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末帝,讳从珂,本姓王氏,镇州人也。母宣宪皇后魏氏,以光启元年岁在乙巳正月二十三日,生帝于平山。景福中,明宗为武皇骑将,略地至平山,遇魏氏,掳之,帝时年十余岁,明宗养为己子。小字二十三。帝幼谨重寡言,及壮,长七尺余,方颐大体,材貌雄伟,以骁果称,明宗甚爱之。在太原,尝与石敬瑭因击球同入于赵襄子之庙,见其塑像,屹然起立,帝秘之,私心自负。及从明宗征讨,以力战知名,庄宗尝曰:“阿三不惟与我同齿,敢战亦相类。”庄宗与梁军战于胡柳陂,两军俱挠,帝卫庄宗夺土山,摧骁阵,其军复振。时明宗先渡河,庄宗不悦,谓明宗曰:“公当为吾死,渡河安往?”明宗待罪,庄宗以帝从战有功,由是解愠。
天祐十八年,庄宗营于河上,议讨镇州。留守符存审在德胜寨未行,梁人谓庄宗已北,乃悉众攻德胜,庄宗命明宗、存审为两翼以抗之,自以中军前进。梁军退却,帝以十数骑杂梁军而退,至垒门大呼,斩首数级,斧其望橹而还。庄宗大噱曰:“壮哉,阿三!”赐酒一器。
同光元年四月,从明宗袭破郓州。九月,庄宗败梁将王彦章于中都,急趋汴州。明宗将前军,帝率劲骑以从,昼夜兼行,率先下汴城。庄宗劳明宗曰:“复唐社稷,卿父子之功也。”
二年,以帝为卫州刺史。时有王安节者,昭宗朝相杜让能之宅吏也。安节少善贾,得相术于奇士,因事见帝于私邸,退谓人曰:“真北方天王相也,位当为天子,终则我莫知也。”
三年,明宗奉诏北御契丹,以家在太原,表帝为北京内衙指挥使;庄宗不悦,以帝为突骑都指挥使,遣戍石门。
四年,魏州军乱,明宗赴洛,时帝在横水,率部下军士由曲阳、孟县趋常山,与王建立会,倍道兼行,渡河而南,由是明宗军声大振。
天成初,以帝为河中节度使。明年二月,加检校太保、同平章事。十一月,加检校太傅。长兴元年,加检校太尉。先是,帝兴枢密使安重诲在常山,因杯盘失意,帝以拳击重诲脑,中其栉,走而获免。帝虽悔谢,然重诲终衔之。及帝镇河中,重诲知其出入不时,因矫宣中旨,令牙将杨彦温遇出郭则闭门勿纳。是岁四月五日,帝阅马于黄龙庄,彦温闭城拒帝,帝闻难遽还,遣问其故,彦温曰:
“但请相公入朝,此城不可入也。”帝止虞乡以闻,明宗诏帝归阙。遣药彦稠将兵讨彦温,令生致之,面要鞫问。十一月收城,彦温已死,明宗以彦稠不能生致彦温,甚怒之。后数日,安重诲以帝失守,讽宰相论奏行法,明宗不悦。重诲又自论奏,明宗曰:“朕为小将校时,家徒衣食不足,赖此儿荷石灰、收马粪存养,以至今贵为天子,而不能庇一儿!卿欲行朝典,朕未晓其意,卿等可速退,从他私第闲坐。”遂诏归清化里第,不预朝请。帝尚惧重诲多方危陷,但日讽佛书阴祷而已。
二年,安重诲得罪,帝即授左卫大将军。未几,复检校太傅、同平章事、行京兆尹,充西京留守。三年,进位太尉,移凤翔节度使。四年五月,封潞王。
