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者不自废,吉凶就是一步之遥
曾有人问过我:“贾大夫,你能不能预测一下,我会不会猝死?什么时候猝死?”每次我都斩钉截铁地回答:“不能!我不是神仙,预测不了。但我能判断一个人属不属于猝死的高危人群。”
如果一个人属于高危人群,猝死的发生率自然就高。哪些人是猝死的高危人群呢?
·50~70岁的中老年人
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们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情况也会渐趋一致,将面临或经历冠心病发病的高峰期。整体而言,中老年人的发病率高于年轻人,年轻人高于未成年人。实际上,根据我这么多年的经验,猝死发生率最高也是我见过最多的,是50~70岁的中老年人,其次是40~50岁的人,之后才是40岁以下和70岁以上的人。
·家族慢性病史人群
父母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家庭,子女得这些病的概率就高;反之,父母没有这些病,子女得这些病的概率就低。以冠心病为例,冠心病不是遗传性疾病,但有遗传倾向。与其说冠心病有家族性遗传倾向,不如说是冠心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在起作用,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肥胖症等。
另外,更多原因可能是,一个家庭的成员由于长期在一起共同生活,有相同或相近的生活习惯,甚至连为人处世的性格和行为都很接近,从而成了危险因素。
美国曾是冠心病高发国家之一,如果按一般遗传或家族的概念来理解,他们的“冠心病家族”肯定比我国多出许多,他们的后代发病率也应该有越来越多的趋势。但事实上,近些年,美国的冠心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这与美国越来越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
·A型性格的人
A型性格的人固执、急躁,办事较真,人际关系紧张,常有时间紧迫感。A型性格的人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语速快、走路快、固执急躁、争强好胜、独断专行、锋芒毕露、容易冲动、点火就着、办事果断迅速,这种人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含量较高,容易发生高血压、冠心病等;另一种类型的人比较内向,虽然也很急躁、易激动,但往往压抑自己,即使内心不满,也不表现出来,常有无法表现的愤怒和被压抑的心情。后者血液中的肾上腺素的含量较前者更高,比前者更容易患高血压、冠心病等,病情发展也更快。
每次我遇到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或猝死的患者,往往都会问其家属:“他平常脾气怎么样?”得到的回答多数是“他脾气可不好了”“脾气特别大”或“脾气特别坏”。A型性格的人,血管中的胆固醇水平一般较高,凝血时间也缩短,血液中的红细胞流动缓慢。A型性格既是引起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有时又是直接导致一些凶险急症突然发生的诱发因素。比如,一个人因为与人发生争执,大怒,从而诱发了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血压激增、脑出血、猝死等。所以,要学会控制情绪,避免悲剧的发生。
·隐匿型冠心病患者
有些人“貌似健康”,而实际上很可能有潜在的或未被发现的疾病,如心脏病。这样的患者,我们几乎每天都能遇到,尤其是相对年轻的患者,比如40多岁或50多岁,甚至是20多岁、30多岁的人,都可能出现。
到了现场以后,患者的心跳、呼吸通常已经停止,我们一边抢救一边向周围的人追问患者的病史:“他刚才怎么不好?”一般只要患者身边有人,他们都能说清。我们继续问:“他以前有过什么病?”经常听到很多人会回答:“他以前什么病也没有,身体特棒。”
没病还会死?身体特棒还会死?这么说是不准确的,不能说没病,也别说特棒,应该说“不知道有什么病”“没发现有什么病”或“没诊断过有什么病”,这样就客观了。当然,我们作为医生不可能要求人家必须这样说。
再有,在冠心病的分型中,有一种叫“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冠心病”,也可以叫“隐匿型冠心病”或“无症状型冠心病”。顾名思义,就是患者已经得了冠心病,但是没有症状,也就是患者自我感觉不出来,所以就认为自己没有冠心病,而事实上,他已经得了冠心病,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别人也就认为他没有病了。
美国的一个统计结果显示,在所有的冠心病患者当中,25%的人首发表现就是猝死。冠心病的首发表现,也就是最早出现的、最多见的症状是胸闷、憋气,也有患者第一次发病就出现胸痛、心慌、呼吸困难、意识不清、休克等症状,但最多见的还是胸闷、憋气,而还有25%的人从来没出现过这些症状,就出现了猝死。
·更年期女性
一般男性的猝死率远远高于女性。有人统计,男女两性猝死发生的比例为4∶1,也有资料显示,甚至高达7∶1。这可能与男性较多地承受家庭与社会压力,以及男性多有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所以,男性更要注意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离猝死远一点儿。值得注意的是,女性绝经期前发病率低于男性,而绝经期后发病率逐渐升高,与男性接近,这与体内的性激素水平有关。当然,女性同样应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否则同样可怕,20多岁的女孩儿照样发生猝死,而步入更年期的女性不加注意,则更加可怕。
·特殊职业人群
多见于生活方式不健康、作息不规律、过度劳累、心理压力过大的一些职业,其中,发病率较高的人群是知识分子、白领、演艺界人士、运动员、企业家、警察、出租车司机、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等。
上边提到的这些人虽然是猝死的高危人群,但高危人群不等于一定会猝死。“万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远离猝死,除了要警惕危险因素外,调整好生活方式同样重要。另外,这些高危人群尤其应该掌握点急救知识。
@急救医生贾大成暖心提醒
谨防以下猝死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