万吨。继续对铸造和不锈钢行业的85家企业实施差别电价政策。

(五)体制机制创新加大,一批重点改革试点获批

制定《市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2016年工作计划》,20个年度重点改革项目基本按照时间节点完成进度目标,已出台改革性政策或文件23个,新获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8项。

1.国家级改革试点争取有新的成绩

获批中国(宁波)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入选第二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已通过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审议,我市成为全国第一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获批国家第二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列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培育序列。

2.金融改革试点继续深化

制定印发《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建设试点全面推开。获批成为全国首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和第二批科技金融试点城市。保险法人机构申报和引进取得进展,天一人寿、银泰健康险等3家保险法人机构设立申请已报到保监会,有望落户我市。

3.新型城镇化试点有序推进

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户改工作全面推开。实现外来务工人员社保与基本社会保险制度并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有序开展。基本完成市区“三规融合”一张图。

4.投融资模式改革取得进展

组建规模250亿的PPP投资基金。分两批下达并正式向社会公布PPP项目共175个,总投资3242亿元,拟引入社会资本2309亿元,其中签约项目42个,总投资566亿元,引入社会资本456亿元。“三路一桥”、世行贷款厨余垃圾处理厂项目即将开工建设;杭甬复线一期实施方案和相关评估报告编制完成,获得交通部PPP示范项目42.5亿元的资金意向函。

(六)生态建设有效推进,城乡生活品质继续提升

1.积极实施生态文明建设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工作机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已纳入全市目标管理考核体系。①继续加大生态治理力度。持续推进大气治理工作,城区(8个国控点)空气优良率达到84.7%,提升0.5个百分点;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发布《宁波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到2030年全市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基本恢复,上半年,80个市控以上参评断面水质优良率46.3%,功能达标率68.8%,分别提升13.8个和17.5个百分点。②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利用。加快高污染燃料锅炉淘汰改造,前三季度,累计淘汰改造高污染燃料锅炉716台,折合容量近800蒸吨/时,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积极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镇海电厂搬迁改造工程获省发改委核准;鼓励天然气应用,调整后非居民用气销售价格低于省内其他地市0.2元/立方米~0.3元/立方米。③深化国家低碳城市试点。编制完成《宁波市低碳城市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梳理完成拟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重点企业名单,温室气体监测和统计核算体系逐步完善。

2.民生保障总体较好,社会事业扎实推进

(1)就业、收入、物价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前三季度的就业登记人数为14.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2.0%的低位。初步统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2%和8.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

(2)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大。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07.2万人、4.2万人、9.8万人,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的参保人数达到36.9万人。市区低保标准从660元提高到744元。

(3)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进展顺利。宁波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共建中国第一所供应链学院;成功举办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东亚文化之都系列活动;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奉化校区、市社会福利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奥体中心一期、市图书馆新馆等项目主体进展顺利;市妇儿医院新儿科大楼投入试运行。

(4)民生实事工程按计划节点有序推进,其中“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通车试运营”“实施河道清淤300千米”等6个项目已提前完成或接近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5)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生产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继续下降,较大以上事故得到有效控制,风险预控和隐患治理得到强化。

二、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实现平稳回升同时,多方面矛盾和问题仍较突出,地区生产总值、出口、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增速低于全年目标要求,特别是困难企业较多,亏损面较大,金融风险继续显现,民间投资快速下降等问题值得关注。

(一)较多企业依然经营困难

从行业看,前三个季度里,35个工业行业中12个行业增加值呈现下降,工业增长主要依靠石油加工、汽车制造业和烟草制品业;从企业主体看,规上工业、服务业企业的亏损面分别达到20.8%和37.8%。

(二)金融、房地产风险仍然较高

前三季度里,不良贷款合计482.5亿元,不良贷款率2.92%,比年初上升0.33个百分点。企业债违约风险加大,逃废债问题仍然突出,非法集资案件依然多发,严重影响地区金融生态秩序。部分县(市)区房地产库存仍偏高,非住宅库存去化较慢,需要进一步关注。

