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置光圈控制曝光与景深
光圈的结构
光圈是相机镜头内部的一个组件,它由许多片金属薄片组成,金属薄片可以活动,通过改变它的开启程度可以控制进入镜头光线的多少。
光圈开启越大,通过镜头到达相机感光元件的光线就越多;光圈开启越小,通过镜头到达相机感光元件的光线就越少。
高手点拨:虽然光圈数值是在相机上设置的,但其可调整的范围却是由镜头决定的,即镜头支持的最大及最小光圈,就是在相机上可以设置的上限和下限。镜头支持的光圈越大,则在同一时间内就可以吸收更多的光线,从而允许我们在更弱光的环境中进行拍摄——当然,光圈越大的镜头,其价格也越贵。
光圈是控制通光量的装置,光圈越大(F2.8)通光越多,光圈越小(F22),通光越少

尼康AF-S 24-70mm F2.8 G ED N

尼康AF-S 85mm F1.4 G IF N

尼康AF-S 28-300mm F3.5-5.6 G ED VR
在上面展示的3款镜头中,尼康AF-S 85mm F1.4 G IF N是定焦镜头,其最大光圈为F1.4;尼康AF-S 24-70mm F2.8 G ED N为恒定光圈的变焦镜头,无论使用哪一个焦距段进行拍摄,其最大光圈都只能够分别达到F2.8;尼康AF-S 28-300mm F3.5-5.6 G ED VR是浮动光圈的变焦镜头,当使用镜头的广角端(28mm)拍摄时,最大光圈可以达到F3.5,而当使用镜头的长焦端(300mm)拍摄时,其最大光圈只能够达到F5.6。
同样,上述3款镜头也均有最小光圈值,例如,尼康AF-S 24-70mm F2.8 G ED N的最小光圈为F22,尼康AF-S 28-300mm F3.5-5.6 G ED VR的最小光圈同样是一个浮动范围(F22~F38)。

从镜头的底部可以看到镜头内部的光圈金属薄片
操作方法
在选择光圈优先模式时,可以转动指令拨盘调整光圈值;在选择全手动模式时,可以按下(
)按钮并转动指令拨盘调整光圈值
光圈值的表现形式
光圈值用字母F或f表示,如F8、f8(或F/8、f/8)。常见的光圈值有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36等,光圈每递进一挡,光圈口径就不断缩小,通光量也逐挡减半。例如,F5.6光圈的进光量是F8的两倍。
当前我们所见到的光圈数值还包括F1.2、F2.2、F2.5、F6.3等,这些数值不包含在光圈正级数之内,这是因为各镜头厂商都在每级光圈之间插入了以1/2倍(F1.2、F1.8、F2.5、F3.5等)和1/3倍(F1.1、F1.2、F1.6、F1.8、F2.2、F2.5、F3.2、F3.5、F4.5、F5.0、F6.3、F7.1等)变化的副级数光圈,以更加精确地控制曝光程度,使画面的曝光更加准确。

光圈级数刻度图
不同光圈值下镜头通光口径的变化
光圈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摄影师都会选择比镜头最大光圈稍小1~2挡的中等光圈进行拍摄,因为大多数镜头在中等光圈下的成像质量是最优秀的,照片的色彩和层次都有更好的表现。例如,一支最大光圈为F2.8的镜头,其最佳成像质量光圈在F5.6至F8之间。另外,不能使用过小的光圈,因为过小的光圈会使光线在镜头中产生衍射效应,导致画面质量下降。
Q:什么是衍射效应?
A:衍射是指当光线穿过镜头光圈时所产生的传播方向弯曲的现象,光线通过的孔隙越小,光的波长越长,这种现象就越明显。因此,拍摄时将光圈收得越小,在被记录的光线中衍射光所占的比例就越大,画面的细节损失就越严重,画面就越不清楚。衍射效应对DX画幅数码相机和全画幅数码相机的影响程度稍有不同,通常Nikon D3400等DX画幅数码相机在光圈收小到F11时,就会发现衍射对画质产生了影响;而全画幅数码相机在光圈收小到F16时,才能够看到衍射对画质产生了影响。
光圈对曝光的影响
如前所述,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光圈增大一挡,则曝光量提高一倍,例如光圈从F4增大至F2.8,即可增加一倍的曝光量;反之,光圈减小一挡,则曝光量也随之降低一半。换言之,光圈开启越大,则通光量越多,所拍摄出来的照片也越明亮;光圈开启越小,则通光量越少,所拍摄出来的照片也越暗淡。
下面是一组在焦距为24mm、快门速度为1/13s、感光度为ISO2500的特定参数下,只改变光圈值拍摄的照片。

