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万事由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衣食住行篇(8)

后来,东部海滨宿沙氏部落发明“煮海为盐”,即把海水盛放在陶制容器中熬制成盐。制盐的发明是对人类文明生活的一大贡献。人们每天适量进食盐可以促进人体胃液分泌,提高消化功能。人们食盐后,体质和智力增强了。盐是最基本的调味品。有了盐才产生了又“烹”又“调”完整的烹饪、烹调概念。烹饪的发明,在摄生以维持生存这一点上,人类才从动物界正式脱离出来。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说小鱼是很嫩的,如果老是翻过来、翻过去,就会弄碎了。这说明那时候中国人就精于烹饪厨艺了。

春卷的由来

春卷在我国北方也称为“春饼”。据传在东晋时代就有。那时叫“春盘”。当时人们每到立春这一天,就将面粉制成的薄饼摊在盘中,加上精美蔬菜食用,故称“春盘”。那时不仅立春这一天食用,春游时人们也带上“春盘”。

到了唐宋时,这种风气更为盛行。著名诗人杜甫的“春日春盘细生菜”和陆游的“春日春盘节物新”的诗句,都真实地反映了唐宋时期人们这一生活习俗。在唐代,春盘又叫五辛盘。

明代李时珍说:“以葱、蒜、韭、蓼、蒿、芥辛辣之菜杂和食之,谓之五辛盘。”

以后春盘、五辛盘又演变为春饼。宋朝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这样描述:“常熟糍糕,馄饨瓦铃儿,春饼、菜饼、圆子汤。”到了清代,富家或士庶之家,也多食春饼。清代富家敦崇在《燕京岁时记·打春》中记载:“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闹也。”这样,吃春饼逐渐成了一种传统习俗,以图吉祥如意,消灾去难。随着烹调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春饼”又演变成为小巧玲珑的春卷了。这时它不仅成为民间小吃,而且也成为宫廷糕点,登上大雅之堂。在清朝宫廷中的“满汉全席”128种菜点中,春卷是9道主要点心之一。

“热狗”的由来

热狗(英语叫Hotdog)是在世界上最普遍最流行的一种小吃,许多餐厅和快餐店都有出售。

据说,最早出售热狗的人是一名叫特瓦洛的德国巴伐利亚移民,他原是在19世纪80年代中期摆摊卖香肠的小贩,因为刚烤热的香肠非常烫手,他便用小面包把它包起来,让顾客一起吃。

这位卖这种夹香肠面包的小贩在马球场上高声叫卖一种德国小腊狗香肠,引起一位漫画家的注意,他灵机一动,画了一幅两条人物化的香肠,画成好像两只狗在互相对吠的样子,非常有趣。他把这幅漫画题名为“热狗”,并在报上发表,于是人们以后便把这种夹香肠的面包叫做热狗。

软饮料的由来

药剂师约翰·史蒂斯·潘勃顿博士在地窖中把碳酸水加苏打水搅在一块,成为一深色的糖浆。他的合伙人罗宾逊从糖浆的两种成分,激发出命名的灵感,于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软性饮料可口可乐就此诞生了。

1886年5月,他们在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大出售可口可乐,顾客花5美分就可以享受一杯可口可乐,每天的平均售量为9杯。1998年,这一世界最畅销的软饮料每天售量超过6.83亿份。1998年公司的总销售额超过188亿美元,占世界可乐市场份额的51%。

“比萨饼”的由来

比萨饼是意大利的著名食品。关于比萨饼的来历,一般认为它于公元1600年诞生在那不勒斯。传说,当地有一位母亲,因家里贫困,只剩下一点点面粉,正在为给孩子做点什么东西吃而发愁。邻居们得知后,凑来了一点西红柿和水牛奶酪。这位母亲就将面粉和成面团烙成饼,将西红柿切碎涂在上面,再把牛奶酪弄碎撒上,然后放在火上烤,就成了香喷喷的比萨饼。

自助餐的由来

自助餐起源于8至11世纪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那时的海盗们每当有所猎获的时候,就要由海盗头头出面,大宴群盗,以示庆贺。但海盗们不熟悉也不习惯当时中西欧吃西餐的繁文缛节,于是便独出心裁,发明了这种自己到餐台上自选、自取食品及饮料的吃法。以后的西餐业者将其文明、规范化,并丰富了吃食的内容,就成了今日的自助餐。很多西方专业自助餐厅现在还冠以“海盗餐厅”的名字,缘由就是自助餐源于海盗。

