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研究对象和范围的界定
任何研究都有确定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本书也不例外。本书为《外商直接投资产业控制力研究》,从题目上看,需要明确和认识三个关键问题:第一个是产业,第二个是外资产业控制,第三个是产业控制与产业安全的关系。
一 关于“产业”的定义
经典的产业经济学教科书将产业界定为“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本书针对的“产业”是指包括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各个子产业在内的产业体系,而每一子产业是根据其生产和加工的技术经济流程形成的一条由多个环节或部门构成的产业体系,与产品生产密切相关的产业群共同组成一个网络结构即产业系统。每一个产业作为产业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各个环节以某一企业或某一产品为核心连成一体就形成产业体系。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产业竞争的核心观念,不再是企业之间单纯的商品或服务竞争,而是以国际产业内部分工连接起来的产业体系之间的竞争。
研究产业运行不仅需要关注产业内企业的运行,也要研究产业间的联系,即产业经济学包含的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与产业布局理论。产业组织研究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关系,将如不完全信息、进入壁垒、交易成本、调整价格的成本、政府行为等现实世界中的行为因素以摩擦系数的形式加入完全竞争模型,可以深入地分析市场中的企业如何组织以及它们如何在现实中进行竞争。而产业结构研究各产业之间的关系,如产业演化规律、产业间投入—产出关联。产业布局研究分析社会再生产过程中,部门之间、行业之间,以及行业内各中间产品之间的空间均衡状态。一个产业的产品,从投入生产到最终到达消费者之前要经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增值和流转过程,任何一环阻塞或断裂都可能造成产业受制于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产业控制即为产业组织、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控制。随着产业发展壮大,以基础产品生产为核心的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关联增强,对产业控制或产业安全问题的研究已经不能单独从某一行业或某一企业入手,而应该从产业组织、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视角,保持产业系统内产业组织健康运行、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不断提高整个产业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二 FDI产业控制
FDI产业控制是指本国产业受外国资本的控制程度,在本质上是指外资使东道国国民现有的或潜在的产业权益受到危害的状态和能力。对于FDI产业控制的理解,第一,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通常理解的股权控制上。股权的控制只是表象,真正的控制是对其产业核心技术、标准和品牌的控制。第二,产业控制的形成,是通过一定时间内的积累、一定空间上的集聚形成的。没有哪个产业的控制力是在同一时间、在所有地区同时形成或失去的。因此,产业控制力具有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特征。第三,在开放条件下,FDI产业控制的衡量维度不仅局限于国内市场,而包括FDI对相关产业世界范围内市场的控制程度。对核心技术的掌控、对标准的制定及推广使得FDI企业在产业国际分工中处于价值链的高端,控制着产品标准、设计、研发、销售等高附加值环节,进而可以实现品牌的创立、市场的占有和股权的扩大。可见,FDI产业控制的实现一方面通过产品的定价权控制财富的流向,威胁东道国产业的生存安全;另一方面,通过产业链构建拥有改变东道国产业发展进程和发展方向的权利,最终威胁其产业发展安全,见图1-1。
图1-1 产业控制力、产业竞争力与产业安全
需要强调,FDI产业控制与内资产业控制是一对互斥的力量,FDI产业控制强,内资产业控制就弱,反之,内资产业控制强,FDI产业控制就弱。FDI产业控制的强化会改变经济活动中的利益分配格局,恶意产业控制情形下将扭曲东道国各个层次的经济利益主体的利益分配,干扰政府产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产业安全危机进一步强化产业竞争力,形成顺势循环。因此,FDI产业控制力是衡量东道国产业安全所受威胁程度的核心和重要边界。
三 关于产业控制与产业安全
