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执行力(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在华为,内部管理被区分为以少数中高层为主的务虚领导班子和以基层为主的务实领导班子。任正非要求基层员工在工作中务实,能够从细微处入手,扎实做好基础工作。

在2016年6月3日的CCTV新闻联播上,任正非对广大电视观众发表讲话,他说:“中国现在又冒出来很多企业,其实也跟华为一样,也是专心致志做一件事的。一个人一辈子能做成一件事已经很不简单了,为什么?中国13亿人口,我们这几个把豆腐磨好,磨成好豆腐,你们那几个好好去发豆芽,把豆芽做好,我们13亿人每个人做好一件事,拼起来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可见,任正非十分重视华为人踏实的工作作风。

 

2014年6月,华为在国内众多报刊上刊登了半版广告,广告的图片内容是一位蓄着胡子、光脚穿着布鞋,看上去像个乡下人的老者。广告语只有一句:华为坚持什么精神?努力向李小文学习。华为此次斥巨资投放广告的目的,就是为了向李小文学习。李小文是谁?他为什么能够引起华为的高度重视?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地理学与遥感科学的泰斗。照片一经刊登,他就被网友们戏称为“扫地僧”“光脚院士”。李小文是一个纯粹的科研人,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

 

此举意在向李小文学习,同时也是在告诫华为人,大时代下,千万不要做机会主义者,要坚守寂寞、回归理性,要发扬“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艰苦奋斗精神。

随着华为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那些刚进入华为的员工从不甘愿只当一个“兵”的低落情绪中走出来,将务实的思想深深地刻在心里,体现在行动中。他们逐渐认识到,但凡伟大的工作都是从平凡的点滴做起的,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有所成就。

 

华为的流程专家邓晓(化名)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老邓。老邓在刚接触流程建设时总想着对流程进行大的革新,但他发现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改动就会牵扯到不同部门的联络工作,更不用说其他方面了。因此,邓晓决定踏踏实实、一点一滴地从小的方面开始改善。

流程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要持续进行很长时间才能看到成效,工作可以用枯燥无味来形容,还要抵制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它不像做交付项目那样,只要3~5年就能成为一流的专家了。但老邓坚持将事情做实做细,耐得住寂寞。经过10年的努力,他终于成为公司流程建设领域的专家。

 

邓晓长期坚持从点滴做起,最终成为流程专家。他对公司的价值不言而喻,一个小的流程改善可能就会为公司节约数百万元,甚至更多。

在华为人看来,这种精神是十分难得的,值得加倍珍惜。他们在工作中总是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任正非也说过,华为人要专注于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如今,务实理念已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华为人所接受,并渗透于基层工作的方方面面,华为的财务、计划、设计、管理、认证等部门,正是凭借这股务实精神高效运作、配合得力的。任正非要求华为人以“平常心”专注于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

 

有一次,任正非走到华为的一个实验室,与一位工作人员很随意地聊起来。任正非问道:“对老产品的不断优化和对新产品的开发,你更喜欢哪一行?”没想到,这个工作人员的答案令任正非很生气,他说:“我当然希望新东西越多越好,将来离开华为后,还好就业。”

任正非生气的原因并非是这位员工说要离开华为,而是这位员工对工作的态度。那些过分追求新事物,每样都只懂得一点儿的人,最终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

 

在任正非看来,只有在自己很小的领域里,甘于寂寞、刻苦钻研,才能有利于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才能有所成就。

 

华为工程热物理专家李泉明回忆说,他刚参加工作那会儿,CAD软件在国内还没有普及,所有的设计图都要手工绘制后再描图晒出形成纸质设计文档。因为他刚进入华为没多久,属于办公室新人,再加上他特别能吃苦,因此所有散热器设计图纸都安排给了他。那两年,他几乎天天趴在绘图板前绘图和描图,面对如此繁杂的工作,他知道抱怨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自己变得更加消极。于是他一边努力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一边学习机械知识。

正因为有那么一段艰苦的岁月,才让他在结构设计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便利。1995年,设计研究所准备与IR(国际整流器公司)合资,要派几名工程师到美国学习,其中有一个结构工程师的名额,他击败了几个机械专业出身的工程师,得到了此次机会。

 

任正非强调,华为需要的是专家,而不是万金油式的通才。例如,焊接专家、插件专家、线缆及机框组装专家、包装专家、货运专家、仓库专家、打字专家等,这些各方面的专家组合在一起,才能成就一个极具战斗力的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