(三)民间投资下降过快

前三个季度里,民间投资下降1.5%,低于2015年同期10.9个百分点,同比减少6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有:①民间房地产投资拖累明显,占比40%左右的民间房地产投资下降3.6%;民间工业投资增长10.4%,但扣除汽车制造业投资,民间工业投资下降3.9%。②信贷资金进一步向政府类项目倾斜。具有政府背景的基建类行业贷款比重明显提高,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贷款较年初合计增加288.5亿元,占全部贷款新增额的36.7%,比重同比提高8.9个百分点。民间投资项目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部分下降10.4%。③重点工业和服务业企业调查显示,未来3个月有投资打算的分别仅为19.93%和11.15%,看不准投资方向、预期不乐观和资金不足为主要原因。

三、2017年经济形势展望

(一)世界经济:继续在艰难复苏中前行

继2015年创下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增速后,2016年世界经济并未出现明显改观,2017年疲弱的贸易增长和金融扭曲,仍将拖累全球经济增长。贸易方面,全球市场的开放停滞不前甚至有所倒退加剧了贸易的放缓。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秋季报告的预测,2016年世界货物贸易量将增长1.7%,创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2017年世界贸易量将增长1.8%~3.1%之间,虽然略有改善,但难以从根本上扭转低迷的态势。金融方面,超乎寻常的低利率或负利率正扭曲金融市场,全方面提升金融市场风险。股债价格不断走高,企业盈利预期境地,连同许多国家过热的房地产风险,这些现象之间互相背离,令资产价格大幅调整的风险急剧上升。总体来看,2017年全球经济有可能出现温和复苏态势,但美元加息,英国脱欧,美德法等大国大选、意大利宪法改革公投,中东、东欧以及亚太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等因素将提升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OECD预测,2016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2.9%,2017年增速预期3.2%,主要发达国家面临缓慢的增长。1980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趋势图见图3。

图3 1980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趋势图

(二)国内经济:短期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2016年前三个季度里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各季度GDP增速均为6.7%。实体经济有所回暖,三季度的工业增加值增速较二季度小幅回升,用电量、货运量、主要产品产量均恢复增长。四季度的实体经济复苏态势有望延续。也应看到,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仍面临一些问题,一方面外贸形势仍待企稳,另一方面楼市过热,对实体经济仍有挤出效应。2017年我国经济将再次面临下行压力,房地产投资或将回落,民间投资能否接续有待观察,汽车消费将放缓,外需复苏乏力下出口难有起色。亚洲开发银行预测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继续跌至6.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尽管中国经济近期前景相对温和,但下档风险仍占主导。

主要权威机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见表1。

表1 主要权威机构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

(三)宏观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适度结合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一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7年国家仍将继续科学推进深化改革,从供给侧入手,继续出台相应的改革措施,加快破解经济社会领域的结构性问题。①保持货币政策稳健适度。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在去杠杆和稳增长之间权衡,货币政策不会进一步宽松,也不会明显收紧。②财政政策将继续保持积极。加快落实清费减税工作,扩大结构性减税范围,进一步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合理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加大普惠金融、去产能政策等的财政支持力度。

(四)新形势下,宁波创新发展存在的基础及面临的挑战

1.宁波创新发展的基础在不断夯实

(1)经济发展的特色基础优势逐步增强。港口、制造业、开放经济这三项传统优势与新经济融合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正在迸发出新的活力。①港口优势方面,综合竞争力、辐射力和对产业转型的推动力进一步做强,对发展新经济的基础性支撑作用更加明显。《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16)》显示,宁波舟山港已跻身国际航运中心行列,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位居全球港口第1位和第4位,对大宗商品、技术设备、国际资本等产业要素具备较强的资源配置能力,这为我市参与创新要素的全球配置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支撑;多式联运等新型航运业态蓬勃发展,海铁联运线路总数超20条,上半年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增长26.6%,大宗货物海河联运成倍增长;港航产业加速发展,增加值占交通产业比重超过40%,航运保险、冷链物流、船舶交易等高端港航物流服务业加速发展。②在制造业优势方面,石化、汽车及零配件、纺织服装、家电等传统主导产业规模效益和配套优势突出,为实施产业延伸改造、制造业+互联网、发展智能经济提供了广阔空间。如临港石化产业已形成产业链,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为发展绿色石化、精细化工,推动产业改造提升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较快,企业专利积累较多,产品替代进口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吉利、均胜等龙头企业通过国际并购和再研发,正在形成较强的龙头带动效应;传统的纺织服装、家电等行业,已经在实施“互联网+”、个性化定制,谋划发展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等产业,并已涌现出一些成功案例。③在开放优势方面,我市正在从开放大市向开放强市转变,跨境电商等新型业态成为推动开放型经济转型的新引擎。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进出口总额超千亿美元、对外投资超百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超400亿美元的城市,我市拥有浙江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跨境电商后来居上、厚积薄发的扩张发展趋势正在形成。