按照百度百科的定义,产业安全是指“一国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在国际竞争的发展进程中,具有保持民族产业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始终保持着本国资本对本国产业主体的控制”。如何实现产业安全学术界有各种观点:程恩富(1998)认为维护产业安全的关键在于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景玉琴(2004)认为产业安全需要“本国国民所控制的企业达到生存规模,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及较大的产业影响力,在开放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杨公朴等(2000)认为,“产业安全是指在国际经济交往与竞争中,本国资本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内重要经济部门的控制,本国各个层次的经济利益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利益分配的充分,以及政府产业政策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贯彻的彻底”。赵元铭、黄茜(2009)认为“产业安全既包括一国某一产业的安全问题,也包括一国产业群的安全问题,这两个层次是个体与总体的关系。从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确实维护产业集群的整体安全,必要时可以牺牲个别产业安全的代价,换取在全球激烈竞争当中的最大利益”。产业安全可以通过边界指标加以判断,产业安全边界指标体系也给出了产业安全维护的重要途径。
按照百度百科的定义,产业控制力是指“在开放条件下,本国资本对某产业的国际控制力,通过产业控制力的实现,从而决定产品的定价权,控制财富的流量,实现产业的生存安全;同时,通过产业控制力的实现,可以改变产业的进程和发展方向,实现产业的发展安全”。一个产业的外资控制力与内资控制力互为否命题,外资控制力强的产业,内资控制力就弱,反之则反。
按照产业安全的含义,一国产业安全的关键是本国资本在该产业具有核心竞争力,具有维护本国国民产权权益不受侵害的能力。但这并不等于说,外资控制力强的产业其安全度必然低于内资控制力强的产业安全度。从理论上说,外资控制的产业安全度既可能低于也可能高于内资控制的产业安全度,两者在客观上都有影响产业安全的正反因素。内资控制力强的产业以自力更生发展为主,外资企业不多,有助于建立自主产业体系,但在产业发展初期,资源短缺和技术落后,内资企业大多缺乏规模经济效益和组合经济效益,因而会抑制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利用外资在客观上使得东道国资源得以有效整合,提升了整体竞争力,但外资企业会借助资源、技术管理优势形成行业控制力。因而在某一时期外资带来的规模经济和组合经济效益会受到垄断行为的损害和抵消,损害东道国的利益。而且外资控制必然有超出规模经济和组合经济所要求的界限的冲动,从而外资垄断产生对东道国产业控制权和发展权的威胁,进一步损害东道国利益。因此,保持一国的内资对某一产业的组织、结构和布局具有相应的自主权或控制权,即对某一产业的创始、调整和发展拥有相应的自主权或控制权,即可认定该产业在该国是安全的,即产业创始权、调整权和发展权可以看成是衡量产业安全的标准。
四 研究目标和内容
利用FDI可以增加东道国资本投入,增强技术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但FDI增加必定对产业产生一定控制,适当的控制可以促进产业竞争和提高产出效率,增加产业安全程度,但FDI的过度控制会挤压民族经济,掌控定价权,损害东道国人民的利益,危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书从FDI产业控制角度探讨FDI威胁产业安全的机理。我们把FDI产业控制放在较为成熟的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中进行剖析和观察,构建出FDI产业组织控制—产业结构控制—产业布局控制—定价权控制&产业链控制的理论分析框架;本书建立的这一分析框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外资产业控制研究路径。本书一方面用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布局理论对FDI产业组织控制、产业结构控制和产业布局控制进行理论研究;另一方面,也试图用FDI产业控制力的测度结果说明产业经济学解释FDI产业控制问题的有效性和局限性。基于以上目标,本书依照“现状—理论—专题—政策”的研究思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第一,调查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外资企业在东道国投资的目的不同,形成产业控制力的方式和威胁产业安全的程度也不同。直接用宏观经济指标分析FDI产业控制是一种事后结果,为了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本书直接对微观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研究FDI投资行为的目的性和影响FDI抢占市场,控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和掠夺定价权行为的因素,预测弱化外资产业控制力的着力点(第二章)。
