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平生性野多违俗:何谓天下第一等事(1)
你是不是哑巴
前面铺垫了这么多,终于要开始重头戏:我们的主角王阳明,在汲取了祖辈优秀的基因之后,于公元1472年,明宪宗成化八年,降生在了浙江余姚。
大凡圣人,出生多不平凡,王阳明自然也不例外。相传王华的老婆怀上王阳明,历经14个月才分娩,这等气魄,天下少有。重要人物登场,总是要迟一些。我们如今看来,自然只是觉得神奇,但在当时,却急坏了王华,以至于他差点就让妻子做了剖腹产。
据说,王阳明出生之时也分外传奇。那天,他祖母岑氏在床上午睡,梦见自家房顶上彩旗飘飘,仙云渺渺,一个白胡子仙人立于云端,将怀里的一个婴儿往她怀里一塞,说:“贵人就赐给你家了。”话音未落,仙人驾云远去,仙音祥云也随即散尽。
岑氏于梦中醒来,便听见了王阳明的第一声啼哭。
祖母把梦中一事跟大家一说,众人惊呼不得了,得请家族里最老的音乐家,也就是这娃的爷爷王天叙出来。
王天叙此时已是老头,不复当年潇洒。他拄着拐棍从里屋出来,靠在太师椅上思量了片刻,对众人说:“既然孩子是云上的神仙送来的,那就叫他王云吧!”
于是乎,王阳明小朋友便得了个王云的名字,在家族众人溢满了殷切希望的目光中慢慢长大。一岁,两岁,三岁,四岁……然后大家终于发现不对劲。这孩子居然长到五岁,还没有开口说过一句话。
该不会是个哑巴吧!家族成员召开了一次又一次会议,探讨王阳明小朋友为何会辜负大家的期盼这么多年来沉住气一声未吭。最后,王华只得得出一个痛彻心扉的结论:自己对不起列祖列宗,生出来的这娃是个残次品,不仅没有遗传到王家的优良基因,就连正常人的基本功能都发挥不了。
他们因为急躁,忘记了一个古人特意为了安慰他们而发明的词:贵人语迟。
一天,老音乐家王天叙坐在椅子上,拉着王阳明的手说:“云儿啊,你为何这般不争气,你倒是说句话啊!”
这时,一个衣衫褴褛的道士姗姗而来,他看了看王阳明,惊道:“哎呀,老太爷,我看这个孩子骨骼清奇,必定是非比寻常之人啊!”王天叙闷闷答道:“是啊,非比寻常,别的孩子到这个年龄都会唱儿歌了,我这孙子却连爷爷也不会喊。你这个道士要是想混点吃喝,里面去便是了,用不着说这些溜须拍马的话来哄我开心。”道士一听,便拱手答道:“我虽然好几天没吃饭了,但却并不是乞丐,你这招临时工吗?”
王天叙摆摆手:“你进去吧,随便在院子里打打杂,差不多了去厨房吃顿饱饭便是了。”道士也不客气,只是一只脚跨进院门时,回头说了一句:“老太爷,这取名需谨慎,切勿道破天机啊!”