(2)国家战略对宁波的功能定位不断提升。2016年以来,在国家一系列战略规划当中,充分确立了宁波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战略定位,将为我市打开更大的发展空间。①在国家战略层面,一批重大战略和规划相继出台,我市在国家战略中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要推动宁波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形成长江经济带龙头龙眼和“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国务院批复设立的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范围涉及北仑、镇海、江东、江北等区域,并提出创建我国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示范区,为我市推进“港口经济圈”建设,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和区域发展,拓展新经济的市场空间和开放合作领域,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②国家产业布局层面,宁波已经成为国家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临港工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空间布局更加清晰。在国家产业规划布局中,我市作为全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七大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有条件承接石化、能源、新材料的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培育发展功能,也将为我市传统产业提升发展注入新的动力。③在试点示范层面,一批有含金量的试点示范先后获批,为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性平台。“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试点示范正式获批,自主创新示范区也列入国家第三批培育序列,为进一步发挥优势,突破政策制度障碍,打造经济新动能提供了新的战略依托。

(3)战略规划的统筹谋划更加充分。我市将国家战略和宁波特色相结合,加快制定了一批着眼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和规划,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作为“十三五”的一项中心任务,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①从“十三五”规划编制情况看,在规划体系和规划内容上,始终贯穿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这一主线。更加突出创新驱动,做强创新源头、构建“两创”生态,加快形成“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路径。更加关注“四新经济”发展,坚持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和绿色化导向,推动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向“创新—孵化—集群”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更加强调专项规划编制中及规划之间的统筹考虑,如人才、金融、能源等基础资源规划,侧重引导高端要素有效配置。②从“一圈三中心”谋划情况看,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一圈三中心”建设将进一步巩固和放大港口优势、产业优势和开放优势,助推产业结构优化、扩大开放深度、提升创新能级。围绕打造制造业创新中心,进一步聚焦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装备、智能硬件等新兴产业,谋划推进传统制造业“互联网+”和“标准化”改造;围绕打造经贸合作交流中心,进一步聚焦服务贸易,重点拓展国际服务外包和跨境信息、文化、旅游和社会等服务贸易领域,加快推动本土企业“走出去”;围绕打造港航物流服务中心,进一步聚焦航运大数据、航运金融、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积极培育国际港航物流市场体系。

(4)重大平台建设的基础更加扎实。多形式、多层次的产业平台正在加快建立,促使更多优质要素和重要资源、优质项目和高端产业向平台集聚,有利于推动构筑现代化产业集群。①国家级平台谋划取得新进展,省级平台发展释放新动能,杭州湾新区经济增长极作用进一步凸显,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居全市前列,汽车等主导产业保持高速增长,金融、电商、旅游等服务业加速发展,产城融合步伐加快;新材料科技城、海洋生态科技城建设总体顺利,积极推进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等技术创新和转化平台建设,一批海洋科教、研发创新机构加快落地。②产城融合和“两创”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特色小镇初见成效,全市已有6个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5个列入省级培育名单,市级、县级特色小镇培育力度加大,特色小镇正在成为集聚高端要素、促进产城融合的重要平台。机器人小镇、智能装备小镇、智能汽车小镇、电子商务小镇等一批智能经济特色小镇建设加快推进,宁波研发园、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初见成效,各类平台型企业不断涌现。

