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荼演义前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2章 逼宫纳谏

后堂里,一个通体漆黑的家伙盘腿坐在地上。

“看来,司徒的政敌未除,却又多了一位对手喽?”

“当然。一介女流,能在江面上凭一己之力把我的人杀得死不见尸,不简单呐!”

“司徒莫非想教孤王去会会她?”

“阁下果然懂我。”雷昀笑道,“明日上朝,顾庸必然带着那女子一同觐见。你分出一丝魂魄,先瞧瞧这个女子是什么来路,再作打算。”

“恕孤王无心参与。这是司徒的私事,孤王不便插手。”

“噢?那……”雷昀故作无奈地说,“如果那女子也是足下的对手呢?”

黑衣人猛然睁开眼,渐渐蹙紧了眉头。

“好罢!”

“哈哈,与阁下合作就是痛快!有阁下相助,凌云何忧之有?”

雷昀大笑着离开了后堂。听到这笑声,黑衣人百感交集。他多想也像雷昀一样畅怀大笑。可是,由于自己出身于罪门,无论自己做了多少努力,依然没有办法获得令自己满足的影响力,即使凭自己的成绩为家族正名都是空谈。好在,他在追求正道之余也暗暗修炼了魔道。后来,他也确实凭魔道干出了一番事业。现在,为了成就霸业,他又来到凡间。斩草要除根,为了自己家族能够扬名立万,有些事不得不做绝。因此,一切反对自己的势力,都必须被清除!其中,就包括令他自己怀恨终生的异元神。尽管他知道自己做过不少错事,但是,为了自己的姓氏,为了自己的宗族,为了那个遒劲的“荼”字能够刻在每个人的心里,他宁愿在魔道上走到尽头。

颠簸坎坷,顾庸一行人终于来到了西明门,只见城门外好多官员模样的人都无精打采地躺在城墙边上,议论纷纷,好多人还频频哀叹。

“雷昀还是假以陛下的保佛令,禁止地方官入朝陈事。”阮藉叹道,”江南多雨,各地皆受洪涝之苦,陆陆续续好多官都是来了被拒,拒了就等,等不了几天便走了。我看这些人,恐怕也见不到陛下就会走的。”

“岂有此理!”

“女侠稍安勿躁。老师是朝中老臣,资深望重,谅他也不敢拦老师入朝。”

话音刚落,城门里阔步走出一个大官儿。他手执一把墨边兰花彩扇,脚踏金履,身穿青光翠袍,金丝扎袖,靛纹散肩,左配宝剑,右腰剔透玲珑白玉珮环,神采奕奕,八面威风。

大家见状,都赶紧冲上前,却教士兵拦下。

“司徒!江州绝收了呀!司徒!”

“司徒!徐州侨民聚众闹事,已经开了粮仓了,再不救济,恐怕……”

“司徒!益州有残敌来犯五个多月了!朝廷还迟迟没有派兵镇压!这……”

……

“好啦好啦……好了!”

雷昀淡然地摆着手,好不容易止住七嘴八舌的地方官们。

“本官岂不知尔等所奏之事?陛下新兴佛法,需禁城半年,再不出半月即可成礼。诸位不妨把奏折交给雷昀,雷昀自会呈上。”

官员们无奈,只得把奏折全交给雷昀。

“他也就象征性地收一收,回头全压在自己家里。”阮藉嗤之以鼻。顾庸忍无可忍,突然威声怒斥。

“雷昀!闹够了没!”

雷昀佯装惊讶地瞧瞧人群外面的顾庸,边收奏折边笑道:“太傅别来无恙啊?”

“托司徒褔,阳寿未减!”

“唉,怎么说话呢?太傅远道而来,不知是……”

“雷昀!老夫要入朝上奏,休得拦我!”

“哎哟,哪敢哪敢!太傅快快入城,快快入城!”雷昀说完,便示意小卒把人群劈散两边,让开大道。

“雷昀!算你识趣!”顾庸依然面不改色,带着阮藉和杜三娘压着货一道进城。

“唉?为什么他们就能进?我们也要进城面圣!”