闵帝即位,加兼侍中。既而帝子重吉出刺亳州,女尼入宫,帝方忧不测。应顺元年二月,移帝镇太原,是时不降制书,唯以宣授而已。帝闻之,召宾佐将吏以谋之,皆曰:“主上年幼,未亲庶事,军国大政悉委朱宏昭等,王必无保全之理。”判官马裔孙曰:“君命召,不俟驾行焉。诸君凶言,非令图也。”是夜,帝令李专美草檄求援诸道,欲诛君侧之罪。朝廷命王思同率师来讨。三月十五日,外兵大集。《九国志·李彦琦传》:潞王守岐下,诸道将急攻其垒,彦琦时在围中,罄家财以给军用。)十六日,大将督众攻城,帝登城垂泣,谕于外曰:“我年未二十从先帝征伐,出生入死,金疮满身,树立得社稷,军士从我登阵者多矣。
今朝廷信任贼臣,残害骨肉,且我有何罪!”因恸哭,闻者哀之。时羽林都指挥使杨思权谓众曰:“大相公,吾主也。”遂引军自西门入,严卫都指挥使尹晖亦引军自东门而入,外军悉溃。十七日,率居民家财以赏军士。是日,帝整众而东。
二十日,次长安,副留守刘遂雍以城降,率京兆居民家财犒军。二十三日,次灵口,诛王思同。二十四日,次华州,收药彦稠系狱。二十五日,次阌乡,王仲皋父子迎谒,命诛之。二十六日,次灵宝,河中节度使安彦威来降,待罪,宥之,遣归镇。陕州节度使康思立奉迎。二十七日,次陕州,下令告谕京城。二十八日,康义诚军前兵士相继来降,义诚诣军门请罪,帝宥之。驾下诸军毕至,诛宣徽南院使孟汉琼于路左。是夜,闵帝与帐下亲骑百余出元武门而去。
夏四月壬申,帝至蒋桥,文武百官立班奉迎,教旨以未拜梓宫,未可相见,俟会于至德宫,时六军勋臣及节将内职已累表劝进。是日,帝入谒太后、太妃,至西宫,伏梓宫恸哭,宰相与百僚班见致拜,帝答拜。冯道等上笺劝进,帝立谓群臣曰:“予之此行,事非获已,当俟主上归阙,园陵礼终,退守藩服。诸公言遽及此,信无谓也。”卫州刺史王宏贽奏,闵帝以前月二十九日至州。癸酉,皇太后下令降闵帝为鄂王。又,太后令曰:“先皇帝诞膺天眷,光绍帝图,明诚动于三灵,德泽被于四海,方期偃革,遽叹遗弓。自少主之承祧,为奸臣之擅命,离间骨肉,猜忌磐维,既辄易于藩垣,复骤兴于兵甲。遂致轻离社稷,大挠军民,万世鸿基,将坠于地。皇长子潞王从珂,位居冢嗣,德茂冲年,乃武乃文,惟忠惟孝。前朝廓清多难,有战伐之大功;缵绍丕图,有夹辅之盛业。今以宗祧乏祀,园寝有期,须委亲贤,俾居监抚,免万机之壅滞,慰兆庶之推崇。可起今月四日知军国事,权以书诏印施行。”是日,监国在至德宫,宰臣冯道等率百官班于宫门待罪。帝出于庭,曰:“相公诸人何罪,请复位。”乃退。甲戌,太后令曰:
“先皇帝栉风沐雨,平定华夷,嗣洪业于艰难,致苍生于富庶。鄂王嗣位,奸臣弄权,作福作威,不诚不信,离间骨肉,猜忌磐维。鄂王轻舍宗祧,不克负荷,洪基大宝,危若缀旒,须立长君,以绍丕构。皇长子潞王从珂,日跻孝敬,天纵聪明,有神武之英姿,有宽仁之伟略。先朝经纶草昧,廓静寰区,辛勤有百战之劳,忠贞赞一统之运,臣诚子道,冠古超今。而又克己化民,推心抚士,率土之讴歌有属,上苍之眷命攸临。一日万机,不可以暂旷;九州四海,不可以无归。