光圈:F10

光圈:F9

光圈:F8

光圈:F7.1

光圈:F6.3

光圈:F5.6

光圈:F5

光圈:F4.5

光圈:F4

光圈:F3.5

光圈:F3.2

光圈:F2.8
通过这一组照片可以看出,在其他曝光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光圈逐渐变大,由于进入镜头的光线不断增多,因此所拍摄出来的画面也逐渐变亮。
理解景深
简单来说,景深即指对焦位置前后的清晰范围。清晰范围越大,即表示景深越大;反之,清晰范围越小,即表示景深越小,画面的虚化效果就越好。
景深的大小与光圈、焦距及拍摄距离这3个要素密切相关。当拍摄者与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非常近,或者使用长焦距或大光圈拍摄时,都能得到很强烈的背景虚化效果;反之,当拍摄者与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较远,或者使用小光圈或较短焦距拍摄时,画面的虚化效果就会较差。
另外,被摄对象与背景之间的距离也是影响背景虚化的重要因素。例如,当被摄对象距离背景较近时,使用F1.4的大光圈也不能得到很好的背景虚化效果;但当被摄对象距离背景较远时,即使使用F8的光圈,也能获得较强烈的虚化效果。
Q:景深与对焦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A:景深是指照片中某个景物的清晰范围。即当摄影师将镜头对焦于景物中的某个点并拍摄后,在照片中与该点处于同一平面的景物都是清晰的,而位于该点前方和后方的景物则由于都没有对焦,因此都是模糊的。但由于人眼不能精确地辨别焦点前方和后方出现的轻微模糊,因此这部分图像看上去仍然是清晰的,这种清晰的景物会一直在照片中向前、向后延伸,直至景物看上去变得模糊而不可接受,而这个可接受的清晰范围,就是景深。
Q:什么是焦平面?
A:如前所述,当摄影师将镜头对焦于某个点拍摄时,在照片中与该点处于同一平面的景物都是清晰的,而位于该点前方和后方的景物则都是模糊的,这个平面就是成像焦平面。如果相机的位置不变,当被摄对象在可视区域内在焦平面上运动时,成像始终是清晰的;但如果其向前或向后移动,则由于脱离了成像焦平面,因此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模糊,模糊的程度与距焦平面的距离成正比。

对焦点在中间的财神爷玩偶上,但由于另外两个玩偶与其在同一个焦平面上,因此三个玩偶均是清晰的

对焦点仍然在中间的财神爷玩偶上,但由于另外两个玩偶与其不在同一个焦平面上,且拍摄时使用的光圈较大,因此另外两个玩偶均是模糊的
光圈对景深的影响
光圈是控制景深(背景虚化程度)的重要因素。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大,景深就越小;反之,光圈越小,景深就越大。在拍摄时想通过控制景深来使自己的作品更有艺术效果,就要合理使用大光圈和小光圈。
通过调整光圈数值的大小,即可拍摄不同的对象或表现不同的主题。例如,大光圈主要用于人像摄影、微距摄影,通过模糊背景来有效地突出主体;小光圈主要用于风景摄影、建筑摄影、纪实摄影等,大景深让画面中的所有景物都能清晰再现。
右侧是一组在焦距为105mm、快门速度为1/200s、感光度为ISO100的特定参数下,只改变光圈值拍摄的照片。

从示例图可以看出,当光圈从F1.4逐渐缩小到F22时,画面的景深逐渐变大,使用的光圈越小,画面背景处的玩偶就越清晰

从示例图可以看出,光圈越大,前、后景深越小;光圈越小,前、后景深越大,其中,后景深又是前景深的2倍
焦距对景深的影响
当其他条件相同时,焦距越长,则画面的景深越浅,即可以得到更明显的虚化效果;反之,焦距越短,则画面的景深越大,越容易呈现前后景都清晰的画面效果。
下面是一组在光圈为F2.8、快门速度为1/640s、感光度为ISO100的特定参数下,只改变镜头焦距拍摄的照片。

通过使用从广角到长焦的焦距拍摄的花卉对比可以看出,焦距越长,则主体越清晰,画面的景深越小
高手点拨:焦距越短,视角越广,其透视变形也越严重,而且越靠近画面边缘,变形就越严重,因此,在构图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尤其在拍摄人像时,要尽可能将肢体置于画面的中间位置,特别是人物的面部,以免发生变形而影响美观。另外,对于定焦镜头来说,我们只能通过前后的移动来改变相对的“焦距”,即画面的取景范围,拍摄者越靠近被摄对象,就相当于使用了更长的焦距,此时同样可以得到更小的景深。
拍摄距离对景深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机与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越近,则越容易得到浅景深的虚化效果;反之,如果相机与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较远,则不容易得到虚化效果。
这点在使用微距镜头拍摄时体现得更为明显,当离被摄体很近的时候,画面中的清晰范围就变得非常小。因此,在人像摄影中,为了获得较小的景深,经常采取靠近被摄者拍摄的方法。
下面为一组在其他拍摄参数都不变的情况下,只改变镜头与被摄对象之间距离时拍摄的照片。

镜头距离蜻蜓100cm

镜头距离蜻蜓80cm

镜头距离蜻蜓70cm

镜头距离蜻蜓40cm
通过左侧展示的一组照片可以看出,当镜头距离前景位置的蜻蜓越远时,其背景的模糊效果就越差;反之,镜头越靠近蜻蜓,则拍摄出来画面的背景虚化效果就越好。
背景与被摄对象的距离对景深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画面中的背景与被摄对象的距离越远,则越容易得到浅景深的虚化效果;反之,如果画面中的背景与被摄对象位于同一个焦平面上,或者非常靠近,则不容易得到虚化效果。

玩偶距离背景20cm

玩偶距离背景10cm

玩偶距离背景5cm

玩偶距离背景0cm
左图所示为在其他拍摄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只改变被摄对象距离背景的远近拍出的照片。
通过左侧展示的一组照片可以看出,在镜头位置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唐僧玩偶距离背景越来越近,画面背景的虚化效果也越来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