“就凭人家是太傅!”雷昀高声喝到,“太傅所奏乃大,诸位所奏嘛,乃小。也不看看你们什么模样,还敢和太傅比肩?哈哈……”

杜三娘听到,知道这是雷昀在搞离间,便从腰间抽出软鞭,猛然抽将出去,把雷昀手里的奏折裹了回来。

“请太傅收好各位大人的奏折,待明日朝堂上再说其他。”杜三娘把奏折用鞭子捆扎好交给顾庸——一尺高的奏折啊!

雷昀怒道:“顾庸!你别不知好赖……”

“总之嘛,这奏折,谁送都一样,干嘛非得你雷昀送啊?”杜三娘故意变着语调儿气雷昀。

“你……”雷昀无话可说。他本想教小卒抢回来,可凭杜三娘的本事,她必然会大闹西明门。这教天子知道可不妙。

雷昀强忍着皱紧眉头说:“那就麻烦顾老太傅了!”

“诸位敢为民请命,老夫赞赏不已。”顾庸不理他,拱手说道,“诸位放心,纵使老夫抵上自己的命,也要教陛下逐字逐句一一阅览。若做不到,老夫即惹杀身之祸!诸位可安心返回了。”

“太傅言重了!我们相信太傅不负所言,就此别过,告辞!”一个官员拘礼告别后,便转身离开了。陆陆续续地,其他人也礼别了顾庸。

待人走尽后,雷昀冷笑说:“太傅真是操劳啊!”

“不及司徒!”顾庸冷冷地回了一句,便入城了。

“哼,”雷昀嘴角浮现一丝冷冷的笑意,“顾庸,看咱们谁斗得过谁!”

次日一早,低调的日头冲破山际,不曾迸出光芒便潜入云层,似乎预示着这一天的不寻常。

“听说顾庸已经进京了,不知道今天他会不会上朝……”

“哎呀,谁知道呢?凭司徒的手腕,恐怕……”

“唉,可惜五代元老啊……”

“好啦好啦,别再说啦,小心咱们也被惦记上……”

“呃,是啊是啊……”

百官议论纷纷地上了朝,雷昀自然听见了不少碎语。但是,他可没功夫和那些议论的家伙打交道,他在意的是怎么在朝廷上扳倒顾庸。

台城坐镇建康,覆压数里,虽不及阿房、未央那般繁华,却独具特色,在江南温婉的意境中炸现出一派威严。半个天下已然归属于饱含诗情画意的江东。

天子一身缁袍,严肃地走到殿中站定,额前的旒珠轻轻地跳动着。

“众爱卿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臣有奏!”

雷昀总是第一个请奏的人,没人敢和他抢。

天子坐稳龙椅,问道:“司徒欲奏何事?”

“臣欲斗胆试问陛下与殿上诸位大人一事。今日天气如何?”

大家都知道这是问天子的话,因此无人愿答。

“七月梅雨,时阴时雨,难见日月。”天子拄着头说。

“陛下圣明。然陛下乃天下至尊,贵与日同,可甘愿在这阴雨沉绵中屈避?莫非陛下不愿再看看长安的日头?”

“朕……”天子稍稍皱眉,“哎呀!雷爱卿有话直说,别卖关子了!”

“臣遵旨。”雷昀嘴角浮出浅浅笑意,“臣尝思元帝明帝故事。时元帝南渡,明帝年幼,二圣曾论长安与日孰近。于私,明帝言长安近,以远道来客之乡有长安而无日;于公,却言日近,以抬头见日而不见长安。臣私以为明帝年少,却有克复中原之雄心壮志,奇哉圣哉!今我大晋国虽暂居江南,亦不乏王师。况淝水一战,重挫苻坚。距战已过三年,北国大乱,机不可失。此诚大好时机,北定中原。臣请陛下定北伐之事,以恢宏王业,还于旧都,则陛下圣名,可永载史册而为人称道。”

群臣瞬间炸了锅,议论纷纷。天子也没想到雷昀会上奏这件事,正愁怎么答复。

“司徒所言差矣!”