况因山有期,同轨斯至,永言嗣守,属任元良,宜即皇帝位。”
乙亥,监国赴西宫,柩前告奠即位。摄中书令李愚宣册书曰:
维应顺元年岁次甲午,四月庚午朔,六日乙亥,文武百僚,特进、守司空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太微宫使、弘文馆大学士、上柱国、始平郡公、食邑二千五百户臣冯道等九千五百九十三人上言:帝王兴运,天地同符,河出图而洛出书,云从龙而风从虎。莫不恢张八表,覆育兆民,立大定之基,保无疆之祚。人谣再洽,天命显归,须登宸极之尊,以奉祖宗之祀。伏惟皇帝陛下,天资仁智,神助机权,奉庄宗于多难之时,从先帝于四征之际,凡当决胜,无不成功。
洎正皇纲,每严师律,为国家之志大,守臣子之道全。自泣遗弓,常悲易月,欲期同轨,亲赴因山。而自鄂王承祧,奸臣擅命,致神祇之乏飨,激朝野以归心。
使屈者伸,令否者泰,人情大顺,天象至明。聚东井以呈祥,拱北辰而应运。由是文武百辟,岳牧群贤,至于比屋之伦,尽祝当阳之位。今则承太后慈旨,守先朝远图,抚四海九州,享千龄万祀。臣等不胜大愿,谨上宝册,禀太后令,奉皇帝践祚。臣等诚庆诚忭,谨言。
帝就殿之东楹受群臣称贺。先是,帝在凤翔日,有瞽者张濛自言知术数,事太白山神,其神祠即元魏时崔浩庙也。时之否泰,人之休咎,濛告于神,即传吉凶之言,帝亲校房暠酷信之。一日,濛至府,闻帝语声,骇然曰:“非人臣也。”
暠询其事,即传神语曰:“三珠并一珠,驴马没人驱,岁月甲庚午,中兴戊己土。”
暠请解释,曰:“神言予不知也。”长兴四年五月,府廨诸门无故自动,人颇骇异。遣暠问濛,濛曰:“衙署小异勿怪,不出三日,当有恩命。”是夜报至,封潞王。及帝移镇河东,甚惧,问濛,濛曰:“王保无患。”王思同兵至,又诘之,濛曰:“王有天下,不能独力,朝廷兵来迎王也。王若疑臣,臣唯一子,请王致之麾下,以质臣心。”帝乃以濛摄馆驿巡官。至是,帝受册,册曰:“维应顺元年岁次甲午,四月庚午朔。”帝回视房暠曰:“张濛神言甲庚午,不亦异乎!”
帝令暠共术士解三珠一珠事,言:“三珠,三帝也;驴马没人驱,失位也。”帝即位之后,以濛为将作少监同正,仍赐金紫以酬之。帝初封潞王,言事者云:
“潞字一足已入洛矣。”又,帝在凤翔日,有何叟者,年逾七十,暴卒,见阴官凭几告叟曰:“为我言于潞王,来年三月当为天子,二十三年。”叟既苏,惧不敢言。逾月复卒,阴官见而叱之曰:“安得违吾旨,不达其事,再放汝还。”退见廊庑下簿书,以问主者,曰:“朝代将易,此即升降人爵之籍也。”及苏,诣帝亲校刘延朗告之。帝召而问之,叟曰:“请质之,此言无征,戮之可也。”后人云:“二十三,盖帝之小字也。”又,石壕人胡杲通善天文,帝召问之,曰:
“王贵不可言,若举动,宜以乙未年。”及举兵,又问之,杲通曰:“今岁篰首,王者不宜建功立事,若俟来岁入朝,则福祚永远矣。”其后皆验。夫如是,则大宝之位,必有冥数,可轻道哉!