盒饭的由来

盒饭是由日本人发明的。日本安士挑山时代(1573—1600年),当时爱知县的大名织回信长率领部下于安士城会师,给每个官兵发了一份定量食品,以定量米饭配以咸菜。这就是盒饭的开始。江户时代(1603—1867年),因娱乐活动的流行,日本人喜欢成群结队观赏樱花或集体看戏,休息时也备有盒饭,致使专营盒饭的饭铺应运而生。1885年,宇都宫市火车站首次出现供应旅客的盒饭。

罐头的由来

18世纪末,法国皇帝拿破仑率军征战四方,由于战线太长,大批食品运到前线后便会腐烂变质,于是他悬赏1.2万法郎,希望找到一个人能发明防止食品变质的技术和装备,就将这笔巨款奖给他。

有个叫尼古拉·阿佩尔的人,曾在酸菜厂、酒厂、糖果店和饭馆当过工人,后来成为一名厨师。他在贩卖果浆、葡萄酒等食品时,发现有些往往变坏,而有些却不易变坏。他又偶然发现,密封在玻璃容器里的食品如果经过适当加热,便不易变质,他从中受到了很大启发。于是,阿佩尔响应政府的悬赏,对食品保藏的方法进行专门研究。

他经过10年的艰苦研究,终于在1804年获得成功。他的方法是:将食品处理好,再装入广口瓶内,全部置于沸水锅中,加热30~60分钟后,趁热用软木塞塞紧,再用线加固或用蜡封死。这种办法,就能较长时间保藏食品而不腐烂变质。这就是现代罐头的雏形。

不久,英国人彼得·杜兰特制成了马口铁罐头,在英国获得了专利权。19世纪初,罐头技术传到美国,波士顿、纽约等地出现了罐头工厂。

我国罐藏食品的方法早在3000年前就应用于民间。

最早的农书《齐民要术》就有这样的记载:“先将家畜肉切成块,加入盐与麦面拌匀,和讫,内瓷中密泥封头。”这虽然和现代罐头有所区别,但道理相同。

西红柿的由来

西红柿也叫番茄,顾名思义,它来自“番邦”。由于它色彩极为鲜艳一般都认为它是一种毒果。西红柿是土生土长在秘鲁的丛林中,当时叫“狼桃”。到了16世纪,英国有一位名叫俄罗达拉里的公爵游历来到了秘鲁,非常喜欢当地这种桃,于是,他把它带回英国皇宫,作为珍贵的礼品奉献给他的情人——当时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从那以后,西红柿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被大量地种植,但只限于观赏。

到了18世纪,法国有一位画家禁不住诱惑,决心冒死尝一尝这“狼桃”果的滋味。他勇敢地吃下一口之后,感到酸甜可口,但想到人们的警告,仍不免心惊肉跳。于是,他穿好衣服躺在床上等死。时间在焦虑、恐惧中慢慢过去,他没有感到任何不舒服,反而食欲大增,12小时之后,这位冒险的画家仍好好地活着,从此他忍不住经常吃起来。这位画家不畏牺牲、勇敢地尝试西红柿的趣话在各地传播开来。到18世纪后期,意大利人开始尝试用西红柿做菜,并传至世界各地。

随身听的由来

一天,日本索尼公司董事长盛田昭夫看见池田先生提了一架笨重的录音机走来,盛田觉得奇怪,问他是怎么回事,池田说:我爱听音乐,又不愿吵到别人,只好戴耳机,同时也不愿总待在房间里,只好提着录音机,到处跑啦。“开发一种体积小便于携带的收录机不是很好吗?”盛田顿时灵机一动,一个大胆的设想冒了出来。在他的坚持下,随身听很快生产出来了。1979年一上市就引起轰动,原先预计一年最多销售一万部,结果一下子就卖出400万部。随身听旋即风靡全球,成为多年畅销不衰的产品。

世界上第一台CD 随身听是1984年出自于索尼之手,从这个时候到90年代初,CD 随身听基本上是处于原始社会,只有索尼和飞利浦才有CD 随身听(因为CD 格式就是荷兰飞利浦和日本索尼联合研发的)。

在这个时期里,CD 随身听简直是一个砖头!黑色而且方方正正的机身在现在看起来是那么的庞大。而且,这个时期推出的CD 随身听都是以大功率输出为主要特点,当然,这个时期的CD 随身听驱动那些大阻抗的耳机也毫不费力。不过,它的便携性极差,当时最薄的机子索尼D—150的厚度也是20.8mm。