群臣中有一人站出来高声驳斥,众人看去,原来是年方十五便荣登司空的阮藉。

“克复中原事不小,岂一朝一夕可定?雄心虽可赞,可淝水之战后,我们不是没有过北伐。谢安将军挥师北上收复洛阳、邺城岂非战果?然后又怎样?我晋国内部不稳,北疆反复,黄河以南不过一年便拱手让人!臣以为北伐固然不错,当务之急却非北伐,而是对内休养生息,对外则纵横捭阖,待日后再作打算。”

“司空所言虽也有理。不过,大好时机若就此错过岂不可惜?昔日,武兴王上奏蜀后主曰:‘今南方以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今我大晋上下一心,民殷国富,兵强马壮,内无祸斗。况前有祖逖、庾亮,后有殷浩、桓温。蜀汉之疲弊、昏黯、腐败、无道,何有于我哉?若再错失良机,岂不为后世耻笑?”

“且问司徒,何来上下一心?民殷国富?益州成汉,余党未除;江、交二州,颗粒无收;北归侨民,尚未安顿;慕容、姚苌,戮力抗我。司徒莫盲目自大而不顾全国大势。若贸然动兵,罔顾顺势,穷兵黩武,不思厚民,则祸不远矣!”

“花言巧语!凌云岂不知城垣虽固尚有砾隙?而司空所言皆砾隙耳,何足挂虑?”

“小病?启禀陛下,适逢大涝,数郡颗粒无收!国库所充,乃各州从仓廪中取粮上贡,此乃小病耶?”

天子惊讶道:“哦?何以知之?”

“太傅知之,正于殿外请见。”

“什么?太傅?顾庸先生回来了?”

“正是。”

“坏了坏了!顾庸!你害煞朕也!瓦官寺新成,当保佛护国半载,教你顾庸一人破了!把顾庸拖走!斩!”

“陛下!不可!”雷昀当即跪下来求道,“太傅入朝觐见本怀朝圣之心,必有要事相奏,况太傅曾仕五朝,不可轻动,恐违大义。不如召其觐见,听其言语,善则取之,不善再作责罚。”

一旁的阮藉也跟着雷昀一起跪下,却教雷昀的话唬蒙了。雷昀和顾庸是政敌,怎么可能帮顾庸说话?

“好罢!宣顾太傅入朝。”

顾庸抖擞地步入建康宫,在百官的惊叹声中,向天子行了跪拜之礼。

“太傅先生,城禁未除,先生怎能妄自闯入?岂不知……唉,也难为先生一片诚心,有何事要奏,快快讲来。”

“臣遵旨。”顾庸站起来,眼睛盯着天子道,“臣任幽州刺史已有三年,亲眼目睹了民间的许多事情。今天老夫奏的不是奏折,而是一车货,望陛下准许力士抬至殿上。”

“准奏!”

“宣力士抬货入朝。”

扮作男装的杜三娘听到,便把车推进了殿上。众人看她这么瘦弱还能驾驭推车,都惊讶不已。

“陛下可记得这些东西?”顾庸说罢,拉开车帘子,堆叠的箱子露了出来。

“啥?爱卿说笑了,朕又不能透视,怎知其中物件?”

“请为陛下展示。”顾庸说完,便亲手打开一只箱子。里面居然露出一颗一尺圆的夜明珠,在阴沉沉的天气下仿佛一盏绿色的油灯。

天子瞧见,惊讶得结结巴巴地说:“先生,这……这这哪儿来的宝贝?”

“陛下可记得石崇王恺斗富?此珠便是石崇的家宝。石崇曾在徐州任刺史,及服诛,家产尽抄以充国库。臣知幽州,寄于徐州,偶得徐州刺史所缴石崇余财,便纳了些,前来进献。”

“先生……这是何意?”

