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肌损伤修复与微观化研究探索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人体骨骼肌损伤修复的结构基础

骨骼肌的源头被认为是中胚层的细胞群,中胚层“侧板”的细胞随着生长向四肢迁移,之后增生融合形成很长的肌纤维。胎儿期肌纤维不断增加,其数量被认为是在这一时期决定的,也就是说,出生之后肌纤维会变粗但数目不会继续增加。20~30岁骨骼肌的尺寸会增加至最大,约30岁开始,骨骼肌纤维逐渐变细,40~50岁后骨骼肌纤维在变细的同时其数目也会逐渐变小。

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多数附着于骨骼上,在人体内分布极为广泛,总数有600余块,约占体重的40%。每块骨骼肌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位置和辅助装置,执行一定的功能,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并接受神经的支配,所以每块骨骼肌均可视为一个独立的器官。

一、骨骼肌的分类

骨骼肌的形态多种多样,按其形态可分为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4种类型。

(一)长肌

长肌的肌束通常与肌肉的长轴平行,收缩时肌肉明显缩短,可引起大幅度的运动,多见于四肢,如肱二头肌。

长肌又可根据起端头数的多少分为二头肌(如肱二头肌、股二头肌)、三头肌(如肱三头肌、小腿三头肌)或四头肌(如股四头肌);根据肌腹的数目可分为二腹肌(如肩胛舌骨肌)或多腹肌(如腹直肌)。另外,根据肌束的方向与肌长轴的关系可分为与肌束平行排列的梭形肌(如缝匠肌)或菱形肌(如菱形肌);半羽状排列的半羽肌,如半膜肌、指伸肌;羽状排列的羽肌如股直肌;多羽状排列的多羽肌,如三角肌;放射状排列的如斜方肌等。

(二)短肌

短肌小而短,具有明显的节段性,收缩幅度较小,多见于躯干深层(如横突间肌、肋间内/外肌)。

(三)扁肌

扁肌又称阔肌,形宽扁呈薄片状,多见于躯干浅层,胸腹壁,如背阔肌,除具有运动功能外还兼有保护内脏的功能。

(四)轮匝肌

轮匝肌主要由环形的肌纤维构成,位于人体孔裂的周围,如眼、口轮匝肌,收缩时可以关闭孔裂。

眼轮匝肌:眼裂周围,分为眶部、睑部和泪囊部。睑部纤维收缩可眨眼,与眶部纤维共同收缩使眼裂闭合;泪囊部纤维可扩大泪囊,使囊内产生负压,利于眼泪引流。

口轮匝肌:收缩时闭口,并使上、下唇与牙紧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