双休日的由来

根据圣经的描述,星期天是上帝以六天时间创造万物后的第七天,这一天上帝要休息,所以是安息日,犹太教以这一天作为礼拜日。

以前工人工作都是每周六天,后来生产力提高了,工人的处境好了一些,改成了五天半,后来又改成五天。现在在一些发达国家,瑞典、挪威实行的是四天工作制。

星期六指的是一周中星期五之后、星期日之前的那一天。星期六的拉丁语名字是lovis dies,意思是萨坦日或土星日;法语是Samedi,来源于拉丁语词,意思是“安息日”;英语是Saturday,可能来源于土星。

在古代中国,和现在的日本、韩国、朝鲜,一星期以“七曜”来分别命名,星期六叫“土曜日”。

我国《劳动法》第36条规定:“国家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作制度。”1995年3月25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第3条规定,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也就是实行双休日。

礼拜的由来

中国原来只有“旬”没有“星期”,19世纪中国被迫通商后,传教士泛滥,每七天要做礼拜,于是“礼拜天”就随着做礼拜的那一天流传起来。洋务运动后工业越来越紧密地与“礼拜”联系,“礼拜一”到“礼拜六”都产生了。终究“礼拜”这个词与非主流的宗教有关系,人们需要有一个新的词来表示七天的周期。五四运动时期,非常成功地采用了原来并不流行的“星期”这个词,“礼拜天”改为“星期日”,同西方的“Sunday 太阳天”有了双关的重合。我们没有用“日月火水木金土”,既避免了“礼拜”的宗教含义,保留了星期原始的含义,又避免了与传统文化的冲突,还防止了被认为是从日本引进的。很长时间里“星期”与“礼拜”并存,但是解放后统一为“星期”。“周”是后来才有的,因为只有一个音节,在很多地方方便地替代“星期”。

自动取款机的由来

自动取款机(ATM)的发明人叫谢泼德·巴伦。20世纪60年代中期,谢泼德是“德拉路仪器公司”的经理,他想:“我常因去银行取不到钱而恼火,为什么不能设计一种24小时都能取到钱的机器呢?”一个偶然的机会,谢泼德碰到了英国巴克莱银行的总经理,他谈了自己的想法,对方说:“如果你能把你讲的这种机器造出来,我马上掏钱买。”

一年后,谢泼德真的成功了。1967年6月27日,世界上第一台自动取款机在伦敦附近的巴克莱银行分行亮相,立刻吸引了大批观众。当时它叫“德拉路自动兑现系统”。“德拉路自动兑现系统”接受经过放射性碳14浸泡过的支票,这是当时比较先进的加密手段。这些支票事先从银行里买出来,然后取款机把支票换成现金。每张支票都有不同的化学记号,以分辨顾客身份,从正确的账户中提取现金。最初顾客从自动提款机中一次只能取10英镑,因为当时10英镑已足够普通家庭维持到周末了。

据估算,目前全球已有150万台自动取款机,每年自动取款机完成的交易接近110亿次,提取资金近7000亿美元。因此英国媒体评价称:“自动取款机给我们的经济生活带来了一场革命,使我们向一个24小时自助式消费社会转化。”不过,由于担心技术泄露被犯罪分子利用,谢泼德一直没为这项发明申请专利,他本人也并没因此暴富。

地铁的由来

英国伦敦的地下铁道是世界上最早建造的地下铁道。

19世纪40年代,伦敦市区的交通已经变得拥挤不堪。1843年,建造地下铁道的建议被提了出来,接着又制订了建造的具体计划,可是一直拖了十多年,政府才批准这项计划。

地下铁道于1860年开始建造,可是,刚开始遭到许多市民的反对,他们不相信地下铁道能建造成功,而且不少市民还感到惊恐不安,担心在马路中心揭开路面,开挖宽沟,会危及路旁房屋和生命的安全。

市民们的担心显然是多余的。900名工人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在1863年将地下铁道建造成功。路旁的房屋没有倒塌,挖开的路面修复如初,车辆照常来来往往,只是在路面之下多出了车轮的滚动声和尖厉的汽笛声。

地下铁道成了当时的一大奇物,也成了伦敦重要的交通工具。人们都以能乘坐地铁为快。地铁建成后的第一年,乘坐的旅客就达950万人次。

伦敦的这条世界上最早的地铁全长21公里,为双线隧道,距地面较近。由于这条地下铁道运送能力大,速度快,噪音小,运行安全可靠,又不影响城市的地面建筑,因而很快引起了其他国家的重视。随后,许多国家纷纷仿效,在100年的时间里,世界上有30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座城市建设地下铁道。

网吧的由来

20世纪90年代初,正在英国学习的波兰姑娘爱娃·帕斯科,受到一个研究女性和计算机互动关系项目的启发,萌生了创办一个“网络咖啡屋”的想法。