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产业网络结构分析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关联综合效应与关联结构特征
一 产业关联综合效应
产业关联效应是目标产业直接/间接涉及的产业关联关系特定结构对产业个体及经济系统整体产生的影响,产业关联效应实质是产业关联结构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大于产业独立效应的总和,这是产业关联效应的累积性特征。产业关联效应分为内部效应(产业关联系统内效应)和外部效应(产业关联系统外效应)。根据关联效应与关联关系结构(或关联结构)联系的直接性或者间接性,关联效应区分为Ⅰ级效应(直接关联结构效应)和Ⅱ级效应(间接关联结构效应)。Ⅰ级效应直接决定于关系结构状态,而Ⅱ级效应是Ⅰ级效应有机结合的效果。Ⅰ级效应和Ⅱ级效应是基本的产业关联效应。
Ⅰ级效应应当包含经济系统的稳定(抗冲击)效应、产业聚集效应、产业集群的活力效应、产出(或投入)诱发效应、产业链延伸与扩展效应(迂回生产效应)、关键产业的成本推动效应、关键产业的需求拉动效应等方面。Ⅱ级效应主要包含关联的经济增长与发展促进效应、关联的结构优化与升级效应、关联的区域持久竞争力提升效应等方面。
二 产业关联结构特征
从系统视角分析,特定关联效应的发挥必然与一定的关联关系结构的状态相关,这种关联关系结构状态就是产业关联关系结构的特征。关联关系的结构特征在两个层面上体现出来,一是产业关联系统整体的状态和发展趋势,即关联整体特征;二是产业关联系统中产业个体的地位、影响力或制约力的状态或水平,即关联个体特征。这里的个体是指同其他产业相联系的产业个体,而非孤立的产业个体。
基于产业关联效应分析,基本的产业关联整体特征应当包含四点。一是关联整体的稳定性特征。这是产业关联系统的基础特征。没有稳定性,支离破碎的系统也就无功能效应可言。稳定性是指产业关联系统的抗冲击和关联结构受到破坏后的功能恢复能力。二是关联整体的中心性特征。区域经济特别依赖于部分产业的发展支持,一个地区内的这些聚集产业相互支持、联系密切,成为地区贸易和生产交换活动的中心。中心性是指产业关联系统的中心产业与外围产业分层的显著性及分层结构的具体形式。三是关联整体的聚类性特征。相对其他产业而言,具有功能上纵向或水平依赖性或支持性关系的部分产业即产业集(Industrial Complexes),是地区产业集群的产业分工基础和经济增长的微型引擎。聚类性特征是指产业关联系统所包含产业集的分布及具体形式。四是关联整体的循环性特征。产业关联系统同样具有新陈代谢的功能,产业间物质流、价值流的输入、传输、转化、输出和再输入的循环过程也是产出诱发和经济增长乘数效应的结构基础。循环性特征是指产业关联系统内部物质或价值的循环流动能力和状态。
基本的产业关联个体结构特征应当包含四个方面。一是产业个体的关联关系连接特征,即产业是否处于众多密集分布的关联关系的交汇处,是否处于其他重要产业间关联关系的沟通枢纽位置等。二是产业个体的上下游产业位置特征(产业位势),即产业是否处于产业链上游的低端位置或处于产业链下游的高端位置。三是产业个体的(物质、价值等)流特征,即产业是否为重要系统流传输或者转化的枢纽,其关联关系是否为流传输的关键通道等。四是产业个体的循环能力,即产业是否且多大程度上处于循环性产业链上以及产业能够形成循环产业链的能力和潜力等。
三 产业网络结构分析思路
产业关联关系结构是产业关联效应的基础。由于产业网络是产业关联系统的抽象描述,关联结构研究可以转化为产业网络的结构分析。从关联系统特征到网络特征分析视角的转换形成了产业网络结构的研究思路,其基本原理如图4-1所示,即从关联效应分析入手设置关联结构的标识(特征类型及内涵),基于产业网络应用图论或网络优化技术对产业关联结构特征对应的产业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探索功能效应内在的结构基础。
图4-1 产业网络结构分析思路
资料来源:作者研究得出。
产业网络结构特征分析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当以产业网络描述产业关联系统时,关联结构特征本质就表现为一个特定子网络,这个子网络决定着整体网络的某一特定功能(产业关联效应)。而关联结构研究和关联结构特征分析的中心就是在产业网络中搜索和提取出这个特殊的子网络并对其进行描述。第二,产业网络的关联结构特征分析的实质是产业节点的聚类分析,也即类搜索,是指将功能结构相关的网络节点归于特定的属类或者将满足某一属类性质的产业节点搜索和识别出来。这种聚类分析具有个体和整体两个层次。个体聚类分析是对产业节点个体及其“邻居性”连接关系特征的分析,是基于节点个体特征的差异以及节点相互之间连接关系的节点聚类。而整体聚类分析是对基于产业集合(子系统或子网络)局部特征的差异以及产业集合相互之间连接关系的特点而进行的一体化、综合性的系统(或网络)特征分析,是一种重点在于区分产业集合之间联系特征差异的节点聚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