(5)发展环境更趋优化。围绕体制机制、人才引培、研发创新、创新孵化、科技金融、科技服务等方面,政策扶持体系进一步完善,经济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正在形成。①行政审批改革向纵深推进。创新主体、新产品、新服务的审批服务更加便利,地方行政审批事项由35项缩减到21项,推进以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先证后照改先照后证为主要内容的商事制度改革,创新住所登记放宽、多证联办、并联审批等实质性举措,有力提升了新经济的发展活力。②人才发展政策力度持续加大。实施“3315”“泛3315”“海外工程师”等人才引培政策,健全专项引才、以人引人、重点平台引人等多元化引才模式,高端创新人才数量显著增加。③创新创业体系更加健全。研发创新、创新孵化的主体规模不断扩大,全市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含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13家,国家级孵化器8家,授牌成立众创空间、创客服务中心47家。④科技金融加快融合发展。围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科技信贷、上市融资等环节,出台系列扶持政策,成立总规模10亿创业投资基金、总规模5亿元的天使投资基金。⑤科技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建成中科院浙江工研院、宁波国际材料基础工程研究院等50余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基本形成“产业技术+产业育成+衍生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2.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

(1)创新资源的基础与新的发展要求不适应

①高端人才相对欠缺。我市的高校及学生数量少于全国主要大城市,宁波拥有普通高校仅14所,南京有53所,杭州有39所,在校学生数量低于厦门、青岛、苏州等城市;宁波高技能人才29.5万人,仅为苏州的6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重仅为15.6%,与全国25.6%平均水平差10个百分点。在甬全职工作的两院院士仅有1人,同为计划单列市的深圳、青岛、大连、厦门分别有3名、28名、28名和12名,杭州市则有32名。人才引进和流动的瓶颈制约仍然突出。

②创新资本投入不够。宁波R&D投入在长三角处于落后水平,在计划单列市处于中游,每万人拥有R&D的量,不到深圳的40%、杭州的30%, 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为2.4%,低于杭州(3%)、上海(3.7%),甚至还低于大连0.1个百分点。

③创新载体相对较弱。宁波仅有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中国兵科院宁波分院两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南京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国家重点实验室31家。目前全市授牌成立了47家众创空间、创客服务中心,拥有国家级孵化器8家,而南京纳入备案的众创空间有80余家,南京和杭州国家级孵化器均在20家以上。

④要素集约利用水平不高。与苏州、无锡、杭州等相比,我市建设用地产出效率仍然较低,地均产出水平不及苏州的70%、无锡的75%。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8.2万元/人,杭州和苏州均在20万元/人以上。

(2)城镇化发展现状与城市功能提升要求不适应

①城市服务功能仍是短板。服务业发展规模和比重与城市能级不匹配,目前服务业比重46.3%,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52.1%,也低于杭州(58.2%)、苏州(49.5%)和无锡(49.1%)等长三角同类城市。城市的服务经济特别是知识经济产业发展滞后,与城市功能相对应的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比重有待提高。

②区域辐射带动不够。宁波都市圈集聚辐射能力不强,与周边城市交流合作不多,没有实现“同城化”发展,制约了高端要素的自由流动。县域经济发展仍然存在差距,根据浙江省最新发布的“2015年浙江省县域经济竞争力、发展潜力和创新力评价”,综合竞争力排在全省前十的地区里,宁波仅有鄞州和北仑区两个,杭州则占了7个,差距较大。部分地区在全国百强县的排名也在下降。

③功能区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有待增强,目前中心城市的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建成区面积分别只占全市的60%、50%和63%。开发区(园区)对全市经济的带动作用在减弱,苏州的国家级开发区已经成为高端创新要素的载体,工业园区内93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了154个项目,上亿美元项目149个,而宁波这种功能园区很少。特色小镇优势也不突出。宁波创建类省级特色小镇6个,不仅落后于杭州(19个),也落后于嘉兴(9个)、丽水(8个)。除了宁海智能汽车小镇入选了省级“示范”,在省内外有名的小镇也很少。

④城市功能开发空间相对不大。我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已经超过18%,远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其中海曙、江东、江北、鄞州中部和北仑西部地区开发强度高达80%以上,建设用地增长速度也在趋缓,对我市城市功能的后续开发形成制约。

(3)企业主体引领带动能力与新动能培育要求不适应

①龙头企业数量少。宁波上市公司和新三板企业数量均为杭州的一半左右,苏州上市公司数超过百家,单江阴一个地级市就有36家。最新发布的2015年《中国创业城市新三板表现排名》,宁波在中国创业城市新三板表现中排第10位,落后于武汉、广州和南京等城市。