丙子,诏河南府率京城居民之财以助赏军。丁丑,又诏预借居民五个月房课,不问士庶,一概施行。帝素轻财好施,自岐下为诸军推戴,告军士曰:“候入洛,人赏百千。”至是,以府藏空匮,于是有配率之令,京城庶士自绝者相继。己卯,卫州奏,此月九日鄂王薨。庚辰,以宰臣刘煦判三司。辛巳,邢州奏,磁州刺史宋令询自经而卒。令询,鄂王在藩时都押牙也,故至于是。甲申,帝以鄂王薨,行服于内园,群臣奉慰。癸未,太后、太妃出宫中衣服器用,以助赏军。
乙酉,帝服衮冕御明堂殿,文武百僚朝服就位,宣制改应顺元年为清泰元年,大赦天下,常赦不原者咸赦除之。丁亥,以宣徽北院使郝琼为宣徽南院使,权判枢密院;以前三司使王玫为宣徽北院使。以随驾牙将宋审虔为皇城使,刘延朗为庄宅使。凤翔节度判官韩昭允为左谏议大夫,充端明殿学士;观察判官马裔孙为翰林学士;掌书记李专美为枢密院直学士。戊子,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康义诚伏诛。
是日,诏曰:枢密使朱宏昭、冯赟、宣徽南院使孟汉琼、西京留守王思同、前邠州节度使药彦稠,共相朋煽,妄举干戈,互兴离间之谋,几构倾亡之祸,宜行显戮,以快群情,仍削夺官爵云。
庚寅,凤翔奏,西川孟知祥僣称大蜀,年号明德。有司上言:“皇帝以五月朔日御明堂殿受朝,三日夏至,祀皇地祇,前二日奏告献祖室,不坐。比正旦冬至,是日有祀事,则次日受朝。今祀在五鼓前,质明行礼华,御殿在旦后,请比例行之。”诏曰:“日出御殿,举祀事无妨,宜依常年例。”史馆奏:“凡书诏及处分公事,臣下奏议,望令近臣录付当馆。”诏端明殿学士韩昭允、枢密直学士李专美录送。辛卯,以左谏议大夫卢损为右散骑常侍。壬辰,诏赐禁军及凤翔城下归命将校钱帛各有差。(《通鉴》云:禁军在凤翔归命者,自杨思权、尹晖等各赐二马一驼、钱七十缗,下至军人钱二十缗,其在京者各十缗。)初,帝离岐下,诸军皆望以不次之赏,及从至京师,不满所望,相与谣曰:“去却生菩萨,扶起一条铁。”其无厌如此。丙申,葬明宗皇帝于徽陵。丁酉,奉神主于太庙。
戊戌,山陵使、司空兼门下侍郎、平章事冯道上表纳政,不允。
五月庚子朔,御文明殿受朝贺。乙巳,以左龙武指挥使安审琦为左右捧圣都指挥使,以右千牛上将军符彦饶为左右严卫都指挥使。丙午,以端明殿学士韩昭允为枢密使;以庄宅使刘延朗为枢密副使;以权知枢密事房暠为宣徽北院使;以成德军节度使、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都部署、检校太尉、兼中书令、驸马都尉石敬瑭为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加检校太师、兼中书令,都部署如故。
汴州节度使、检校太师、兼侍中、驸马都尉赵延寿进封鲁国公。
戊申,中书门下奏,太常礼院状,明宗以此月二十日祔庙,宰臣摄太尉行事。
缘冯道在假,李愚十八日私忌,在致斋,刘煦又奏判三司免祀事,(《五代会要》:清泰元年五月,宰臣刘煦奏:“中书以近敕祠祭行事官致斋内,唯祀事得行,其余悉断。又,宰臣行事致斋内,不押班,不赴内殿起居,不知印。臣缘判三司公事,其祀事、国忌、行香,伏乞特免。”从之。)诏礼官参酌。有司上言:“李愚私忌,在致齐内。诸私忌日,遇大朝会入阁宣召,皆赴朝参。今祔庙事大,忌日属私,请比大朝会宣召例。”从之。以陕府节度使康思立为邢州节度使,以同州节度使安重霸为西京留守,以羽林右第一军都指挥使、春州刺史杨思权为邠州节度使。己酉,左监门卫将军孔知邺、右骁卫将军华光裔并勒停见任。时差知邺应州告庙,称疾辞命,改差光裔,复称马坠伤足,故俱罢之。