王天叙一开始满不在意地点点头,可不一会儿,他心念一动:“不对啊,这道士好端端的为什么要说这话?取名?王……云,对啊,这孩子本就是云上仙人所赠,如今名里道破了天机!再者‘云’本来就有说话的意思,这名字的言外之意不是要孩子把天机给说出来吗?这神仙如何还敢让他说话!”想通了这一点之后,老爷子也不敢含糊,当下便召开了家庭紧急会议,最后经一家人商量决定,把这孩子的名字改为了很符合当时潮流风尚的王守仁。
说来也真是离奇,改名没几天,王阳明小朋友便真能开口说话了。而且直接跳过了牙牙学语的阶段,进入了滔滔不绝甚至能背诵诗词的境界。这可把王家上下高兴坏了,当天便宴请四方,排场搞得跟给王阳明娶媳妇一样。
王阳明开口说话,不仅使王家老少终于得以安心,他自己,也因此开始了快乐的童年。
也许别的孩子在六七岁的童年时期喜欢偷瓜摸鱼下河洗澡上房揭瓦,顽皮得管制不住,但相对而言,王阳明还是比较乖的,毕竟出身于书香门第,野性总是少一些。那个时期的王阳明最喜爱的是象棋,甚至对象棋有着近乎疯狂的痴迷,只要有人和他下棋,他便能不吃不喝,也不顾天色早晚,一心沉迷于与对方的博弈之中。这种执著在我们现在看来无疑是成功者所必须具备的品性,但当时正是王华督促王阳明念书的时候,好的学识根基得从娃娃抓起,而玩物肯定丧志。眼看着王阳明因为象棋多次耽误功课,王华三番五次呵斥,王阳明却毫无收敛之意,最后王华一怒之下,便将他的象棋抛入了河里。
王阳明非常伤心,写下一诗:
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象入三川逐浪游。
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起卧龙愁。
小小年纪,其才情由此诗便可窥见一斑。
金山轮回
1481年,寒窗十年的王华如先前那个道人梦中的那般,考中了状元,要去京师上班。王华很担心自己去了外地之后,家里会疏忽对儿子的管教与督促。孩子十来岁正是念书的黄金时期,不抓紧的话,日后恐怕难有什么大作为。
于是次年,老一辈音乐家王天叙带着11岁的王阳明进京。说起来,小王阳明第一次出远门,就是去京城。
赴京路途遥远,爷孙俩在路过金山寺的时候,王天叙刚好遇到几个故人旧友。几个人在路边闲聊了几句,便相邀去金山寺里游玩一番。当时山色美景,醉人心脾,这些文人墨客相聚一起,不免要作诗。但这作诗不能随便,得符合心境与当时周边的美景啊,于是大家就坐在石凳上或低头蹙眉构思或四处张望以寻灵感。
就在众人都便秘一般憋不出半句诗词时,坐在一边的王阳明同学举手说道:“我有了,我有了。”
大家一看王阳明不过是十岁左右小孩童,便笑道:“你作出甚诗?念出来听听。”
王阳明也不客气,张口就来:
金山一点大如拳,
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
玉箫吹彻洞龙眠。
“哎呀哎呀!不得了,真是不得了!”王天叙的那些朋友听到这诗只能不停地惊叹,这诗虽比不得李白杜甫等人那些流传千古的诗作,但至少也是契合情景的佳作。一大帮老书生作不出来的诗,被一个半大小孩给随口吟了出来,这让他们无法接受。
“打死都不信!”这是他们一致的想法,“肯定是王天叙事先作好让孙子背熟以向众人炫耀自家出了神童。”
其实王天叙也是震惊人群中的一员,此时听到朋友质疑孙子有代笔之嫌,便提出大伙儿可以现场出题考验一下自己的孙子。一番争论后,众人决定让王阳明以景点“蔽月山房”为题再作诗一首。王阳明听了题目,也不惧怕,更不谦虚,思索片刻,又随口吟了出来:
山近月远觉月小,
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
当见山高月更阔。