②创新主体相对不强。宁波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是杭州的3/4,苏州的2/5。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与天津、上海等城市相差1/3~1/2,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为37%,比重偏低。发明专利申请量是南京的2/3、青岛的1/2。

③民营企业创新活力仍显不够。我市民营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57.8%,高于无锡(55.38%)、广州(52.29%)、上海(48.31%)。资产负债率高影响企业创新意愿。我市民营企业多数是中小草根创业企业,过多依赖国际代加工、贸易,创新模式仍以跟随式、适应性创新为主,原始性、引领性创新不够,用科技创造财富发展理念淡薄。

(五)2017年宁波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从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看,国内外需求短期内企稳回升,国内产能过剩状况有所改观,我市经济的发展环境出现好转;从我市主要指标走势看,工业、用电、商贸、出口等指标均处于回升态势。但民间投资持续低迷,新的增长点对全市经济的拉动作用较为有限,存量经济还处于结构性调整阶段,经济实现回升的动力不足,总体上仍将保持平稳,预计2017年全市经济增长速度为7%左右。

1.工业经济将稳中趋缓

2016年工业经济的增长同2015年同期基数比较低,吉利、中金石化等重大项目投产放量等因素支撑,明年的基数将先低后高,增长的难度将进一步增加;同时,由于2016年工业投资低位徘徊,未来新投产项目将有所减少,新增产能的带动空间十分有限,需要依靠存量产能的增产提效来推动工业经济增长。综合来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将有所放缓,预计2017年增长7%左右。

2.有效投资继续保持稳定

在国家和地方多措并举、合力推动的背景下,有效投资有望保持稳定。国家加大对PPP项目的工作力度,有利于促进项目落地,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中东欧博览会、浙洽会、智博会等各类招商引资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项目签约落地。随着地方债务置换政策的逐步落地,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领域投资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基建投资将继续担当重任,完成换届之后重大工程和基建投资将会加速推进,但在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再度加快的空间有限。受房市回暖影响,住宅用地成交和开工明显加快,为明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持续回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宏观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新的投资热点较为缺乏,资本回报率总体较低,工业增长乏力,民间投资意愿不足的形势仍将延续,有效投资要保持较快增长仍然面临较多困难。预计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

3.消费增速有望保持平稳

当前,消费结构逐步调整,新旧业态动力转换,总体需求有望保持稳定。从趋势看,多方面因素对消费增长起到了支撑作用:生活消费品类商品保持较快增长;家具装潢类商品相对于住房消费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2016年以来,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较快,该类商品的消费有望延续较快增长态势;网络零售、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保持较快增长。但是由于2017年起1.6升排量以下小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可能到期,经历2016年下半年汽车提前投资性消费后,明年汽车消费可能减缓。受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避险需求减弱等因素影响,金银珠宝类市场持续低迷。居民收入增幅放缓,居民消费意愿处于低位,不利于长期消费的增长。总体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仍将保持平稳,预计2017年增长10%左右。

4.出口有望保持平稳

全球经济仍难有起色,当前全球新科技革命仍未启动,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贫富差距拉大和边际消费倾向下降,导致全球层面的总需求增速放缓;全球经济形势低迷,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贸易保护主义盛行,2017年出口仍将面临较大压力。与此同时,支撑我市出口的积极因素也在显现:从政策方面看,我市积极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有利于提升出口贸易水平。《中国(宁波)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将推动跨境电子商务业务从进口为主向进出口并举、以出口为主转变。G20峰会有利于企业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国际贸易发展。从招商引贸看,新引进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一达通”,一批新的外贸公司注册,一批新的加工项目实现出口。此外,人民币贬值对出口企业带来一定利好。这些将为我市出口贸易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5.物价水平趋于稳定

从趋势看,在货币流动性充裕、产能去化速度加快等背景下,钢铁、石化等产品价格有望实现回升;由于2016年9月出现暴雨天气,多地积水严重,短期内农业生产将受到影响,预计部分农产品价格将会上涨,但随着畜肉类商品涨幅逐步收窄,消费价格回升的空间并不大。总体来看,我市物价水平仍将保持稳定,预计201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左右,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将降幅继续收窄。