“当年石崇任官,足迹遍踏江南,搜民脂,刮民膏,富了他石崇一家,亏了江南千万百姓。今日,大晋国在江南打下稳定根基,却不思养民以兴国,却耽于无度北顾,愚哉!陛下还兴办佛法,以保佛之名据忠臣入朝觐见。陛下不知,东城门外,百姓苛捐杂税无以为计,前来为民请命的官员塞道相拥。穷民以殷官!穷民以殷兵!穷民以殷佛!却无半点厚民之举!某些人还关起城门在这里大谈形势,跃跃北伐,愚蠢至极!臣望陛下看着这些赃物,细细思虑,斟酌损益,搁兵议而兴民议。以减税减徭治国。”

“看来顾老太傅是老糊涂了!”雷昀冷笑着说,“启奏陛下,臣本以为顾庸有要事启奏,故为其说话。现在来看,顾庸一不以朝廷禁令为重,破保佛之令,二来妄评国势,三来越职言事,以刺史之位妄议朝堂。臣以为顾庸有此三罪,足以治死罪!谅其年事已高,大可免死而流放交、宁等地。”

天子本来就对顾庸不顾保佛禁令闯进来而闷闷不乐,再加上雷昀煽风点火,当即大怒道:“顾庸!朕念你是老臣,不愿与你计较什么。且自思己罪,自罢官职罢!”

“陛下若不信,可看这些奏折!”顾庸从车上拽下一个大布兜摔开,奏折撒了一地,“老臣别无二心,唯为民请命。是陛下受人误导,堕入邪佛。陛下才是真的糊涂了!”

“顾庸!你……”天子气得从椅子上站起来,颤抖地指着顾庸。顾庸也毫不示弱,怒目圆睁,死死地盯着天子。

“陛下息怒。”阮藉赶紧拘礼道,“太傅之言,也是好意……”

“好意?阮藉!反了你了!你们师徒都不是好东西!来人!把反臣顾庸、阮藉推出去问斩!不必候至午时三刻,当即行刑!”

“陛下不可!”

忽然,除了雷昀,百官齐刷刷地跪下,俯首高呼,把天子和雷昀吓得不轻。

雷昀没有想到,顾庸已经被自己排挤出朝廷这么多年,在朝廷里居然还有这么稳定的根基。

雷昀忽然有点胆怯了,他怕顾庸打乱自己的计划,他怕哪一天顾庸把他给斗倒。当然,最受打击的,是天子。

“好哇,好哇!逼宫?信不信朕把你们都砍喽!”

太保步伦跪奏道:“陛下!臣等在陛下降诏保佛时便反对。陛下不听臣等忠言,不想今日要以此对老太傅下手,臣等……不得不冒死力谏!”

刘裕也正色说道:“顾老太傅历仕五帝,忠于职守,不愧为先达,乃我辈典范。陛下若杀太傅先生,便是杀我满堂文武忠义之心!为官若无忠义之心,不如就醢之糜。若陛下执意降罪,臣请就刃,与太傅同死。望陛下三思!”

……

“你们……你们……雷昀!”

“臣在!”

“传朕旨意!杀!”

“陛下……”

“杀!!”

“慢!”

一声清脆的女声响彻重霄。众人惊讶之余,才发现大殿之上,只有三个人站着——雷昀、顾庸和杜三娘。

“诛贤阻忠,陛下枉为人君!”杜三娘把头巾和衣衫撕去,露出自己的本来装束。

天子疑惑道:“哪来的女子?”

“陛下!你真是败坏了宣王的伟业!”

“留这婆娘做甚!斩!斩!”

“杜三娘,你……咳咳……”顾庸忽然感到心头不顺,咳喘不已。

“陛下不懂事!老娘要管一管了!”杜三娘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块金牌,吓得天子目瞪口呆。百官瞧见金牌,也惊讶不已。

“止……止御符!”雷昀吓退一步,“你……你怎么会有这东西?”

“杜三娘令陛下收回拙令!若陛下不从,杜三娘便活吞了此牌!教天下人看看,大晋国还有没有半点儿治国之能!”

“别……别……”天子瘫坐回龙椅上,“众……众卿平身……朕……收回成命,愿与众卿共商国是……”

“陛下圣明!”

话音刚落,天上便炸响一声惊雷。

“今日天气不好,陛下又劳累,臣提议改日再议罢。”阮藉知趣儿地给天子解围。

“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