这是一首充满了哲理意味的诗作,意思大概是说,现在望过去,山把月亮给遮挡了,我们就会觉得山是比月亮大的,但如果人的眼界足够广阔,像天那般,就会得出另外一个结论,即月亮要大于山。十几岁的孩子作出此等哲理诗,顿时让众人没了为自己的无能开脱的说辞,只有不住地赞叹江山代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其实在古代,神童比比皆是,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方仲永,小时虽了了,大了却未必佳。这便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天赋不能决定命运。有名言为证——成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天才。由此可见,后期环境的正面影响与自身的努力才是成就未来的关键。
而我们的小神童王阳明,小时了了,大时更不得了,成了圣贤,他死后,便彻底成了传奇。这样近乎完美的人,实在令人羡慕。
据王阳明的后人记载,王阳明与金山寺有过两面之缘。此次是为一面,而另一面则是多年之后,王阳明已做了兵部尚书。
身为朝廷命官的王阳明偶得机会,重游金山寺。时隔多年,这金山寺早已不是他幼时所见的样子。经过重修的金山寺更为高大堂皇,但不知为何,走在檀香味浓重的阴凉走廊之上,王阳明却觉得这里似曾相识,好像什么时候来过一般。要知道即使是第一次来,他也没有进入这寺庙内部。
当他随招待自己的小沙弥经过一间门上落满灰尘并贴了封条的禅房时,王阳明突然觉得脑袋一阵剧痛。他停了下来,诧异地看着这个房间,向沙弥要求进去一看究竟。小沙弥无奈说道:“这金山寺大大小小的禅房,大人您都可以进去,唯独这间不行,因为这里是50年前,金山寺里的一位得道高僧圆寂的地方,真身还留存于房中。”
王阳明总觉得自己跟这间禅房有莫大关联,于是便苦苦哀求这位小沙弥。而迫于王阳明的权势地位,小沙弥最后只得为他打开了房门。王阳明颤巍巍走进去一看,非常震惊。那高僧的尸首并未腐烂,就端坐在蒲团之上。而高僧的容颜,竟然像极了自己。禅房的墙上还留有一首高僧写的诗:
五十年后王阳明,
开门犹是闭门人。
精灵闭后还归复,
始信禅门不坏身。
王阳明这才明白,这位圆寂的高僧便是自己的前世。他恭敬地朝着高僧的尸身拜了拜,然后闭眼体味着神妙的宿命牵绊之感。
说实话,这个故事也许是王阳明的后人用来美化他的载体。但世界玄妙之处众多,人的思维只存在于今时。相信大家都有过一种奇怪的感受,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隐约觉得自己以前便来过;做一件事情,脑子里也会有一种感觉,仿佛这件事以前就做过,但怎么做的却模糊了,直到你把事情做到下一步,脑子里马上会清晰起来,曾经就是这么做的。这种感受究竟源于何处,没人解释得清。
生命之奥妙,世界之真相,怕是我们要用一辈子去探寻。
爷爷忽悠孙子
京城的日子比老家更为安逸,也更为热闹。
13岁的王阳明已在私塾念书。一天放学,他与几个同学上街玩,路过一个算命摊,被一个老头叫住。王阳明的同学思想觉悟都非常高,知道算命的是骗子,赶紧催王阳明走。这时候老头一看不妙,只得高喊道:“不要钱,我算命不要钱啊!”
一听这话,王阳明的同学走得更快了,心想这不要钱的买卖谁会做啊,此人必是骗子无疑!
老头都要哭出来了,赶紧追上去,心想算命的真是苦啊,白算都没人信。好在这时候王阳明停了下来,因为他觉得自己与卜卦算命颇有渊源,不仅他祖上有过一些靠此为生的先人,更重要的是,他五岁那年也是靠一个道长点破,改名后才能说话的。所以虽然大部分算命者都是骗子,但也有高人混迹其中,这个人为自己算命的欲望这么强烈,不如就满足他的要求,反正到时候他真要讹钱也不怕,因为自己身上一个铜板也没有。
老头气喘吁吁地追上来,话也说不利索:“你……你……你不是凡人啊!”
“果然是骗子惯用的开场白啊!”听老头这么说,同学又想拉王阳明走。
老头赶紧说道:“等等,等等,我也不跟你废话了,只说一句——当你的胡子长到衣领时,你就入了圣境;胡子长到心窝时,你就结了圣胎;胡子长到肚脐时,你就大结圣果、功德圆满了。”
说完这句莫名其妙的话,也不等王阳明他们作何反应,老头先一步飘走了。
此时王阳明也没了玩耍的兴致,一直在思考这句话的含义。因为越是不好懂、看上去莫名其妙的话,是真理的可能性也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