四、2017年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当前政策重点在把握培育新动能和补齐短板,要着眼转型升级,强化新经济新动能培育;要着眼发展后劲,强化有效需求引导提升;要着眼实体经济,强化政策扶持落实;着眼发展活力,强化重点领域改革突破。系统营造转型升级发展环境,促进区域整体竞争力提升,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着眼转型升级,强化新经济新动能培育

1.加快推进“一圈三中心”建设

尽快完善出台实施方案,形成三个中心建设的行动纲要。积极参与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根据《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战略定位,开展宁波都市圈战略研究,深化和扩大与台州、绍兴、嘉兴等周边城市的合作,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2.全面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

强化顶层设计,制定落实相关专项规划、实施方案和扶持政策。加快培育石墨烯、稀土磁性材料等千亿细分产业,谋划发展智能经济,联动推进传统产业“互联网+”和“标准化+”改造。

3.大力实施针对性招商引资

加快整合全市招商资源,围绕机器人、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有基础的新兴产业,加快制定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包”,开展系列招商活动,扎实落实服务保障机制,着力引进一批潜力型、引领型优质企业。

4.加大特色小镇建设力度

加强全市通盘谋划和整体设计,筛选一批产业方向好、发展潜力大的特色小镇,在特色小镇创建上取得更大突破,把特色小镇建成转型升级的新载体。

(二)着眼发展后劲,强化有效需求引导提升

1.加大有效投资,谋划推进力度

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要求,着重从科技创新、城市品质、交通基础设施、国际化发展、生态环境、民生服务等方向找短板、补短板,谋划储备新项目。结合国家“11+6+3+1”重点投资领域,面向民间资本,加强项目培育和推介力度;加大PPP模式推广力度,研究出台交通、卫生、教育等行业配套细则。积极推进前置审批改革,简化、整合投资项目报建手续。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投资基金,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发挥股权交易中心对资本配置的积极作用,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引进新的机构和法人主体,针对外贸、涉农、文化和科技等企业,鼓励普惠金融和保险产品创新。

2.不断丰富消费内容,推动消费结构转型升级

提高居民夜间消费水平,培育具有行业特色、功能配套齐全、活动丰富多彩的夜间消费市场。加大新兴领域消费培育力度,推进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等休闲旅游消费,鼓励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新兴文化产业消费,积极打造城乡社区服务平台、大型服务综合体等综合平台建设。推动传统商贸业态转型,结合企业经营实际,鼓励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业务,推广“一站式家庭体验购物中心”模式。

3.创新出口模式,提升出口产品层次

积极构建各类电商企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发展格局,推动开展B2C、B2B、B2B2C等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业务;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快建立境外营销网络,加大出口市场开拓力度,着力扩大外贸市场份额。鼓励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延长产业链,逐步从组装加工向研发、设计、制造、物流、营销等环节转型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

(三)着眼实体经济,强化政策扶持落实

1.加强政策统筹和研究储备

围绕风险防范应对、新兴产业扶持、开放经济发展、消费需求拓展等重点,推动建立政策储备工具箱。落实好企业降本减负35条的实施细则。

2.增强实体经济金融扶持

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投资基金,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发挥股权交易中心对资本配置的积极作用,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引导银行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推动政策性资金由贴息、奖励等直接补助向风险担保、保险补助等形式转变。

3.推进普惠金融示范区、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

落实好实施意见,积极引进新的机构和法人主体,针对外贸、涉农、文化和科技等企业,鼓励普惠金融和保险产品创新。

(四)着眼发展活力,强化重点领域改革突破

1.统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入实施国家、省的相关政策,以及市委补短板创优势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意见,围绕六方面存在的短板,加大改革力度,着力提高有效供给。

2.强化重大试点示范的谋划落实

已有的试点示范要抓紧落实,加快形成一批先行先试的经验。对国家有导向、我市有优势的能源、开放等领域,继续谋划争取新的国家级试点。

3.以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深化体制机制问题研究

完善市与区管理体制,优化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和产业布局体系,提高市区资源要素统筹配置能力,增强中心城区极核功能和辐射力。

4.价格体制改革和民生领域价费改革

逐步深化天然气、水资源、污水处理费等价格体制改革,有序开展养老、医药、交通运输、保障性住房等重点民生领域价费改革。

参考文献

[1]闫敏.上半年对外贸易形势分析与全年预测[R].2015-10-27.

(作者单位:宁波市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