第二,FDI产业控制机理研究。本书构建起FDI“产业组织控制—产业结构控制—产业布局控制—定价权控制和产业链控制”的理论分析框架。本书认为FDI产业控制是通过对产业组织、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三个方面的运作获得产业掌控力,进一步通过操控产品定价权实现对东道国产业的生存控制,通过产业链整合构建控制东道国产业发展进程和方向。对FDI定价权的分析表明进货量、信息搜寻成本和内外资销量之比是FDI定价权的决定因素。产业链整合与延伸的动力来自作为主导的外资企业创造自身价值、利用协同效应、资源共享和分散风险的诉求,其采用的方式是调整产业组织、倾斜产业结构和改变产业布局(第三章)。
第三,FDI产业组织控制研究。本书依照“结构一行为一绩效”(SCP)理论分析框架,认为FDI利用规模经济占优控制市场结构,利用技术研发占优控制市场的运行,利用品牌占优控制市场绩效;指出FDI恶意控制产业组织将打破产业内企业间均衡有效的竞争格局,其结果是产业组织运行失去效率。另外,本书实证分析了FDI对中国产业组织控制状况,结果表明样本期汽车业、有色金属业和机械制造业的FDI产业组织控制力较高,均大于30%,提升幅度最大的是石化产业的FDI产业组织控制力,从1999年的19.82%,到2015年增加到32.53%,提升了12.71个百分点(第四章)。
第四,FDI产业结构控制研究。本书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层面阐述了FDI控制东道国产业结构的机理,应用外资倾斜度、技术引进效应、产业关联效应、贸易条件效应等指标分析了FDI对产业结构控制的作用方向和度量方法;分析认为外资企业对产业结构的恶意控制将造成产品生产低端化、资源浪费,内资企业缺乏成本压力和技术创新的危机感致使其运行效率低下,长期产业发展速度会变缓。另外,本书对中国FDI产业结构控制状况的实证结果表明FDI对中国产业结构控制力普遍不高,相对较高的产业是机械制造业、汽车业和石化产业,分别为17.54%、16.42%和15.15%, FDI对中国产业结构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对技术进步的控制体现的,贡献度为90%以上(第五章)。
第五,FDI产业布局控制研究。本书探讨产业布局的主要模式,分析FDI改变东道国产业布局的作用机理;认为外资企业的进入改变了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和物流网络,改变了市场盈利空间,进而改变产业布局。FDI通过提升所在地的区位条件,可以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极化作用,FDI的技术转移和技术溢出可以产生极核扩散效应。FDI对东道国产业布局的恶意控制将改变所在地的区位条件,抑制区域增长极的极化作用以及极核扩散效应,阻碍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以及产业集群效应的实现。本书对中国FDI产业布局控制的实证分析表明样本期石化产业和汽车业表现出相对较强的FDI产业布局控制特性,FDI产业布局控制力分别是11.92%和9.69%,其余各产业的FDI产业布局控制力均小于10%(第六章)。
第六,应用“产业组织控制—产业结构控制—产业布局控制—定价权控制和产业链控制”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综合产业、市场和企业信息研究产业体系FDI控制力测度问题,构造的FDI产业控制力指数(CFDI)几乎覆盖了FDI对整个产业系统的影响,设计VAR模型用于测算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FDI产业控制力指标度量的广泛性和科学性将增强其实用性。本书对中国各产业的外资控制力进行了实证测度,得出了与实际相符的结论,对如何弱化FDI产业控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第七章)。
第七,本书构建了FDI投资决策以及FDI延迟投资的决策模型,用于实证分析并比较不同产业FDI投资决策的特征及投资时间决定;实证结果表明,市场需求潜力、产业已有FDI规模、专门化优势、FDI产业控制力、劳动力成本、对外开放程度、规制条件等都是缩短FDI投资时间、加快FDI产业投资步伐的关键影响因素。本书进一步对FDI投资时机(最优等待时间)与东道国市场条件、初始FDI产业控制力变化特征及项目特征参数进行模拟分析,指出由NPV方法所得结论的偏差,进而给出最优投资时机决策准则,为FDI投资决策提供新的思路和决策方法(第八章)。
第八,基于对FDI产业控制作用机理的分析,本书认为FDI集中的市场结构本身并不构成产业安全威胁,东道国FDI审查工作的重点应当针对控制性行为而不是控制性结构,针对单个交易项目而不是整个行业,对交易项目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以及建立敏感岗位的就业安全标准。本书根据安全系统论、安全信息论和安全控制论,以互联网为工具,结合产业安全工作实际设计出全息动态监管系统。本系统以外资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信息为输入,经过信息的收集、存储、筛选、整理、隐患信息监控与风险控制系统的反馈管理,实现产业安全运行或实现产业损害最小化(第九章至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