庚戌,以司空兼门下侍郎、平章事冯道为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充同州节度使;以天雄军节度使范延光为枢密使,封齐国公;郓州节度使李从严为凤翔节度使。辛亥,以严卫都指挥使尹晖为齐州防御使。甲寅,以侍卫马军都指挥、顺化军节度使安从进为河阳节度使,典军如故。太常卿卢文纪奏:“明宗一室,酌献舞曲,请名《雍熙之舞》。”从之。丁巳,以皇子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重美为检校司徒、守左卫上将军。自是,诸道节度使、刺史、文武臣僚,相继加检校官,或阶爵封邑,以帝登位覃庆也。戊午,以陇州防御使相里金为陕州节度使。初,帝以檄书告藩邻,惟金遣判官薛文遇往来计事,故以节镇奖之。宣徽北院使、检校工部尚书房暠加检校司空,行左威卫大将军,使如故;以枢密使、左谏议大夫韩昭允为刑部尚书,使如故。
己未,太白昼见。以枢密副使刘延朗为左领军大将军,职如故。庚申,左仆射、门下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李愚加特进,充太微宫使、宏文馆大学士,余如故。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集贤院大学士、判三司刘煦加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平章事、监修国史、判三司。癸亥,秦州奏,西川孟知祥出军迫陷成州。以宣徽南院使、右骁卫大将军郝琼为左骁卫上将军,职如故;以前义州刺史张承祐为武胜军留后。戊辰,以前右龙武统军王景戡为右骁卫上将军。
六月庚午朔,改侍卫捧圣军为彰圣,改严卫军为宁卫。壬申,封吴岳成德公为灵应王,礼秩同五岳。帝初起,遣使祭岳以求祐,及登祚,故有是报。(《五代会要》载中书门下奏:天宝十载正月,封吴山成德公,与沂山、会稽、医巫闾同封。至德二载十二月,改吴山为岳,祠享官属一同五岳。今国家欲祈祷灵应,宜示殊礼,臣等商量,请加封为灵应王。从之。)幽州节度使赵德钧进封北平王,青州节度使房知温进封东平王。癸酉,以前鄜州节度使索自通为右龙武统军。甲戌,皇子左卫上将军重美加检校太保、同平章事,充镇州节度使兼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丁丑,诏天下见禁罪人,委所在长吏躬亲虑问,疾速疏决。庚辰,幸至德宫,因幸房知温、安元信、范延光、索自通、李从敏第。壬午,以检校太子太傅致仕王建立为检校太尉、兼侍中、郓州节度使;以前宋州节度使安元信为检校太尉、兼侍中、潞州节度使。
癸未,三司使刘煦奏:“天下户民,自天成二年括定秋夏田税,迨今八年。
近者相次有百姓诣阙诉田不均,累行蠲放,渐失税额,望差朝臣一概检视。”不报。甲申,帝为故皇子亳州刺史重吉、皇长女尼惠明大师幼澄举哀行服,群臣诣阁门奉慰。帝起兵之始,重吉、幼澄俱为闵帝所害。乙酉,以户部侍郎韩彦惲为绛州刺史,以左武卫上将军李肃为单州刺史。丙戌,襄州节度使赵在礼加同平章事。甲午,以武胜军留后张承祐为华州节度使;以皇城使宋审虔为寿州节度使,充侍卫步军都指挥使;以右卫上将军刘仲殷为宋州节度使;以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寿州节度使皇甫遇为邓州节度使;以前华州节度使华温琪为太子太傅致仕。丁酉,左神武统军周知裕卒,赠太傅。是月,京师大旱,热甚,暍死者百余人。
秋七月庚子,太子少保致仕崔沂卒。癸卯,凤翔进伪蜀孟知祥来书,称“大蜀皇帝献书于大唐皇帝”,且言“见迫群情,以今年四月十二日即皇帝位”云,帝不答。以前武州刺史郑琮为右卫上将军。甲辰,幸龙门佛寺祷雨。乙巳,皇子故亳州团练使重吉赠太尉,仍于宋州置庙。丁未,凤翔节度使李从严封西平王。
是日,宰臣李愚、刘煦因论公事,于政事堂相诟,辞甚鄙恶,帝令枢密副使刘延朗宣谕曰:“卿等辅弼之臣,不宜如是,今后不得更然。”辛亥,以太常卿卢文纪为中书侍郎、平章事。是日,中书门下三上章请立中宫,从之。丁巳,制立沛国夫人刘氏为皇后。庚申,太子少傅陈皋卒。乙丑,史官张昭远以所撰庄宗朝列传三十卷上之。
八月庚午,诏蠲放长兴四年十二月已前天下所欠残税。辛未,以前尚书左丞姚顗为中书侍郎、平章事。诏应曾受御署官逐摄同一任正官,依期限赴选。(徐无党《五代史注》云:御署官,疑是废帝初举兵时所置之官,以其非吏部正授,故须有旨方得选。)荆南奏,伪蜀孟知祥卒,其子昶嗣伪位。壬申,以尚书礼部侍郎郑韬光为刑部侍郎,以前工部侍郎杨凝式为礼部侍郎。甲戌,以前金州防御使娄继英为右神武统军,以右神武统军高允贞为左神武统军。乙亥,以翰林学士承旨、工部尚书、知制诰李怿为太常卿;以翰林学士、户部侍郎、知制诰程逊为学士承旨。甲申,以兵部侍郎龙敏为吏部侍郎,以秘书监崔居俭为工部尚书。乙酉,以右武卫上将军张继祚为右卫上将军;以右骁卫上将军王景戡为左卫上将军;以右领卫上将军刘卫为左武卫上将军;以右千牛上将军王陟为右领军上将军;以司农卿兼通事舍人,判四方馆事王景崇为鸿胪卿,依前通事舍人、判四方馆。丁亥,右龙武统军索自通卒。辛卯,礼部尚书致仕李光宪卒。甲午,以太子少傅卢质为太子少师。乙未,以前邢州节度使赵凤为太子太保。诏:“文武百官差使,宜令依伦次,中书置簿,不得重叠。若当使者自缘有事,或不欲行者,注簿便当一使。自长兴三年正月后已曾奉使者,便为簿首;已后差者,次第注之。”有司上言:“皇后受册,内外命妇上笺无答教。”从之。丙申,御文明殿册皇后,命使摄太尉、宰臣卢文纪,使副摄司徒、右谏议大夫卢损指皇后宫,行礼毕,恩赐有差。
九月己亥,以久雨,分命朝臣营都城门,告宗庙社稷。辛丑,夜有星如五斗器,西南流,尾迹长数丈,屈曲如龙形。又众星乱流,不可胜数。京师大雨,雹如弹丸。曹州刺史药纵之卒。甲辰,以霖霪甚,诏都下诸狱委御史台宪录问,诸州县差判官令录亲自录问,画时疏理。壬子,中书门下举行长兴三年敕,常年荐送举人,州郡行乡饮酒之时,帖太常草定仪注奏闻。甲寅,以前潞州节度使、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卢文进为安州节度使。己未,云州奏,契丹寇境。
冬十月辛未,有雉金色,止于中书政事堂。中书门下奏:“请以正月二十三日皇帝诞庆日为千春节。”从之。戊寅,宰臣李愚、刘煦罢相,以愚守左仆射,煦守右仆射。契丹寇云、应州,诏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率兵屯代州。戊子,宰臣姚顗奏:“吏部三铨,近年并为一司,望令依旧分铨。”从之。辛卯,以左卫上将军李宏元卒废朝,赠司徒。癸巳,以礼部郎中、知制诰吕琦守本官,充枢密院直学士。
十一月辛丑,以刑部侍郎郑韬光为尚书右丞,以光禄少卿乌昭远为少府监。
秦州节度使张延郎奏,率师伐蜀。中书门下奏:“二十六日明宗忌,陛下初遇忌辰,不同常岁,请于忌辰前后各一日不坐朝。”从之。御史台奏:“前任节度使、刺史、行军副使,虽每日于便殿起居,每遇五日起居,亦合缀班。”从之。丙午,以前兴州刺史冯晖配同州衙前安置。晖为兴州刺史,屯乾渠,蜀人来侵,晖自屯所奔归凤翔,故有是责。丁未,诏振武、新州、河东西北边经契丹蹂践处,放免三年两税差配,时契丹初退故也。癸丑,以前华州节度使王万荣为左骁卫上将军致仕。甲寅,以振武节度使杨光远充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兵马都虞候,以前右金吾大将军穆延晖为右武卫上将军。壬戌,以礼部侍郎杨凝式为户部侍郎。
甲子,以中书舍人卢导为礼部侍郎。
十二月丁卯朔,诏修奉本朝诸帝陵寝。己巳,以北面马军都指挥使、易州刺史安叔千为安北都护、振武节度使;以齐州防御使尹晖为彰国军节度使。庚午,诏葬庶人从荣。有司上言:“依贞观中庶人承乾,以公礼葬。”从之。乙亥,以秦州节度使张延朗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判三司;(《五代会要》:二年三月,宰臣张延朗奏:“臣判三司公事,每日内殿祗候,其合缀前班押班,伏乞特免。”
从之。)以中书侍郎、平章事卢文纪为门下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以中书侍郎、平章事姚顗兼集贤院大学士;以前邠州节度使康福为秦州节度使。丙戌,夜有白气,东西亘天。庚寅,幸龙门祈雪,自九月至是无雨雪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